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2-09 10:09
清代时期,境内设红石峦乡。
清乾隆八年(1743年)后,属直隶省承德州塔子沟厅管辖。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后,属直隶承德府建昌县(驻地今凌源镇)所辖。
民国时期,属凌源县第三区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沦为日伪统治区,开始沿用旧制。在西簸箕设蒙古族警察第二分所,属伪喀喇沁左旗公署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凌源、凌南两县合并,复命建昌县,在此置二道湾子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建二道湾子区政府,属建东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境内划为7个行政村,属建昌县第十一区管辖。
1949年10月1日,各级政权建立,将二道湾子区正式定为第十一区人民政府。
1956年,并区建乡,由原来的区村制改为区乡制,将第十一区并入药王庙区所属,在此境内置二间楼蒙古族乡、二道湾子乡、大庙乡3个乡。
1961年5月,将药王庙公社划分为小德营子、鸽子洞、药王庙、二道湾子4个人民公社。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二道湾子乡。
1984年,改为二道湾子蒙古族乡。
2011年末,二道湾子蒙古族乡辖12个行政村:头道湾子、二道湾子、大北沟、红峰、冀杖子、二间楼、坝上、上河南、大东沟、西沟、西簸箕、刘质彬沟;下设63个自然屯。
截至2020年6月,二道湾子蒙古族乡辖12个行政村:二道湾子村、头道湾子村、上河南村、二间楼村、西簸箕村、刘质彬沟村、大东沟村、西沟村、冀杖子村、大北沟村、坝上村、宏峰村,乡人民政府驻二道湾子村。
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地处建昌县东部,东依簸箕山与小德营子乡为邻,南与巴什罕乡接壤,西与玲珑塔镇相接,北依老帽山与娘娘庙乡毗连,行政区域面积89平方千米。
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冷热分明、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195天。
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境内主要河流有六股河和二道湾子北河2条。
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境内已探明矿藏有锰,主要分布于红砬山。
2011年末,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总人口2600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85.7人。
2017年末,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常住人口为22433人。
截至2018年末,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户籍人口为24425人。
2002年,二道湾子蒙古族乡社会总产值68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100万元;财政收入80万元,人均收入1675元。
2011年,二道湾子蒙古族乡一般预算收入40万元。国税、地税收入共计90万元。
2018年,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3个。
2011年,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有人工造林8000亩,封山育林75000亩,山场沙化治理面积8500亩。
2011年,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
2011年末,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在校生600人。
2011年末,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推广科技新品种18个。
2011年,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8%。
2011年末,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有固定电话用户4826户,宽带接入用户578户。
二道湾子蒙古族乡境内有二西线公路经过。
清乾隆五年(1740年),苏姓来此定居,因其居住地位于六股河北岸,由上游头道湾子到此曲流为第二道大河湾处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