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文学

更新时间:2023-06-07 09:50

日本汉诗文,先后在禅僧(特别是镰仓五寺、京都五寺的禅僧)中兴盛起来,进入全盛时期,统称为“五山文学”。

五山文化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后期至包括“建武中兴”时期(即后醍醐天皇亲自执政时期)的室町时代(公1333——1573年),以被称为“五山派”的禅宗僧侣为中心倡导的汉文化兴盛时代。五山文学是在禅林的特殊大环境下的产物,似疏离社会、孤立于近古文学发展而存在。然而,实际上五山文学的兴隆与室町幕府封建制的确立是并行的,实现了当时古典的、贵族的和地方、庶民的两中对立文化的融合。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乃至人生观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精神上的影响。

名称由来

五山:是中国南宋的官寺制度,即有朝廷任命住持的五所最高的禅寺。镰仓、幕府时代日本模仿南宋的五山制度设立镰仓五山(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净妙寺),京都五寺(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以及五山之上的京都南禅寺,共十一座禅寺,合称“五山十刹”。

由于“五山十刹”宫寺制度的建立,信奉禅宗的僧人们得到当政的极力支持,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他们为显示其高雅尊贵的社会地位,常常以文会友,以诗喻禅,热衷于通过禅宗接触中国文学,似乎对“弘道传法”失去了往日的虔诚和兴趣。于是“五山十刹”出现了“多见日本僧以文为本,学道次之”的“重文轻道”的趋势,这种现象积习成风,由“五山十刹”扩展至“林下末寺”,进而风靡社会,成为当时日本文坛的主流,史称“五山文学”。

时期划分

芳贺幸四郎的三期说

前期

从五山文学草创期开始到南北朝末期

来日元僧一山一宁为首,代表诗人:虎关师炼、雪村有梅、义堂周信、绝海中津等。

中期

室町初期开始到应仁之乱前

代表诗人:心华元隶、太白真玄、西胤俊承、江西龙排、惟忠通恕等。

后期

应仁之乱以后到室町末期

代表诗人:村庵灵彦、大级藏主、天隐龙泽、横川景三、月舟寿桂等。

历史特点

第一、内容风格多样

第二、关注社会现实

第三、洋溢”世俗“气息

第四、咏史作品繁盛

第五、推崇汉诗别集

历史地位

在日本文学史上,五山文学是日本汉诗嬗变、蝉蜕的时期,与其文化背景禅宗的关系极为密切。 以禅宗僧侣为主体的五山文学是禅宗与日本文学融合的产物,它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影响和作用是相当深远的。许多日本学者认为,“五山文学”与平安王朝时代贵族玩弄的汉文学相比,远为优秀,完全摆脱了日本腔调,几乎和纯粹的宋元诗文学无异。从这个意义上说,禅宗的世俗化,普及的不仅是宗教的禅、哲学的禅,而且是文化的禅、文学的禅。也就是说,禅的思想,不仅被作为宗教,而且被作为文学艺术思想来接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