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平

更新时间:2023-09-28 00:25

于建平,1954年10月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

人物经历

1980年至1994年: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担任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1994年至1999年: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担任总工程师、研究员

1999年至2006年: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担任院长、研究员

2006年至2008年: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担任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担任技术制作组组长

2009年至2009年: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担任技术制作总监

2006年至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担任副总设计师

2010年至2012年:总装备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2012年12月: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

2014年至2014年:北京APEC网幕烟火晚会担任网幕技术总监

2021年7月20日15时,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发布,于建平担任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技术总监。

主要成就

(一)航天工程技术领域

1996年: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 号位设计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四;

1999年:

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

中国宇航学会地面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0年:

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2003年:

任中国探月“嫦娥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发射场系统主要完成人;

获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突出贡献奖;

2004年:

获中国航天基金奖;

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一;

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

2006年:

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83年至 2011 年:

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5 项;

(二)文化科技领域

 

(1) 舞台机械

从 1982 年开始,从事剧院机械化舞台、演艺技术设备研究、设计、研制工作,将航天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于演艺技术领域。2000年,国家大剧院领导小组聘任其为“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带领团队设计研制了成套机械化舞台和大型演艺设备。包括: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大剧院;杭州大剧院;宁波大剧院;重庆大剧院;福州大剧院、深圳锦绣中华露天剧场、北京欢乐谷旅游剧场等机械化舞台和大型演艺设备。

从 1999 年开始,从事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剧场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工作,把航天技术标准和剧场机械化舞台技术与建筑技术设备结合,针对文化旅游演出量身定制特点,设计研制了各种表演装置。2000 年,创制了深圳“世界之窗”环球舞台,一种全开合的球型机械化舞台。深圳“世界之窗”环球舞台被评为2004 年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2)大型活动

2006年4月16日,于建平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技术组组长,与总导演张艺谋,副总导演陈维亚、张继刚,制作总监路建康共同组成了5人核心团队。于建平率领10个技术工作组的1000多名技术人员成功地将导演组的艺术构想变成了现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成功令世界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于建平的工作得到了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同行的赞誉。悉尼奥运会技术总监、国际奥委会资深顾问瑞克·伯齐在残奥会开幕式的第二天给于建平发来了祝贺信,称赞于建平令奥运的舞台“野心勃勃”、“匪夷所思”,并树立了“工程设计的丰碑”。

200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带领的技术制作团队被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 1 完成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主火炬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 1 完成人。

2011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1 完成人。

2009年受聘担任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技术制作总监(张艺谋担任总导演),在天安门广场开创性地实施了长 90 米、高 30 米的多幅连续网幕烟花的燃放。

2014年,受聘担任2014年北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北京峰会网幕烟火晚会网幕技术总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