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列别捷夫

更新时间:2024-01-06 15:49

亚历山大·列别捷夫,1959年12月16日出生于俄罗斯,商人。

人物经历

 1959年12月16日,列别捷夫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他的父亲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深居简出的普通教师。“我母亲只相信国家电台宣传的一切,”列别捷夫回忆道,“当我收到克格勃的征召时,父亲很高兴,他说那样我就可以帮助这个组织改进了。母亲立刻反驳道,‘这怎么行?那是违法的。’”或许从那时起,列别捷夫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让他母亲这样的普通人看到官方宣传之外的新闻。

当时是1982年,列别捷夫正在莫斯科的“国际社会主义体系经济学研究所”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课题是“国债的难题和全球化的挑战”。一纸调令把这个象牙塔中的年轻学者送进了克格勃的神秘大门,他一生的命运随之改变。

在伦敦的间谍生涯,对列别捷夫来说是一段快乐的回忆。“我可以接触大量在苏联无法读到的资料,游历各个欧洲国家,这对我的经济学研究非常有益。” 他接受英国记者专访时说。然而也有坊间传言,列别捷夫在伦敦的工作,绝不仅限于“经济学研究”而已。据说他跟几个朋友一起,已经偷偷在金融界一试身手了。苏联解体之前,他突然被反间谍机构召回莫斯科“汇报工作”。几个月后他出现在瑞士的洛桑,身份是一家私人银行的投资顾问,就这样完成了从间谍到银行家的华丽变身。

作为俄罗斯凤毛麟角的金融专家之一,列别捷夫靠买卖南美和非洲的高风险债券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995年他建立了一家银行:国家储蓄银行(NRB,National Reserve Bank),这成为他巨额财富的起点。在列别捷夫的生意伙伴中不乏前克格勃间谍的身影,如国家储蓄银行现任主席尤里·库迪莫夫就曾以记者为掩护身份,潜伏在伦敦从事间谍活动。这些曾在秘密阵线上共同奋战的同事们,现在又为了金钱利益凝聚在一起,不断扩张公司的规模,在乱作一团的俄罗斯经济中杀出一条血路。

但是,列别捷夫想要的却不仅仅是金钱。当这个安静的年轻人在克格勃的繁重工作中潜心研究经济学时,就注定了他身上理想主义者的特性。在金融界取得成功的列别捷夫立刻瞄准了他真正的目标:新闻行业。

建立传媒帝国

1993年4月1日,俄罗斯前总统戈尔巴乔夫用他的诺贝尔和平奖奖金创立了《新报》(Novaya Gazeta),这家报纸后来成为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以尖锐批评政府见长,在俄罗斯恶劣的新闻环境中可谓一枝独秀。2006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一次会议上宣布了该报的股权分配方案,报社职员将持有全部股份的51%,而另外的49%则属于戈尔巴乔夫本人和他的亲密朋友——亚历山大·列别捷夫。

对于这个消息,人们并不感到意外。列别捷夫与戈尔巴乔夫的合作由来已久,每年列别捷夫都会出资举办“蕾莎·戈尔巴乔夫基金”募捐晚会,这是以戈尔巴乔夫去世的妻子命名的慈善基金。列别捷夫也曾公开表示,戈尔巴乔夫是他见过的“最伟大的人”。他把戈氏的思想总结为两个词:“变革”与“透明化”。而“透明化”正是新闻行业要完成的使命。

与戈尔巴乔夫的友谊,使列别捷夫得以在这家世界知名的报纸中持股,从而为他的传媒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在于《新报》多年的良好口碑,更是用鲜血来铸就。就在列别捷夫持股《新报》四个月后的2006年10月7日,该报著名女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Anna Politkovskaya)在公寓电梯里遭到枪杀。她曾穿过枪林弹雨报道车臣战争中的罪恶,也曾单枪匹马与恐怖分子谈判拯救数百人的生命,然而最终却倒在不明不白的枪口之下,此案至今仍是一团迷雾。

从2001年到2009年,《新报》共有4名记者被暗杀。这家一次次从鲜血中站起来坚强奋斗的媒体,在西方世界获得了极大的同情和好感。而它背后的主人——亚历山大·列别捷夫,也得到了扣启西方传媒行业大门的机会。

列别捷夫持股的另一家媒体《莫斯科记者报》也为他的传媒帝国增色不少。2008年4月,正是这家报纸捅出了普京已经离婚、并与体操美女卡巴耶娃相爱的爆炸性新闻,随后该报就宣布因为“资金原因”停办。然而2009年底,卡巴耶娃为普京产下一子的新闻风行天下,据说这则新闻也是源自《莫斯科记者报》前职员之口。不管普京的绯闻是真是假,列别捷夫已经借此赢得了西方世界的又一次关注。

产业分布

亚历山大·列别捷夫的产业遍布金融、航空、能源等多个领域,然而却对新闻行业情有独钟。2009年年初,他宣布收购英国报纸《伦敦旗帜晚报》,成为第一个掌握西方主流媒体的俄罗斯人。一年之后,他又宣布将收购另一家英国老牌报纸《独立报》和《独立报周末版》,将他的传媒帝国进一步扩张。不经意间,这个名叫亚历山大·列别捷夫的俄罗斯人走进了西方的视野。收购多家英国报纸的同时,他自己的名字也不断登上报纸的头条。 “前克格勃间谍欲建传媒帝国!”

