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涛

更新时间:2024-04-25 18:30

于洪涛,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西湖实验室主任,西湖制药(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

人物经历

于洪涛出生于山东淄博的偏远乡村。

1990年,于洪涛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199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2019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学系工作,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Serena S. Simmons讲席教授。

2008年—2019年,兼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员。

2019年12月,全职到西湖大学工作,任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20年7月,兼任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浙江省实验室(西湖实验室)主任。

2023年1月,获得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于洪涛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纺锤体检验查点、姐妹染色体对的黏连和分离等方向。

1、纺锤体检查点(Spindle Checkpoint)。于洪涛团队的研究证实了定位于着丝点上的KMN蛋白网络是激活检验点的主要平台,并阐述了激活机制,解释了一个重要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分子机制。进行的研究有:使用全基因组CRISPR-Cas9技术,进一步识别人类细胞中的检查点传感器;用小鼠遗传学方法研究纺锤体检查点蛋白的生理功能;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和类器官为系统研究有丝分裂、细胞命运可塑性、和染色体非整倍性。

2、姐妹染色体对黏连(Sister-chromatid Cohesion)。于洪涛团队的研究阐明了姐妹染色体黏连与DNA复制的偶联、着丝粒黏连蛋白的保护、分离酶的调控和机制,解析了黏连蛋白和其调控蛋白的结构。进行的研究有:通过体外重组建立姐妹染色体黏连与DNA复制的偶联机制;利用冷冻电镜测定黏连蛋白的多种构象结构;运用小鼠遗传学方法,对黏连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抑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于洪涛实验室结合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遗传学等方法,旨在生物体、细胞、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组稳定性,在更深层面上理解基因组不稳定性引发人类疾病的机制,从而寻找治疗这些疾病的新药物靶点和方法。

Ji Z, Gao H, Yu H. Kinetochore attachment sensed by competitive Mps1 and microtubule binding to Ndc80C[J]. Science, 2015, 348(6240):1260-4.

Lin Z, Luo X, Yu H. Structural basis of cohesin cleavage by separase[J]. Nature, 2016, 532: 131-4.

Choi E., Zhang X, Xing C and Yu, H. Mitotic checkpoint regulators control insulin signaling and metabolic homeostasis[J].Cell, 2016, 166: 567-581.

Zheng G, Kanchwala M, Xing C and Yu H. MCM2-7-dependent cohesin loading during S phase promotes sister-chromatid cohesion[J]. eLife7, 2018, e33920.

Kim Y, Shi Z, Zhang H, Finkelstein I J and Yu H. Human cohesin compacts DNA by loop extrusion[J]. Science, 2019, 366: 1345-1349.

人才培养

于洪涛认为“做科研要沉得住气,不要跟风,目的性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功利。”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于洪涛通过有效地结合多学科方法,对染色体分离和基因组稳定性在分子层面上的解析作出了重要的原创贡献。(西湖大学评)

于洪涛是“研究非常rigorous(严谨)、非常original(创新)、非常deep(深入)”的“出类拔萃而又年富力强的生物学家”。(时任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