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提督

更新时间:2023-07-24 16:23

云南提督,全称云南提督总兵官,武官从一品,顺治十八年置,驻永昌。康熙元年徙大理府。所属有镇、协、营、汛各级,节制云南省临沅、鹤丽、普洱开化昭通、腾越六镇总兵,直接统辖提标左中右三营,兼辖楚雄协,武定、大理城守等营,是云南省最高武官。

清初首设

顺治十六年(1659年),随着李定国和南明王朝的败退,清政府基本控制了云南,平西王吴三桂驻镇,组建云南绿营兵。随着云贵总督、云南巡抚建制的完善,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清政府始设云南提督,以云南临元广西镇总兵官张勇为首任云南提督,驻地永昌府。云南提督全称云南提督总兵官,节制临沅、鹤丽、普洱、开化、昭通、腾越六镇总兵。作为一省最高武官,云南提督下设中、左、右三营,辖马战兵900名、步战兵2100名、守兵900名。云南提督的设置,标志着清初云南绿营兵制基本形成。

维护边疆稳定

永历帝被从缅甸带回云南处死后,原驻防于云南边陲重镇永昌(今保山)的云南提督标兵被调移到大理,与驻镇昆明的云贵总督、云南巡抚遥相呼应,形成控制云南的两大核心。大理背靠苍山,东临洱海,北有上关,南有下关,构成了天然的防御体系,自南诏国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吴三桂叛乱后,康熙帝调湖广提督桑峨为云南提督。随着云南总督、巡抚、提督的重新任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最终形成了云南提督统属下绿营兵三标、七镇、六协、七营的建制。

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大理,将云南提督府改为元帅府。杜文秀对元帅府的原有建筑进行改扩建,以中轴线纵向延伸布局,从东依次为大门、二门(牌坊)、大堂(议事厅)、白虎堂。西南角建有杜文秀书房、宿舍和侍卫住房,白虎堂后面打造成花园。同治十一年(1872年)杜文秀被镇压后,元帅府被恢复为云南提督府衙门,并于光绪元年(1875年)修复甬道、大门及两辕门。

250年间,先后有50多任提督在云南提督府处理军务,肩负起维护清政府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主要职责,是领导‘改土归流’的主要军事力量。“谅山抗法”“马嘉理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均在此指挥处理。

大理古城南门附近,有一座外观古朴的城楼,楼上挂着一块写有“文献名邦”四个字的匾额。题写匾额的人,便是曾任云南提督的偏图。偏图出身贫寒,很早就在陕西从军,成为征伐云南的总兵。偏图出征时是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年后,康熙突然想起久居云南的偏图,便召见偏图,想给他换一个地方任职。偏图告诉康熙,他认为大理是一个风花雪月之地,人杰地灵,自然风貌也美。康熙听了很感兴趣,于是偏图请求康熙赐字,康熙赐了“文献名邦”四个字,偏图将其亲笔写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