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更新时间:2024-09-28 11:21

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历史沿革

云南民族大学的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5月30日南菁学校校址及图书、设备整体移交云南民族学院办学。

1955年(乙未年)5月1日,出席万隆会议胜利归国途经昆明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等,在云南省省长郭影秋的陪同下来到学院与各族师生员工欢度“五一”,并参观了大礼堂、教室、学员宿舍。

1956年8月,成立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彭德怀视察云南民族学院

1958年7月14日,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撤销原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委员会,由省委直属领导。

1972年3月,云南民族学院恢复后列为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了两年制的语文系和政治系,语文系下设汉语文专业,政治系下设政治专业。开始招收首届“大学普通班”学员。

1972年6月10日,举行复校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1973年3月17日,国务院科教组发出通知,批准云南民族学院为普通高等院校。

1978年7月,经中共云南省委部批准,筹建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1979年1月正式成立。它是在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直接领导下进行民族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

1982年1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批有授予学士学位权的458所高校名单,其中民族院校9所,云南民族学院是其中之一。

1984年,成为中国第二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03年5月28日,大学预科部更名为预科教育学院。

2003年6月18日,云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校名揭牌仪式在本部大门口举行。并在同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博士研究生。7月31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2月,云南民族大学通过验收,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11月,成立研究生院。在原有预科教育学院基础上,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落户学校。

201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同意增设云南民族大学成为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

2015年6月,根据云南民族大学的安排部署,原“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云南民族大学。

2016年12月,经外交部批复同意学校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澜湄职业教育基地,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2017年3月,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合作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批,9月面向全国开始接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报名。

2018年9月,全国第一批瑜伽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将报到入学。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瑜伽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9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扎染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并入学校,与新成立的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合署组成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2020年3月,学校获批云南省教育厅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9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3年6月,发起成立云南省高等学校女子足球发展联盟并担任首届联盟理事会成员。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下设25个学院,开设7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参考资料:云南民族大学招生网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172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6人、副高级职称422人、中级职称577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14人,具有博士学位469人,硕士学位924人。学校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入选云南省兴滇人才支持计划9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6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41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

2021年,学校获4项云南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2023年,学校申报的《澜湄合作机制下“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参与云南大学申报的《课堂革命 五维育人——民族学新文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点;有1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参考资料: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2019年,学校获15项云南省第二十二次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2016年-2019年,学校总计有67项成果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50项。

2020年,学校共拟立项2020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项目17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3项,青年项目1项,拟立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拟立项项目1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1项,青年项目1项,西部项目3项。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承担“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轮状病毒四种蛋白的梯度控制释放及免疫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项目和课题;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研究。

学术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

截至2021年底,学校图书馆纸本图书总量243.83万余册(不含学院专业资料室),数字图书近125万册、纸质报刊1000多种、电子期刊4万余册;图书馆存储服务平台容量100TB,主要购有中国知网、WILEY等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40余个。馆藏文献中,具有特色优势的省级重点学科,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地方文献等占有相当的藏书量。

学术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双核心”期刊,即“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还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和“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等。“民族社会学”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92年10月,是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栏目有:化学与生物、民族药资源、数学及应用数学(经济、金融、统计等方向)、信息与计算机、电子电气与自动化、网络与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理及相关学科、教育技术、体育研究、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等。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建校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10万多人次曾访问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的近百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由外交部组织的“28国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和“12国21名记者团”等众多国外政要、学者、记者等均到学校实地了解云南民族文化和政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宗教学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丽江、德宏、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云南白药集团等科研院所、高校及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在中缅、中越、中老边境口岸建立8个培训基地,在缅甸、老挝、柬埔寨3国建立3个培训基地,同时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和德宏片区分别建立培训基地,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4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主要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圆形,由四个“回纹”元素和学校中英文名称组成。

校训

明德敦睦,弘道至善

明德。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指光明之德,也指才德兼备的人,此处主要取“彰明德行”之意,强调实现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德行。

敦睦。“敦”为古代盛粮食的器具,引申“厚实、稳固”之意。“睦”《说文解字》释义为“目顺也”,引申为和谐。“敦睦”,就是“使稳固和谐”,是深植于牢固的个体意识而形成的“亲善和睦”状态。在当下可解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下团结和睦的、高度自觉的行为要求。“温柔敦厚”,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格修养的目标追求。《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闻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中,将“敦睦九族”和“平章百姓”连用。古人治国平天下以齐家为前提,在引申意义上,“敦睦”的对象已超出狭义的“九族”(亲属关系)概念,是指以“天下观”为前提的、对华夷万邦的“协和”。王阳明《传习录·上》认为:“《尧典》‘克明俊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

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十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要使“道”发扬光大,而不是借“道”来光大自己。“弘”是发扬光大;“道”则含义丰富,既指大道(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也包含反映客观实际并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的一切真理。“弘道”乃“作为完人”的天职,亦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天职。

至善。亦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者,极、最也;善者,美好也。指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至善”是人类道德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也含有在学术研究、科学探索等方面追求无止境之意。

内涵概括:立德树人,彰显美好品行、成就高尚品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守正创新,坚定弘道追求、光大天下正道;努力使人生修为和学术修养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历任党委书记

参考资料:

校区情况

云南民族大学雨花、莲华、丰宁、九龙池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教职工近2000名,学生35000多名。

莲花校区

该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134号,占地面积104.93亩,用于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办学。

雨花校区

该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月华街2929号 。

丰宁校区

该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近华浦路642号。

九龙池校区

该校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

校友情况

校园环境

雨花校区图书馆

1979年,云南民族大学将图书馆、资料室、阅览室合并为独立的图书馆,馆舍面积49295平方米,按照一馆两区的布局,在莲花校区和雨花校区设馆,2009年,雨花校区图书馆建成,建筑面积39850平方米,六分之五为全开放式管理模式。

民族博物馆

是云南省第二座专业博物馆,被誉为“开民族学博物馆的先河”,1979年云南民族大学着手筹建,于1981年10月26日正式开放,馆藏文物近20000件,收集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各类文物孤本。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