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5 16:19
五棵松体育中心(Wukesong Sports Centre)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复兴路69号,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
2005年3月29日,五棵松体育馆开工建设。
2007年8月,五棵松体育馆竣工。
2008年,五棵松体育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场所。
2009年10月,五棵松体育馆场馆升级后重新开幕。
2016年,五棵松体育馆同时成为职业篮球和职业冰球两个赛事的主场,经过对场馆制冰和除湿系统进行改造,已经实现了六小时内完成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成功举办了多场冰篮背靠背比赛。
2020年4月30日,五棵松体育馆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将打造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
2020年12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完工。
2022年1月,场馆运行团队对标冬奥会要求,完成了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准备、赛事运行准备、媒体服务准备以及后勤保障准备四项工作也基本就绪。
五棵松体育中心地下1层、地上6层;高度27.86米。设有47间包厢,10个售卖点以及两家餐厅。共有18000个观众座位。
五棵松体育中心主体场馆屋面采用双向正交变高度空间钢桁架结构,平面呈边长为120米的规则正方形,支承在四周20根矩形钢筋混凝土柱上。柱间支撑为斜十字撑,水平方向间距24米,竖向高度18.51米。屋面钢桁架间距为12米,共有22根;桁架截面共有7种形式,中间桁架高度从6.3~9.3米不等,边桁架为等截面,高度6.3米;桁架上、下弦和腹杆杆件截面为箱形和H形。
2021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助力北京冬奥会。通过改造,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了6小时冰球场与篮球场之间的转场。
五棵松体育中心在竞赛场馆的上方,还安装了18台专业投影仪,以冰面为屏幕,把动感震撼的内容,用三维方式展示在冰面上,与先进的88台光束灯、84台切割灯和荧光棒相互配合。
五棵松体育中心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使碳排量接近于零。
2008年,五棵松体育馆作为北京奥运会篮球场地。
自2014年开始,五棵松体育馆举行三对三篮球大师赛。
2015年,五棵松体育馆成为北京首钢男篮队主场。
2021年11月7日至10日,“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举行。
2021年12月30日,五棵松体育中心迎来首批冬奥志愿者,开始接受场馆培训。此次参加培训的志愿者共计137人,均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此次志愿者培训为场馆培训,涉及正赛期间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的体育、赛事服务、技术、通信中心和注册等10余个领域,旨在让志愿者熟悉场馆运行团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场馆各区域的流线点位等。
2008年,五棵松体育馆被北京市政府定为八个体育产业聚集地之一。
2022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入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拟表彰对象名单。
2022年4月,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入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名单。
五棵松体育中心建成不仅满足五棵松大众观赛观演需求,也满足了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日常餐饮、娱乐和休闲消费需求,成为了北京西部一个精品荟萃特色文化、休闲、商业聚集地。
五棵松体育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复兴路69号。
乘坐北京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下车,从B口出站后向东走约500米,到达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南门。
乘坐北京公交89、620路:沙沟路口北下车,向南步行至复兴路和西翠路十字路口后向西约50米,到达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南门。
乘坐北京公交76、337、370、夜212(23:20—4:40):沙沟路口西下车,向西步行到达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南门。
乘坐北京公交64、76、夜212、337、370、436、624、运通120、373:五棵松桥东下车,向东步行约400米到达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南门。
乘坐北京公交967、952、982、983、568:五棵松桥北下车,向南步行至五棵松桥后往东500米,到达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