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农学院

更新时间:2024-01-07 11:59

云南大学农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始建于1938年8月。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中,被调出。云南大学于2011年恢复重建农学院,并将农学院确定为云南大学十二五期间云南大学重点建设学院。

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农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38年8月,是云南大学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农学家汤惠荪教授(1938年-1943年)任云南大学农学院首任院长,林学家张福延教授于1943年接任院长职务(1943年-1953年)。叶辉教授为首任院长,现任院长为胡凤益

办学历史

1938年8月,云南大学农学院创建。

1939年,设立农艺学系、森林学系。

1940年,设立蚕桑专修科。

1946年,在呈贡弥勒建成附属实习农林场供学生实习所用,其中包括昆明实验农场、昆明作物实验场、弥勒木棉场、厂口林场以及呈贡实习蚕桑场。

1949年,蚕桑专修科改为蚕桑学系。

1950年,设立畜牧兽医系和园艺系。

1953年,农艺学系改为农学系,森林学系改为林学系。

1953年3月,园艺、蚕桑两系并入重庆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1958年8月,云南大学农学院从云南大学分离并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2011年,恢复重建农学院,并将农学院确定为云南大学十二五期间云南大学重点建设学院。

师资力量

在云南大学农学院存在的二十载的时间里,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农科人才,云南大学先后聘任汤惠荪张福延汤佩松郑万钧金善宝、秦仁昌、吴中伦、诸宝楚、徐天骝、段永嘉、昝维廉、徐永椿、徐季吾、蒋同庆、肖常斐、蔡克华、曾勉、余树勋等著名学者到农院任教,他们在蕨类植物、树木分类、烟草繁育与栽培、植物病理、云南果树资源收集整理、蚕体遗传学等方面研究成果优异,为国家的农业兴旺和云南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截至2020年1月云南大学农学院官网显示,云南大学农学院有教职工24人,平均年龄35岁,包括教授(研究员)6人、其中二级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50%教师具有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

专业设置

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进度,云南大学农学院2013年继续招收园艺专业本科生,应用生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计划于2014年开始招生,保护生物学博士研究生、保护生物学、植物育种与种植资源硕士研究生也将于2014年同步招生。

据2020年1月云南大学农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设有专业,园艺和植物科学与技术等2个本科专业,具有农学硕士(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硕士(农艺与种子学)、植物育种与种质资源(理学)、保护生物学(理学)等4个硕士专业,有保护生物学(理学)博士专业。有在校学生196人,其中本科生96人,研究生100人,师生比近1:8,师资结构合理。2017年农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

科学研究

全院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纵向项目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项目20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科研合同经费2930万元,人均120多万元。

建有云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多年生稻技术示范推广云南省引智基地、钱前专家工作站等研究平台。现有教学科研用房近2000平米,在全省16个州市产年设有野外(田间)试验站,试验设备287台(套)、固定资产626.4万元。

学院领导

院长:胡凤益

教学副院长:何飞飞

科研副院长:王贤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