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

更新时间:2023-08-31 01:28

《五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现赵叟所弹五弦琴的技艺之美妙,对于当时人不懂得古乐表示惋惜。全诗运用比喻、反衬等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赵叟的高超琴技。

作品原文

五弦

清歌且罢唱⑴,红袂亦停舞⑵。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⑶。

大声粗若散⑷,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⑸。

坐客闻此声⑹,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⑺,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⑻,日日生尘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罢:一作停。

⑵红袂:犹红袖。

⑶当胸:一作胸前。

⑷粗:一作徂。

⑸宫徵羽:一作宫商羽。

⑹坐客:座上的客人。

⑺行客:指后到的客人。

⑻绿窗:一作北窗。

白话译文

歌手们停唱清新的歌曲,舞者的红袖子也停下不动。

赵叟怀抱着五弦琴,在胸前宛转地抚弄。

响亮的音符在涌动和散播,飒飒地像风吹雨;

柔软的音符几乎消失殆尽,切切像鬼魂说话的声音。

像喜鹊的报喜歌一样高兴,接着又如长臂猿不祥的哭声。

他的十根手指没有固定的音,宫商角徵羽变化不定。

座上的客人听此声音,灵魂和身体失去了控制;

后来的客人听此声音,突然停下来迈不动脚步。

唉,普通人的耳朵应该爱今而不爱古。

这就让这绿窗琴,一天一天地被灰尘覆盖得更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秦中吟十首》组诗的第八首。《秦中吟》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诗前小序曰:“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作品鉴赏

此诗是欣赏赵叟所弹五弦琴的技艺之美妙,对于当时人不懂得古乐表示惋惜。全诗运用烘托、比喻、反衬等丰富多变的手法描写了赵叟弹琴技艺,描写手法相当高明。“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这几句是用比喻表现赵叟技艺高超。“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是正面描摹,“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是侧面烘托,通过座客和行人的反应来烘托其技艺的高超,同时曲中带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虽赵叟弹琴技艺高超,但名贵的“绿窗琴”只能闲置一旁,落满尘土。绿窗琴“日日生尘土”的原因是“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意思应该是现今的人们(也就是俗人)不懂得真正的欣赏,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不知道绿窗琴的美好),使得绿窗琴得不到发挥,被弃置在一边“日日生尘土”。此诗以音乐喻人,实为作者自况。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