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19:23
五,汉语常用字,读作wǔ,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后引申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等。
关于“五”的字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图3)在字形“X”(万物交汇)基础上加“二”(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
其二。五,指事字。本用五横画表示数字“五”,与一、二、三、四造字方法相同。后以交错之形代替,或再加两横画于上下。 “五”已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作(图1),由积画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五,这是“五”的本字。而作(图2)或(图3)者是假借字。(图3)行而(图1)、 (图2)废,此后一直是假借字用为正字。战国时异体纷呈,既有复古作(图6)、(图7)者。隶书中开始有将上边一横与下面的点隔开的写法,作(图10)。楷书将这种写法固定下来,就成为“五”。本义为交错,假借为数词。《说文》:“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林义光《文源》:“五,本义为交午,假借为数名。二象横平,“X”象相交,以二之平见“X”之交也。”在甲骨文中有用作祭名的例子,如《后编·上》“其五大乙”,当即由“交午”之义而来。由数词五引申为“五行”,古书中又通假于“伍”,表示“五人”或“相类”等意思。
(参考资料:)
【卷十四】【五部】
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臣铉等曰:二,天天地也,疑古切。)
㐅,古文五省。
𠄡,古文。
【卷十四】【五部】
五,五行也。
古之圣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后造此字也。
从二,
像天地,侌昜在天地闲交午也,此谓㐅也,即释古文之意。水火木金土相尅相生。
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
疑古切,五部。
㐅,古文五省。
小篆益之以二耳,古文像阴阳午贯之形。毛诗:七月鸣鴂。王肃云:当为五月。正为古文五与七相近似。
【子集上】【二字部】
古文:𠄡、㐅。
《唐韵》《韵会》疑古切。《集韵》《正韵》阮古切,𠀤音午。《增韵》中数也。《易·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书·武成》:列爵惟五。《诗·鄘风》:良马五之。
又格五。《后汉·梁冀传》: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注:行棊相塞谓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谢灵运诗:期在三五夕。崔曙诗:秒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又姓。汉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复姓。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