更新时间:2024-10-22 09:03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措置失当,“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使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节度使,保存了相当大的离心力。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加节度使称号,造成了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
唐德宗即位后,力图削藩。建中二年( 781 )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袭其父位,魏博节度使田悦亦代为之请。德宗坚决拒绝。李、田遂联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反唐。七月李正己死,八月子李纳亦请袭父位,德宗不允,李纳遂反。战事日益扩大。建中四年正月,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的节度使李希烈叛,攻襄城(今属河南)。德宗派哥舒曜讨伐,未果。德宗又派泾原兵去解围。时泾原节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谋反而被软禁于京城。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赏赐不周 ,挟持节度使姚令言哗变。德宗逃往奉天。叛军推举朱泚为首领,史称泾原之变。朱泚率军攻奉天,未下。此时朝廷援兵已逼长安,朱泚退守长安。不久唐将领李怀光与朱泚联合 。德宗被迫又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兴元元年( 784 )五月,唐将领李晟等攻克长安,德宗于七月返回。朱泚被部下所杀。朱滔病死。李怀光兵败自缢。因在这次战争中,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即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泚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故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唐德宗削藩因决策失误而草草收场,未能实现既定目标,但削弱了最为骄悍难制的河北三镇和平卢淄青藩镇的力量,重塑了中央地方关系,朝廷和藩镇的力量恢复了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