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

更新时间:2024-09-30 10:42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Фёдорович Керенский,Alexander Fyodorovich Kerensky,1881年5月4日~1970年6月11日),俄国社会革命党人。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任格奥尔基·叶夫根尼耶维奇·李沃夫临时政府司法和军事部长。李沃夫垮台后出任总理。拒绝让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经济又陷入困境。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他的政府。后流亡巴黎。1940年移居美国,以教书和著述为生,直到去世。他小时候的朋友和长大以后的政敌列宁称其为“小拿破仑”和“小牛皮家”。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城(今俄罗斯联邦乌里扬诺夫斯克),他母亲出身贵族,父亲则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教师兼校长,而列宁正是他的学生,所以克伦斯基与列宁从小就是朋友。1889年克伦斯基全家搬至塔什干,他父亲则被任命为当地公立学校的督学。1899年克伦斯基以优异成绩自当地中学毕业,并在同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就读,一开始他攻读的是历史与哲学,但在第二年转至法学院研读法律,他开始对政治发生兴趣,并同情主张农业社会主义的民粹派。1904年获得法学士学位,同年他与一位俄罗斯将军女儿结婚。

1905年,克伦斯基因替与政府镇压的遇难者进行法律顾问工作,并因出版煽动革命的作品而遭受牢狱之灾。此事使其声名大噪,他也替许多反对派政治人物的诉讼审判担任辩护律师的工作。

1912年克伦斯基当选国家杜马成员,加入特鲁多维克派——为一松散的组织团体,主要目的为将私有土地转移给农民。在审判犹太人贝里斯期间(被告被诬在祭神仪式中杀害一名基督教男孩),克伦斯基成功的说服圣彼得堡律师团通过一项决议,谴责该事件为“故意造谣诋毁犹太民族”。最后他以批评司法制度为名被拘禁8个月。

政府总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支持俄罗斯参战。并敦促政府和人民团结对外。但因政府采取压迫政策又无法有效进行战争,因此他主张废除沙皇政权。1917年,二月革命时期他迅速崛起为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他当选为彼得格勒工人和军人苏维埃的临时执政委员会的两名副主席。此为1917年自然产生的一个机构,在全国发生相当大的影响。虽然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准其成员参加临时政府,但克伦斯基还是在李沃夫领导的临时政府内任司法部长,并担任这两个权力中心的中介者。5月5日(新历5月18日),临时政府发生危机,进行改组,他出任陆海军部部长。在这期间,他坚持把战争进行下去。他还亲自到前线,巡视战场,劝说士兵不要放下武器,士兵们讥笑他是一位“劝说部长”。7月7日(新历7月21日),临时政府进行第二次改组,克伦斯基被捧上总理宝座,同时兼任陆海军部部长。发动六月攻势,在德军的反击下大败,这耗尽了前线士兵最后一丝士气,也使国内民众大大丧失对他的支持和信任。

克伦斯基的快速升迁归功于他强壮的体能、温和的政治态度和感性的口才。他赞成民主,在革命初期协助引起公民自由,妇女平等权和普遍选举权。然而由于他的坚持对同盟国的战争,导致俄国新的军事灾难,又未能采取基本的改革,这引起人们越来越不耐烦。克伦斯基也变得优柔寡断和古怪,他最大的错误是任命毫无政治头脑的科尔尼洛夫将军为陆军最高统帅。8月底,科尔尼洛夫发动政变,进军彼得堡,遭到首都革命工人和士兵的反击,叛乱很快被粉碎。这一事件实际粉碎了临时政府的政治威信,不仅军队迅速瓦解,而且左右两翼都对他失去了信任。

9、10月间,随着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克伦斯基也加紧了反革命部署。为了蒙骗革命群众,他在九月间拼凑了一个“民主会议”,会议代表大多由反动政党和团体把持。他们称之为“预备国会”,似乎预备给人民以民主权利,但革命群众嘲笑它是“澡堂预备室”。同时,克伦斯基极力加强彼得格勒的军事力量,将前线反动军队调来首都,又建立了几十个突击营、士官生营和妇女营。他在冬宫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商讨阻止布尔什维克派政治委员到首都驻军中去,防范首都士兵的革命化。另外,他还策划将首都迁往莫斯科,让德国的刺刀来驱散彼得格勒的红色“魔影”。

1917年10月18日,当克伦斯基得知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计划后,更加紧张地活动起来。他召开秘密会议,制定了一个防止起义和消灭布尔什维克党的计划。他下令逮捕列宁,派士官生封闭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顿时,街头岗哨林立,巡逻队横行,彼得格勒阴云密布。但是,克伦斯基的这一切并不能挡住革命洪流的奔腾向前。列宁做出了提前起义的伟大决策。10月24日深夜,当克伦斯基正在连续不断地召开内阁会议时,首都武装起义爆发了。起义的队伍迅速包围了冬宫。克伦斯基见势不妙,于10月25日中午向部长们撒谎说:他“决定亲自去迎接开来的增援部队”,实际上,他乘上美国大使馆的小汽车逃跑了。

