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钱槭

更新时间:2024-10-18 12:18

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 Henry)是槭树科金钱槭属植物,乔木,高可达13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圆柱形,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纸质,小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先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短柔毛,侧脉在下面显著,花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萼片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阔卵形,与萼片互生,花瓣肾形;花盘盘状,花丝细长,果序圆锥状,顶生,密被黄绿色的短柔毛,果实扁形,成熟时黄褐色;9月结果。

形态特征

乔木,高7-13米。树皮平滑,灰色。小枝圆柱形,灰绿色或灰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30-40厘米;小叶纸质,9-15,枚,着生于长10-2-0厘米的叶轴上;顶生的小叶片基部楔形,具长2-3厘米的小叶柄,侧生的小叶片基部斜形,近于无小叶柄;小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9-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锐尖或尾状锐尖,边缘具很稀疏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肋在上下两面均显著,被短柔毛,侧脉13-14对,在下面显著,被短柔毛。

花的特性未详。果序圆锥状,顶生,长30厘米,密被黄绿色的短柔毛,每果梗上着生两个扁形的果实,圆形的翅环绕于其周围,直径4.5-6厘米,嫩时绿色,成熟时黄褐色;果梗长2厘米,密被短柔毛。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生于云南东南部和贵州西南部海拔2000-2500米的沟边杂木林中或林缘。常见的伴生树种有粗壮桢楠、坚叶樟、云南樟、红果树、三股筋香、山玉兰等;此外,在局部沟谷中也分布有以云南金钱槭为优势的云南金钱槭群落,常见的伴生植物有野山楂、文山毛蕊茶、扁核木(青刺尖)、悬钩子、里白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文山、屏边和蒙自县交界的文山老君山地区以及富宁县)和贵州西南部。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秋季采收果实,晒干后去翅贮藏,至春季播于苗床,约30天左右即可发芽出苗。待苗高50-100厘米时,在早春未发叶前移栽定值,或于雨季时移苗上山定值也可。

主要价值

经济:种子含很丰富的脂肪,榨油可作食用及工业用。

观赏:该种除有特殊的观赏价值外,又可作绿化树种。

研究:该种和金钱槭是中国特产属金钱槭属仅有的2个种,对研究槭树科系统分类和演化等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濒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濒危。

濒危原因

云南金钱槭单优种灌木林群落分布地处于农耕区向自然植被的过渡地带,群落常见于耕作的农地旁和已丢荒的农地旁,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人类的取材和砍薪等活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并阻止侵入云南金钱槭单优灌木群落的高大乔木树种的生长和生存。

物种现状

云南金钱槭曾分布于贵州兴义、云南文山和红河地区。贵州兴义地区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1990年后再没有人见到。估计已消失。2007年仅发现分布在云南东南部文山、屏边和蒙自县交界的文山老君山地区以及富宁县,是分布区比较狭窄的稀有、濒危种,为中国云南省特有的珍稀树种,其野生种源已十分罕见。

保护措施

中国云南文山县老君山已规划为州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应从速建立,以便尽早保护区内的濒危物种。云南金钱械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可能是中国云南屏边县白鸽乡黑洞,可该地不属于自然保护区范围。这里的云南金钱槭群落就分布在耕作的农地旁和已丢荒的农地旁,人为活动非常频繁。因此建议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