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仁

更新时间:2022-11-10 19:27

于洪仁,1908年生于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北岗子一个满族农民家庭。童年在本村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到宁安小学、宁安中学读书。

人物生平

(1908-1934) 黑龙江宁安人。字博安。满族。早年入吉林省立第四中学学习。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奉中共党组织指示,到吉林抗日救国军工作。吉林抗日救国军分化后,率其一部在宁安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后将该部改造为东北工农反日义务总队。1934年率部与周保中部会合,任中共绥宁反日同盟军党委委员、军委委员。同年8月21日在宁安被叛徒杀害。

人物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于洪仁目睹祖国山河遭践踏,人民受蹂躏的凄惨景象,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十分渴望到斗争第一线去,为拯救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时,抗日烽火燃遍宁安大地,各种自发的抗日队伍蜂拥而起。宁安县党组织为了争取和团结更多的抗日队伍,共同对付日本侵略者,先后派了许多党员干部深入各队伍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根据宁安县委的决定,于洪仁进入救国军开展工作。

1931年冬,农民李荆璞在沙兰镇建立起一支农民抗日武装。1932年初又率队伍加入了救国军。不久,李荆璞看清了救国军的上层领导没有真正抗日的决心,决定把队伍拉出去,独自抗日。

1932年秋天的一天傍晚,李荆璞集合队伍,跟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打日本不能依靠救国军,半年多了,他们没有打过一次日本,现在还要往东宁跑,我们不能跟着他们跑,应该自己干,保卫家乡。”

他话音刚落,于洪仁就从队伍中走出来,激动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拥护这个主张,打日本就得靠我们自己带领老百姓干。可是我们不能这样轻易地走,打日本需要枪啊,应该多弄些枪支。”

当天,李荆璞采纳了于洪仁的意见,自己假借向营长汇报紧急情况,带人到营部收缴武器;让于洪仁带领一个排在外巡逻,作应变的准备。他们神不知,鬼不觉,一枪未发收缴了营部的所有武器。

第二天,李荆璞又找于洪仁为其献计。于洪仁详细地谈了今后如何扩大、整顿队伍和打击日本等问题的想法,有目标、有谋略、有办法,使李荆璞茅塞顿开。李荆璞把于洪仁视为知己,当即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做自己的得力助手。从此,俩人朝夕相处,共谋抗日大计。于洪仁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着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清楚地意识到,要使这支队伍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革命队伍,必须做长期的艰苦细致工作。

于洪仁既多谋善断,又机智勇敢。一次,伪保安队尾追着他们的队伍,准备寻机挑衅。性格倔强、沾火就着的李荆璞怒不可遏,想马上教训一下这些敌人。于洪仁考虑这支队伍刚从救国军里拉出来,人员还未整顿好。这是队伍自立后的第一仗,关系到今后队伍的扩大和提高,不能轻易打,打就一定要打胜,打出士气来,打出威风来。他耐心地跟李荆璞讲道理说:“先别打,还是避开,这样硬碰硬地打会吃亏的。以后打仗的机会多着呢!”

接着,他们派出精干的小分队和敌人兜圈子,捉迷藏,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先把敌人拖疲劳了。两天后,又将敌人诱到抗日军队的包围圈。傍晚,李荆璞悄悄地把大部队带出屯外隐蔽,于洪仁自己带一小部分部队化装隐蔽在屯里。深夜,保安队摸进屯,立即遭到抗日军队内外夹攻,保安队顿时溃散,没跑掉的被全部歼灭。这一仗,完全是按照于洪仁的部署打的,部队上上下下都无不钦佩年轻的于洪仁的胆识。

1933年春,于洪仁从上级党组织那里得到一份情报,说敌人有五辆大车往沙兰镇运军衣。于洪仁和李荆璞商量决定劫击之。他们先在半路打埋伏,截住了那五辆大车,缴了押车敌人的武器。然后由一部分人化装成敌人模样,在天黑之后,大摇大摆地开进沙兰镇,缴获了伪保安队一个中队的枪。抗日军队无一伤亡,就得到五车单衣,解决了部队部分夏装问题。

宁安街里有个高利贷者关祥,是个铁杆汉奸,经常破坏抗日军队的募捐活动。于洪仁决心要除掉这个民族的败类。他带领一部分人化装为卖柴禾的农民,把武器都藏在柴禾里,赶着柴禾车进了城。进城后,他们把柴禾车赶到地下联络站孙八爷那里。孙八爷的院子和关祥的住处只隔着一道墙。半夜时,于洪仁率领战士翻墙到关祥家院内,突然冲进屋里将关祥就地处死。之后,在城里贴了一些宣传抗日的传单,迅速撤出城外。

为了提高部队的政治理论水平,于洪仁积极向官兵宣传党的主张、方针和政策,耐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李荆璞从于洪仁的言行中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人民翻身解放的道理,庄严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在于洪仁的影响帮助下,先后有很多人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并在这支部队建立起了党支部,使这支部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后来成为“宁安工农义勇队”、“绥宁反日同盟军”的基干部队。

1933年6月,日军对救国军余部、山林队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剿和“讨伐”。在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许多山林队动摇了,准备投降日军。宁安工农义勇队内部也受到一定影响。于洪仁和李荆璞为了制止投降倾向,召集宁安一带山林队首领开联席会议。于洪仁事先在党员中做了思想发动工作,让他们在会上广泛地进行反投降的宣传活动。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开得很成功,订立了抗日到底,决不投降的共同抗日公约,有力地批判、制止了投降倾向,坚定了广大爱国官兵抗日到底的信心,给日本侵略者的诱降阴谋和顽固分子以沉重的打击。

同年冬,由于后收编的队伍没有经过教育和整顿,有些人的恶习未改,违反群众纪律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洪仁召开支委会专门作了研究,作出整顿部队的决定。在整顿部队的过程中,于洪仁、李荆璞用讲故事、猜谜语、唠家常的方式,把广大士兵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向他们宣传整顿部队的意义和内容;同时,对大队长、中队长进行了个别说服教育工作。

1934年1月,部队召开了全体官兵大会,李荆璞当众宣布部队以后要废除剥削制度,枪支、马匹等财产归公,官兵一律平等,不准打骂士兵和施行肉刑。

这些措施一公布,立即得到大多数班排长和分队长的拥护和支持。但也有几个反动家伙预谋杀害李、于二人,然后叛变投敌。于洪仁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了党支部紧急会议,研究了除恶的办法,逮捕了这些坏家伙,并召开了公审大会,处决了两个主要反动分子。对随从和罪行较轻的人,进行教育后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党支部按照党的建军原则,在部队建立了政治教育制度。于洪仁经常给部队干部战士上政治课,协助李荆璞组织练兵活动,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于洪仁还经常编些歌曲,教干部战士演唱。同年2月,于洪仁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党委委员和军委委员。在同盟军总政治部领导下,于洪仁在宁安工农义勇队中建立了政治研究班、识字小组、士兵代表委员会和士兵反日会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加强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1934年8月21日,于洪仁带领部队在大唐头沟一带活动时遭叛徒杀害,英勇牺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