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越橘

更新时间:2024-09-08 13:25

云南越橘(Vaccinium duclouxii (H. Lév.) Hand.-Mazz.)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枝多。幼枝有棱,无毛。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中脉在两面突起,侧脉纤细,于两面稍突起,或于表面平坦不显或微陷入。花序生于枝顶叶腋和下部叶腋,序轴无毛;苞片卵形或宽卵形,小苞片2,卵形,着生花梗上部紧贴萼筒;花梗极短,无毛;萼筒球形,无毛,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筒状坛形,口部稍缢缩;雄蕊内藏,花丝有疏柔毛,药室背部有短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花柱略微伸出花冠。浆果熟时紫黑色。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小乔木,高1-5(-10)米;分枝多。幼枝有棱,无毛。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7(-13)厘米,宽1.7-3.5厘米,顶端渐尖、锐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稀楔形渐狭,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中脉在两面突起,侧脉纤细,于两面稍突起,或于表面平坦不显或微陷入;叶柄长3-6毫米,无毛。

花序生于枝顶叶腋和下部叶腋,长1.5-8厘米,序轴无毛;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7毫米,顶端尾尖,两面无毛,早落,小苞片2,卵形,长约1.5毫米,着生花梗上部紧贴萼筒;花梗极短,长0.5-2.5毫米,无毛;萼筒球形,无毛,萼齿三角形,长约1毫米,齿缘有时有疏而细的短缘毛或有具腺流苏;花冠白色或淡红色,筒状坛形,口部稍缢缩,长6-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有微毛,于口部稍密,裂齿三角形,直立或通常反拆;雄蕊内藏,花丝有疏柔毛,药室背部有短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花柱略微伸出花冠。浆果熟时紫黑色,直径6-7毫米。花期2-5月,果期7-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在云南分布于香格里拉、维西、泸水、永平、腾冲、龙陵、芒市、凤庆、镇康、耿马、临沧、双江、孟连、景东、大理、漾濞、宾川、洱源、剑川、鹤庆、丽江、华坪、大姚、楚雄、武定、禄劝、富民、昆明、嵩明、寻甸、镇雄、玉溪、易门、双柏、新平、元江、绿春、金平、文山、广南等地。生于山坡灌丛或山地常绿阔叶林,松、栎林林下,海拔1550-2600(-3100)米。耐阴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

繁殖方法

主要变种

刚毛云南越橘(Vaccinium duclouxii var. hirticaule C. Y. Wu)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和叶柄被具腺刚毛,有时毛极疏。产云南东部。生于山谷疏林、山坡灌丛或石山、草坡,海拔1550-1970(-2260)米。

柔毛云南越橘(Vaccinium duclouxii var. pubipes C. Y. Wu)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幼枝、叶柄、叶背面中脉基部被黄褐色短柔毛;序轴通常被短茸毛。产云南西北部。山谷杂木林、松林或山坡灌丛中,海拔(1700-)2300-2700(-3200)米。

毛果云南越橘(Vaccinium duclouxii var. hirtellum C. Y. Wu & R. C. Fang)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幼枝被短柔毛,杂生具腺刚毛;序轴、萼筒、萼齿密被微硬毛。产云南(玉溪)。生于灌丛中。

主要价值

株形秀丽花形奇特,可用于公园观赏,配置于高大乔木下。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