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21:34
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Dian-type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re of Yunnan Province” (以下简称滇杂中心),于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正处级单位),时任云南省副省长、滇型杂交水稻创始人李铮友教授兼中心主任。
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Dian-typeHybridRiceResearchCentreofYunnanProvince”(以下简称滇杂中心),于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正处级单位),时任云南省副省长、滇型杂交水稻创始人李铮友教授兼中心主任。滇杂中心立足云南,面向国内外,与国内外杂交粳(籼)稻相关研究单位合作开展滇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示范和推广研究。
云南省常年水稻播种面积约1400万亩,杂交水稻播种面积约450万亩,尚具有很大发展空间。滇杂中心以李铮友教授等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滇型杂交水稻不育细胞质为基础,广泛收集挖掘特异水稻种质资源,重点开展优质不育系选育,强优恢复系筛选,高产优质滇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以保障我省乃至国家粮食安全。
滇杂中心的总体定位是立足云南,面向国内外。主要选育我省高中海拔稻区一季高产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长江流域早粳杂交稻,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种植,以部分解决劣质早籼稻谷压库难题,使农民增收。选育适合云南低海拨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的优质软米和巴斯玛提杂交籼稻新组合。
1.一季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利用滇一和滇四型水稻雄性不育胞质,结合云南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配制滇型优质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研究高纯度、高产量滇型杂交粳稻种子繁殖制种技术规程及配套的滇型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2.长江流域早籼改早粳研究。以东北粳、西北粳与滇一型云南粳稻不育系杂交、回交转育不育系,再与高海拔云南晚粳测交选育强优势组合,在长江流域作双季稻早造种植。通过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对口单位间的合作,形成滇型杂交水稻育、繁、推技术体系,建立长江流域早籼改早粳协作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审定1~2个组合并在长江流域得到推广应用。
3.软米和巴斯玛提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用滇一、三、四、九型不同质源的不育系与巴斯玛提水稻及不同品种的软米水稻进行杂交、回交,转育出较稳定的不育材料,并从中筛选出巴斯玛提不育系和软米不育系,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达99%以上,育性稳定,米质优,农艺性状好,具有滇型杂交稻的株型。用选育出来的不育系与不同类型的恢复材料进行测配,选育出巴斯玛提杂交稻新组合和软米杂交稻新组合,在云南低海拨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巴斯玛提和软米三系杂交稻新品种(系)的选育,国内尚未见报道。
4.香米杂交稻选育。用云南或引进的香米水稻材料转育不育系,通过杂交回交结合穿梭育种筛选香米恢复系,配制香米杂交组合,选育滇型香米杂交水稻新品种。
5.新质源创制与育种新方法研究。广泛收集、评价和利用国内外优良水稻种质资源,以育种材料构建研究群体、筛选分子标记,研究南34等广恢恢复系广恢遗传机理和持久抗稻瘟病材料ZY44的抗性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水稻育种技术相结合,实现滇型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上的突破。
水稻育种上的突破,一靠长期积累,二靠相互传承,团队精神是成功的保障。滇杂中心以李铮友教授为代表,有47年的研究积累。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中职2人,辅助人员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滇型杂交水稻研究团队。
滇杂中心自成立以来长期受云南省科技厅(委)资助,主持云南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水稻育种重点攻关项目,主持农业部云贵川高海拔地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联合攻关项目。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云南省科技厅农业攻关2项,云南省省长专项基金1项,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近五年审定杂交水稻组合4个、不育系2个,累积推广面积12万亩。由滇型杂交水稻不育细胞质衍生的粳型杂交水稻组合在浙江、江苏等省累积推广种植400余万亩。近五年毕业硕士研究生1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5人。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1篇。
国内与新疆农科院、宁夏农科院、黑龙江五场农科院、吉林农科院、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三禾种业公司以及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等合作开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国外与印度尼西亚BSG合作,在印尼推广种植软米杂交稻“滇优1号”取得成功,形成了供种,生产、销售一体化,杂交水稻良种出口量逐年增加。与巴基斯坦农业委员会合作选育滇型巴斯玛提杂交稻。
滇杂中心现有高中低海拔育种基地3个,面积60余亩。种储库、办公用房及实验室面积约600平方米。有储种冰箱(柜)3台,相关分子育种平台等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