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3:05
《云居寺孤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本人把它归于“讽喻诗”,但它更象一首托物寓人的哲理诗。诗中写寺中的孤桐,拔从萌芽,始自毫末,无所依附,但由于“中心有通理”就长成亭亭五丈有余,而且仍继续生长,更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
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这首诗,作者本人把它归于“讽喻诗”,但它更像一首托物寓人的哲理诗。
诗中写寺中的孤桐,拔从萌芽,始自毫末,无所依附,但由于“中心有通理”就长成亭亭五丈有余,而且仍继续生长。作者由此,立身于世的人,也应该在内心中竖立一种标准,如此方能孤直。
清代诗人查慎行评论本诗:“言简而意尽,不以排比见长。”说出了此诗的艺术特点:以平实的语言说明道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