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7 17:15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College of Ethnic Culture, Yunn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是云南民族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学院中国少数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建国后,面对民族地区工作的发展,面对边疆稳定,面对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急需大批既懂得民族语言又懂汉语的民族干部,云南民族学院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及时办起了景颇、僳僳、哈尼、拉祜、傣、佤等民族语文班,并于1955年成立了民族语文部。毕业学员对民族工作的开展、边疆的稳定以及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有口皆碑的突出贡献。他们的精神与工作,给后来人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0世纪50年代,云南民族学院聚集了一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者和著名学者,他们长期扎根边疆,参与了拉祜文、佤文、新傣文、僳僳文、景颇文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案的创制、改进、完善和推广等项工作,为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入侵、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贡献。他们的工作成果也为民语系后来的教学、科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3年,民语系招收了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景颇语三个专业的工农兵学员。
1976年增招僳僳语专业的学生。
1980年开始招收经过国家统一考试的四年制本科生。
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民语系具有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招收了研究生。
学院开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设有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学、双语教学、民族文化、电脑语言学、汉语言文学等6个教研室。本专业招收彝语、西双版纳傣语、德宏傣语、景颇语、僳僳语、佤语、拉祜语、纳西语等8个语种的本科学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是学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招收“民族语言”、“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新增“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
1.硕士学位
2.硕士专业学位
3.本科专业
在云南省5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23个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其中有14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云南省14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有700多万不通汉语,他们全靠本民族语言文字来进行交际,获取信息,接受党的方针政策。学院正是在这一基本事实基础上开展民族语言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学院的任务就是通过双语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发掘和弘扬各民族优秀语言文化传统,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知识,民语汉语兼通,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籍文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能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从事翻译、教学、科研、编辑、文学创作、新闻写作、民族文献整理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文书、秘书、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项工作。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立足云南,服务边疆。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主干,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特殊专业培养特殊人才,特殊人才满足特殊需要;特殊专业出特殊成果,特殊人才起到特殊作用。注重云南本土研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以重点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师资队伍的质量,以重点专业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
1991年,“云南民族语言文学”被云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列为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96年,“民族古籍” 被云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列为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99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与南开大学中文系合作建设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民族语言研究基地”。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被云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列为云南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已经过云南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中期检查评估。经过多年建设,我院已建成重点学科电脑语言实验室和省院省校合作云南民族语言研究基地实验室,研发的“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电脑数据库”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2020年3月19日,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被教育部、国家语委授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僳僳族语言文学方向)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为僳僳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专业基础厚实、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情操高尚、体魄健全、面向21世纪的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僳僳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能做到僳僳语、汉语兼通,系统地掌握汉语文和僳僳族语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僳僳族语、汉语文字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籍文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秘书、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宣传等有关工作,并能承担翻译、编辑、教学、科研、文献整理、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等项工作。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系统的语言学、文学理论基础,一定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通晓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能够从事以语言学、文学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门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胜任文化、教育、宣传、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热爱科学,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
二、学制、学分及学位要求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全校公共教育课程51学分,文理基础课程1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9学分(含毕业论文4学分、毕业实习4学分、社会调查与实践2学分、专业课程实习2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全校公共教育课(51学分),共918学时,修读要求:
1、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14学分。其中,(1)实践学时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及社会实践;(2)《形势与政策》课按每学期6学时开设,共上课6学期。
2、专项教育课:必修23学分。
体育:必修4学分。体育实践学时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外语:必修12学分。(1)A组理论学时包括读写、听说教学内容;(2)A组实践学时主要用于学生 自主学习;(3)B组所修学分可抵通识课学分。
计算机:必修4学分。(1)A组《计算机基础与多媒体技术》为必修;(2)B组必修《网页设计与数据库技术》课程。
大学语文:修读2学分。
军事教育(包括军训):修读1学分。
3、通识教育课程,修满14学分。其中,(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修读10学分。学生必须在七大类核心课程模块(文学与艺术类、历史类、文化类、自然科学类、道德与法律类、社会分析类、经济与管理类)中选择五个类核心课程,并在所选的五个类核心课程中各选择与专业不相近的一门课程,累计学习5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即10学分。(2)通识教育一般课程:修读4学分。可通过用创新学分等冲抵。
(二)文理基础课程(10学分),共180学时,修读要求: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与艺术类课程中修满10学分,
(三)专业教育课程(89学分),共1386学时,修读要求:
(1)专业必修课程,修满 54 学分;
(2)专业选修课程,修满 23 学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佤族语言文学方向)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为佤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专业基础厚实、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情操高尚、体魄健全、面向21世纪的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佤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能佤族语、汉语兼通,系统地掌握汉语文和佤族语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佤族语、汉语文字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籍文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秘书、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宣传等有关工作,并能承担翻译、编辑、教学、科研、文献整理、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等项工作。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系统的语言学、文学理论基础,一定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通晓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能够从事以语言学、文学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门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胜任文化、教育、宣传、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热爱科学,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
二、学制、学分及学位要求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全校公共教育课程51学分,文理基础课程1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9学分(含毕业论文4学分、毕业实习4学分、社会调查与实践2学分、专业课程实习2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彝族语言文学方向)
一、培养目标
为彝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专业基础厚实、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情操高尚、体魄健全、面向21世纪的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彝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能彝语、汉语兼通,系统地掌握汉语文和彝语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彝语、汉语文字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籍文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根据彝族地区的需要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秘书、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宣传等有关工作,并能承担翻译、编辑、教学、科研、文献整理、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等项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系统的语言学、文学理论基础,一定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通晓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能够从事以语言学、文学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门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胜任文化、教育、宣传、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热爱科学,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
三、修业年限及总学分要求:
四年,152学分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西双版纳傣族语言文学方向)
一、培养目标
为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专业基础厚实、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情操高尚、体魄健全、面向21世纪的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西双版纳傣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能西双版纳傣语、汉语兼通,系统地掌握汉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西双版纳傣语、汉语文字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籍文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根据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需要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秘书、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宣传等有关工作,并能承担翻译、编辑、教学、科研、文献整理、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等项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系统的语言学、文学理论基础,一定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通晓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能够从事以语言学、文学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门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胜任文化、教育、宣传、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热爱科学,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
三、修业年限及总学分要求:
四年,152学分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