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铁锹闹革命

更新时间:2023-08-30 21:21

1962年为解决粮食不足问题,钻井指挥部机关45岁的家属薛桂芳率领四名家属带着五把铁锹到荒原开荒种地。薛挂芳等五名家属被称为“五个垦荒尖兵”,这种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

事件背景

1960年,会战大军转战荒原,首先遇到的是粮食问题。石油工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仅仅靠30斤的定量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特别是石油会战头两年,国家连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减少了职工粮食定量,市场上副食供应也很紧张,工人体质明显下降。1961年初,参加石油会战的人员由于粮食缺乏,以野菜代食,出现了4000多名浮肿病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搞好职工生活,保证职工在紧张的会战中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成了大问题。会战工委认为,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我们绝不能向国家喊困难,唯一的办法是利用油田草原可耕土地,发扬南泥湾精神, 自力更生,开荒种地,改善职工生活。会战工委发动男女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开荒种地,捕鱼打猎,但当年季节已过,只种了8500亩地,产粮10多万公斤,产菜65多万公斤,虽补助当年不足,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根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同志来油田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当1961年第一批家属来矿后,会战工委就作出决定,号召把职工家属组织起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时,这一号召在部分职工和家属中虽受到旧的习惯势力的思想阻力,但多数家属为石油会战职工忘我拼搏的精神所鼓舞,决心响应党的号召,冲破各种阻力,走出家门闹革命,支持石油大会战。

事件详情

1962年4月16日,钻井指挥部机关的职工家属王秀敏、杨学春、丛桂兰、吕玉莲、在45岁的家属薛桂芳带领下,扛着铁锹,背上行李,抱着孩子,到远离住地15公里外的八一新村去开荒种地。在那里,她们利用钻井队留下的活动房架,找了个破帐篷,搭起了一个简易住房。晚上,大人孩子就睡在垫着干草的地上。她们靠自己的双手,用铁锹翻地,手上打满了血泡,没人叫苦叫累,3天开了5亩地。在她的带动下,陆续又来了一些家属。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她们又学着用人拉犁,终于赶在春播前开出32亩地,种上了黄豆,当年收获1800多公斤。会战工委领导及时总结了这个典型,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一精神,使之成为鼓舞广大家属发挥“半边天”作用的精神力量。她们以薛桂芳等为榜样,纷纷走出家门,组织起来参加集体农副业生产劳动。1964年4月4日钻井机关家属生产队被誉为“农副业战线上的红色娘子军”,薛桂芳等五名带头开荒的家属,被称为“五个垦荒尖兵”(即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名称由来)。

30年来,职工家属已开荒种地近30万亩,累计生产粮食6.2亿多公斤,产菜15亿多公斤。同时大搞副业生产,产肉5800多万公斤,蛋1690多万公斤,鱼420多万公斤,奶320多万公斤,水果660多万公斤。家属自己动手,大搞农副业生产,既给国家减轻了负担,又增加了职工的家庭收入,还解决了职工、家属两地分居等问题,对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属生活在集体之中、组织之中、制度之中,参加劳动和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物简介

薛桂芳,1913年8月出生在甘肃省酒泉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40年随家迁到玉门油矿。1960年3月随丈夫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

薛桂芳是“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带头人”。1961年冬天她响应组织号召,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1962年春天,她带领四名家属到远离住区30多公里的地方,靠五把铁锹垦荒种地,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辉道路。以后她当了生产队指导员,仍不顾年老病弱,带头参加劳动,并走家串户,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职工家属的炕头上,心坎里。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石油部模范标兵和大庆标兵、模范等光荣称号。1965年薛桂芳代表大庆家属进京向党中央汇报大庆家属闹革命的事迹,受到周恩来、邓颖超等亲切接见。这一年她当选为安达市副市长。“文革”时期她受到残酷折磨,但顶着压力,仍同家属一起积极参加劳动,努力为大庆建设多做贡献。粉碎“四人帮”后,薛桂芳先后担任了不少领导职务,但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使“五把铁锹闹革命”的精神继续在大庆发扬光大。

1973年7月,薛桂芳在大庆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大庆妇女联合会主任;1976年6月,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大庆妇联主任。1978年4月,出席全国五届政协会议,任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4月,担任政协大庆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87年7月退休。1989年6月5日在大庆不幸逝世,终年76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