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13:15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于云南师范大学建校之初。1998年7月,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教育学院两校合并,成立新云南师范大学,在三个校区设立图书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由校本部、学府路校区和龙泉路校区的3个分馆组成。 2012年校区整合后,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由呈贡主校区图书馆和一二一联大校区图书馆2个分馆组成。三校区图书馆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截至2013年7月,全校拥有纸质文献资源约310万册(件),中外文数据库42个,139.52万册电子图书。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图书馆围绕学校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以“人文、数字、生态和开放”为特色,以服务研究型图书馆为特质,以“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省内先进”为努力方向,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云南文化强省建设为目的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其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图书馆,第一任馆长由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袁复礼兼任。同年11月增设师范学院并建立图书馆,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北迁,师范学院留滇独立设置,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图书馆随之易名,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图书馆。1984年4月,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易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并沿用至今,1998年7月,学校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并在一二一校区、学府路校区和龙泉路校区分别设立图书馆。2012年随着学校的进一步整合,学府校区、龙泉校区成功对外置换,两校区的图书馆随之消失,藏书也随之被搬迁到呈贡校区图书馆内。图书馆由呈贡主校区图书馆和一二一联大校区图书馆组成。
1949年前仅有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简陋馆舍;
1954年建造了一座面积为2086平方米砖木结构的馆舍;
1982年7400多平方米的校本部图书馆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学府路校区图书馆于1992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6100平方米;
龙泉路校区图书馆即伍谢瑞芝图书馆,是一座现代化图书馆,由香港爱国企业家伍达观先生捐资修建,以其母亲的名字命名,于2001年9月10日落成,面积约7200平方米。
2007年12月随着学校的发展、呈贡新校区落成、学校逐步搬迁的实施,呈贡校区图书馆启用。呈贡校书图文信息中心有6.89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现使用面积5.4万平方米。一二一校区图书馆有0.76万平米。图书馆有阅览座位6000余个,集藏、借、阅、咨、网络通讯、学术交流于一体,是国内高校中面积较大的图书馆之一。
2020年10月,入选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图书馆为云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常务理事长单位,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常设单位、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图书馆围绕学校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以“人文、数字、生态和开放”为特色,以服务研究型图书馆为特质,以“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省内先进”为努力方向,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云南文化强省建设为目的的发展思路,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截至2013年7月,全校拥有纸质文献资源约310万册(件),藏书量为省内高校之首。图书馆购置重要的中外文数据库42个,其中,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读秀知识库、国研网等,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SCI、JCR、Wiley、Springerlink、MathSciNet、EBSCO、ProQuest、Gale和国道教育等为核心数据资源。此外,图书馆还购置了139.52万册电子图书,包括方正Apabi、超星、书生之家、金图和维思博文等。建立起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形成了鲜明的馆藏特色,其中:国内唯一专事收藏西南联大文献的“国立西南联大图书特藏室”藏有西南联大时期的珍稀文献6千余册;“西南联大文库”专藏西南联大师生作品和西南联大研究文献1万余册;“古籍特藏室”专藏古籍文献6万余册(包括善本137种2732册);国内知名的“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专藏云南当代作家艺术家作品2万余册;“昆明中日交流之窗”专藏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中交流中心捐赠的日文文献上千册。图书馆还收藏有方志、年鉴等工具书2万余册、《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中华再造善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纳西东巴古籍译注》、《乾隆大藏经》、Gale文学评论系列工具书册等。
图书馆还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特藏库”、“西南联大文库”、“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能源环境与生物技术”、“云南民族教育文库”。
图书馆与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合作,共建“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获赠云南当代作家艺术家作品2万余册;获得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捐赠大型古籍文献台湾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荟要》一套(500册),约合人民币32万余元;获得高教出版社赠书近5000册,约合人民币20余万元;获得丽江市委市政府捐赠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一套(100卷);获得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西南联大教师朱德祥先生家属捐赠的朱先生珍贵藏书近450册。
2010年底,图书馆获得教育部支持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三期建设项目,成为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整合了省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技术及队伍优势,通过推广CALIS的各项服务,提高高校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并结合CALIS三期建设目标及已有建设成果,建立了云南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使省中心成为面向全省高校图书馆和读者的“资源整合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宣传培训中心”。
2010年10月,图书馆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经费500万元)。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发挥云南高校图工委、CALIS云南省中心和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组织与协调作用,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取得了实效。主要成就是:
1、组织全省14所高校建成与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接轨,具有云南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数据库群。该库群包含17个特色库,现已完成建设任务,投入共享服务。
2、购置省内唯一的国际权威大型经典外国文学评论系列工具书500余册,加上原有馆藏,共约3000册,形成全省唯一的大型系列珍贵图书,可供全省高校共享使用。
3、购置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硬件基础设施(存储器60T、服务器5台等),支持全省高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及CALIS相关资源的存储和利用,为全省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至此,图书馆存储空间成为全省高校图书馆之首,为120TB(含原有存储设备)
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创造和谐,优质服务”为馆训,为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努力做到:
(一)文献布局合理,集藏、借、阅、咨为一体,实行全开架服务模式,成为“云南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主要成员,实现了区域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二)为读者提供通借通还、电子资源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论文收录引用检索、影响因子查询、咨询解答、文献推荐购买等多层次服务。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和课程教学活动,每年针对新生开展《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培训;面向全校师生开设“湖畔讲坛”系列讲座,以及“文献信息检索”、“中小学图书馆研究”等选修课;图书馆还创建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研究室”,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学校支持下,图书馆率先在省内高校中第一家引进国内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技术,对近100万册一线图书进行标签粘贴和数据转换工作,完成了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建设的一期任务,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功效,提升了服务质量,极大地改善了读者自习空间不足的问题,加速了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图书馆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云南省文联,特别是省作家协会开展作家进行校园、文献资源建设等合作,建成国内唯一的“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服务云南文化强省建设;帮扶腾冲县和顺乡图书馆建设,开展“合作共建”工作,为其提供技术、管理支持;接待省内大批中小学生的参观,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传播先进文化。
在建设发展中,图书馆还强化国际合作的意识,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中交流中心合作共建“昆明中日交流之窗”,日方提供日文文献和一定经费,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员,为在昆大学生和有兴趣了解日本文化者提供文献支持,通过举办口语角、学术讲座、日本文化体验等活动,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图书馆充分利用联大的宝贵传统和精神财富,于2011年成功组织了第一届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大图书馆馆长论坛。四方签署合作协议,组织开展了资源共享、合作科研、学术交流、技术支持、专家讲座、人员培训等合作项目。2013年10,图书馆还将举办第二届北大、清华、南开、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云南师大图书馆馆长论坛,进一步加强五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建共享、科研协同开发和人才培训帮扶的合作,以此实施五校图书馆达成的“西南联大旗帜下的文化传承与战略合作”的共识。
加强校际馆际合作,2012年,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申报并获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面向社会化服务的云南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对策研究”(经费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