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6:46
五所平之助,190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日本电影导演。日本有声电影的创始人。
五所平之助,生于东京都神田商人家庭。入庆应商工学校学习。在学校时即酷爱电影。1923年毕业后进松竹蒲田制片所,师从岛津保次郎当助理导演,独立执导的处女作《南岛之春》(1925)。早期作品以田园风景和抒情格调为主。如描写偏远的外省农村村民的生活喜剧片:《爱惹事的单身汉》(1927)、《害羞的梦》(1927)。
1928年执导的《村里的新娘》使他初次获得成功。城市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光明面和阴暗面、人们的自私和善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五所平之助影片的基本内容。他的影片情节都贯穿在富于诗情画意的大自然的背景中,总会出现一年的四个季节。他因这些创作特点而获“丘所主义”的称号。
1931年执导《夫人与老婆》,该片创造了日本电影史上诸多的第一:它是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所有音响设备是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国产“土桥式发声机”完成的。采用喜剧的形式,以轻快的音乐效果突出了有声的特色,使影片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日本电影跨入又一个新时代的象征。他在该片中以小市民生活为基调而形成的朴实亲切的风格,成为他电影生涯中的永久伴侣。
1933年创作的《伊豆的舞女》是部默片。他的抒情风格与伊豆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学原著,虽然是第一次改编川端康成的这篇作品,但与后来很多导演多次改编的这篇作品相比,他的改编是最成功、最出色的。1935年执导《人生的负担》用冷静的抒情性来描写父与子、家庭与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有一种苦涩味,这成为他后来一系列作品的代表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健康状况欠佳,加之对战争不满,五所平之助拍片甚少(《新雪》,1942;《五层塔》,1944年)。战后1947年执导《再来一次》,这部描写战争摧毁青春和爱情的悲剧,贯穿着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的主题思想,影片弥漫着醉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其纯情恋爱的清新风格在战后混沌的电影界独树一帜。一举夺得《电影旬报》和《每日电影》的两项电影奖。为表彰他对日本电影事业的贡献,日本政府1947年授予他勋四等旭日小绶章。1949—1950年,被列入支持东宝制片厂罢工斗争的黑名单上,因而被解雇。
1951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执导了《远方的云》(1951)、《早晨的冲突》(1952)、1953年改编的存在主义文学椎麟三的作品《烟囱耸立的地方》。这是又一部格调奇异的作品。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奖,《大阪的饭店》(1954)。
1968年执导了木偶片《明治的秋天和春天》。自1964年起,五所平之助任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五所擅写俳句,俳号为五所平。
1968年出版的诗集《明治春秋》最好地体现了他的俳句修养和文学素养。
主要作品还有:《天空无云》(1925)。《不归的芦笛》(1926)、《她》(1926)、《木偶姑娘》(1927)、《隐秘的梦》(1927)、《东京进行曲》(1929)、《乡村新娘》(1928)、《街道骑士》(1928)、《新女性》(1929)、《浮世澡堂》(1929)、《女工哀史》(1931)、《傻瓜哥哥》(1932)、《银座之柳》(1932)、《不如归》(1932)、《19岁之春》、(1933)、《能够像样地活下去·以一切活着的人的名义》(1934)、《黑夜女魂》(1935)、《花兰之歌》(1937)、《无名的人们》(1937)、《木石》(1940)、《新雪》(1942)、《五重塔》(1944)、《再来一次》(1947)、《面影》(1948)、《黄乌鸦》(1957)、《挽歌》(1947)、1951年:《远方的云》。1952年:《早晨的冲突》。1953年:《烟囱林立的地方》。1954年:《大阪的小旅店》,《伊豆的舞女》(第二版),《爱情与死亡之间的峡谷》,《雄鸡再鸣》。1955年:《青春时代》。1958年:《挽歌》。1959年:《农村新娘》。1960年:《当女人恋爱的时候》。1961年:《北方哀歌》。《妈妈结婚吧》(1962)、《100万人的女儿们》(1963)、《恐山之女》(1964)、《母亲与11个孩子们》(1966)、《宴会》(1967)、《女人与酱汤》(1968)、《明治春秋》(1968,木偶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