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4 22:43
即青、赤、黄、白、黑五种病色所主的病证。
诊断学术语。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病色所主的病证。
1、以五色配五脏。青主肝病,赤主心病,黄主脾病,白主肺病,黑主肾病。
2、以五色辨别疾病性质。青主风、主惊、主寒、主痛;赤主热;黄主湿、主虚;白主血虚、主寒;黑主痛、主血瘀、主劳伤。
应用时须结合实际,不宜拘执。
(1)白色
白色内应于肺,为手太阴肺经之本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爪甲均无血色,称为淡白,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而虚浮,称晄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
面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寒邪,或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经脉拘急;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2)黄色
黄色内应于脾,为足太阴脾经之本色。主脾虚、湿证。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或水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或胆汁瘀积肝胆;或感受疫毒等所致。
面色淡黄,枯稿不泽。肌肤失荣,形肉瘦弱者,称为萎黄,多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小儿疳积,虫证等,致营血不能上荣所致。
面色黄而虚浮者,称为黄胖.属脾虚湿蕴。是因脾运不健,机体失养,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是体内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肝胆湿热熏蒸所致;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多由寒湿内停,困遏脾阳或瘀阻日久而成。
(3)赤色
赤色内应于心,为手少阴心经之本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病人面见赤色,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红者,为赤甚,属实热证。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午后两颧潮红者,为微赤,属阴虚证。是因阴虚阳亢,虚火炎上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人。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颧颊泛红如妆、游移不定,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是因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真寒假热的危重征象。
(4)青色
青色内应于肝,为足厥阴肝经之本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病人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面部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多因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所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等病人。
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心血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致。
若突见面色口唇青紫,甚则青灰,肢凉脉微,则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真心痛发作。
肝胆证候,面上常出现青色。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多伴见胁下症积作痛;面青赤而晦暗,多为肝郁化火;面青目赤,多为肝火上炎。
此外,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青色,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脉,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热抽搐患儿。
(5)黑色
黑色内应于肾,为足少阴肾经之本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肾为水脏,黑为阴寒水盛之色.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均可见病人面色发黑。
面色黑而暗淡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所致。
面色黑而干焦者,多属肾阴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见黑色者,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面部黑褐斑,常见于老年人肾精虚衰。也可见于血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