“间谍、投毒与阴谋论——神秘俄罗斯大亨接受专访”;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亚历山大·列别捷夫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

人物评价

近十年来,在网络免费新闻的冲击下,传统的英国报纸遭遇到极大困难,有几家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很多记者转行去了公关公司,专门撰写软文和广告。这时一个救世主出现在它们面前:他是个有钱的俄罗斯人,有丰富的媒体行业经验,他旗下的报纸曾因捍卫民主和新闻自由付出血的代价,还曾经爆过普京的绯闻。

最终,英国人选择了信任他——这个名叫亚历山大·列别捷夫的前克格勃间谍。

2009年1月12日,列别捷夫宣布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买下《伦敦旗帜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并承担其濒于破产的债务。2010年1月,他再次表示将以同样1英镑的价格收购《独立报》,接手后者13亿欧元的债务。据说,他已经与大部分股东达成一致。

在这一过程中,广大英国媒体表现得平静而宽容,有些甚至开始为列别捷夫唱赞歌了。《伦敦旗帜晚报》主编格雷格感激地说:“他从不试图控制报纸的内容??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板。”更多的媒体则对俄罗斯人的巨额财富兴趣十足,在《福布斯》2008年的排名中,他被排在全球第358位,估计资产31亿美元。“我不知道这个排名的依据是什么,他们从来没看过我的账本。”列别捷夫笑着说。

然而也有人质疑列别捷夫的动机,理由之一就是他跟普京一样出身于克格勃。一位记者在博客中写道:“为什么列别捷夫没像其他俄罗斯富豪那样,被没收财产关进监狱呢?我认为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他根本就是普京的人!他是普京安插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另一种更理性的观点是:“列别捷夫控制一些西方媒体对普京也有好处,这样可以大大改善俄罗斯的国际形象。”也有人指出,普京之所以没拿列别捷夫开刀,或许只是因为后者言行谨慎,善于脚踏两只船而已。对于这些猜测,列别捷夫始终保持沉默,他也很少公开发表鲜明的政治观点。但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新闻行业的热爱:“我当年在伦敦为克格勃工作时,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其中就包括《伦敦旗帜晚报》。

这些报纸非常优秀,但在金融危机中它们确实面临严重的问题??不管怎样,我认为这世界上有一些媒体,以及一些优秀的记者,是值得我们去保护的。”

或许这位救世主的理由就是如此简单,并非是“普京的指示”,也并非为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只是为了要保护这些优秀的报纸和记者,使他们不被急功近利的现实吞噬。也许早在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倒在枪口下的时候,亚历山大·列别捷夫就已经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金融风暴

列别捷夫名下拥有私营的国家储备银行,还持有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30%的股份。但受2008年雷曼事件和股价下跌的影响,列别捷夫几乎损失了其31亿美元财富中的25亿。对此,列别捷夫似乎早有先见之明,他说:“俄罗斯的富豪应统统被赶下《福布斯》的榜单。” 2008年12月,列别捷夫据称收到了追加保证金的通知。这种通知只有在抵押资产价值下跌超过合约比例时,债券买家才会要求发行人追加现金保证金或添加抵押资产,以维持一定的保证金比例。不过,2009年伊始,列别捷夫又让媒体吃了一惊——他以1英镑的价钱买下了亏损严重的伦敦报纸《伦敦晚报》75.1%的股份。

列别捷夫在2008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单上排名第358位。对于金融危机,他说:“警钟已被敲响。”他指出:“我只期望人们所谓的危机可以使富豪变得冷静。如果有人无力购买宾利轿车,或是政府高官愿意以5000万美元价格出售他的湾流飞机的话,那将是一件好事情。”

不雅举动

2011年9月16日,俄罗斯一家电台在录制一场有关经济危机的脱口秀节目时,上演嘉宾打架场面。当时,俄罗斯大亨亚历山大·列别捷夫在与俄罗斯一名商人辩论,由于双方出言激烈,两人先是互相怒视,随后,列别捷夫冲着对方一通组合拳,将对手打出演播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