当天,克伦斯基逃出彼得格勒,到了普斯科夫,住在北方战线司令部。第二天,他就纠集了当地克拉斯诺夫将军的骑兵军约5000人,向彼得格勒发动进攻,并夸口要在10月30日攻下首都。在这期间,克伦斯基与暗藏在首都的反革命组织进行秘密联系,他要所谓“救国革命委员会”在城内策应,要士官生在克拉斯诺夫军队逼近首都时举行暴乱,内外夹攻,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0月27日,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加特奇纳,29日到达沙皇村,离彼得格勒仅二十公里。这时,克伦斯基满怀喜悦,接连向各省行政专员下达手谕,要他们将粮食向首都运送,供他的军队到达彼得格勒时使用。

但是,好梦不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动员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全力组织反击。革命军队在首都门口挡住了敌人的猛扑。10月30日,部队转入反攻,占领了沙皇村,并在普尔科夫高地给敌人以致命打击。10月31日,克伦斯基为了挫伤革命军队的攻势,向布尔什维克提出谈判的要求,列宁拒绝了他的要求,他的阴谋破灭了。克伦斯基眼看大势已去,就在11月1日下午,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给杜鹤宁将军说:“因本人起程赴彼得格勒去,特要阁下代行最高总司令职务”。这个“小牛皮家”又一次撒谎,他不是去彼得格勒,而是扮成女人在加特奇纳钻进旧宫殿的密道逃走了。当天,克伦斯基化装成水兵,搭上开往摩尔曼斯克的塞尔维亚军用列车,逃出了加特奇纳。

晚年岁月

彼得格勒爆发十月武装起义的当天,克伦斯基逃往前线,领导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叛乱。叛乱平息后逃往顿河流域,参加白卫军活动。

1918年流亡法国巴黎。

1922年至1932年间,克伦斯基一直在巴黎居住。他编辑出版报纸《时代》,出席各种反苏讲座,呼吁西方发起反对苏俄的“新十字军东征”。

1938年在巴黎国立新闻俱乐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西方急需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克伦斯基不仅曾经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且精通英语、法语等欧洲语言,因而多次受邀为美国和欧洲大型政治报刊写文章,到各国各地做报告。

1939年,在原配妻子奥丽嘉去世后,克伦斯基与为巴黎和伦敦报纸工作的澳大利亚记者丽迪娅结婚。在她的帮助下,克伦斯基在法国出版《新俄罗斯》杂志。

1940年德国纳粹军队占领法国之后,克伦斯基逃到了美国。

1940年移居美国。在国外参加反苏活动,编辑《白日》周刊(1922—1932年),是“争取人民自由斗争同盟”的领导人。1951年,克伦斯基因政见分歧退出该组织。这是克伦斯基最后的政治表演,此后,他彻底地退出了政治舞台。

在1941年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时,克伦斯基希望借希特勒之手消灭苏维埃制度,但到了1942年,他认识到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本质,认为希特勒不可能成为“俄国的拯救者”,随即转变观点,写文章支持红军战胜纳粹德国和保卫苏联。

1945年,克伦斯基前往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看望病入膏肓的妻子丽迪娅,直至1946年2月她去世。之后他回到美国,并在纽约定居。

1953年,斯坦福大学聘请克伦斯基到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工作,特意招聘埃伦为年迈而视力严重减退的克伦斯基做助理秘书。在这之后,埃伦一直伴随克伦斯基到他辞世。

1967年11月,克伦斯基被发现患有胃癌,手术后回到西普逊夫人家里。此时的他几乎身无分文,欧美政府与媒体报刊也不再需要他的演讲和文字。克伦斯基再度陷入极度窘迫之中。

1968年通过特殊渠道向苏联政府提出回国申请。苏联官方表示欢迎,但提出一个条件:克伦斯基必须发表拥护苏联的政治声明。1968年8月13日一份提交苏共中央委员会的绝密文件中记载:“......得到他(克伦斯基)的声明:承认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承认苏联政府政策的正确性,承认苏联人民在苏维埃国家领导下的五十年中取得的成就。”这一绝密文件现收藏于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中心”。

1970年4月的一天,克伦斯基在家里跌了一跤,折断了股骨,随即住进医院。

1970年6月11日卒于纽约。

主要作品

克伦斯基著有《科尔尼洛夫事变》(1918)、《布尔什维主义的前奏》(1919)、《大灾难》(1927)、《1917年俄国革命》(1928)、《自由被钉在十字架上》(1934)、《俄国临时政府(1917)》(文献,1961)等。

历史评价

如果将时光机器倒转回1917年,或许可以看出一些克伦斯基的政治和命运的端倪。克伦斯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通过召开立宪会议把俄国建成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二月革命胜利之后,广大人民渴望立即享有革命成果,想得到土地,停止战争,但克伦斯基政府依然陷于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泥潭,并连连失利,在土地问题上也迟迟没有作为,立宪会议也未能召开,人们对克伦斯基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最后,以曾经的“革命之子”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被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打败,变成了人民的“革命死敌”。或许历史老人是宽容大量的,或许历史法官不会厚诬古人。尽管三十六岁的克伦斯基在其政治功名巅峰之际败给了自己童年的伙伴——四十七岁的列宁;尽管他所领导的临时政府和政治理想败给了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但是他却以超常人寿目睹他的政治敌人一个个老去并先于他离世。克伦斯基这个世纪老人还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冷战、美苏对抗、中苏关系变迁和科技革命,他几乎成了二十世纪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和评判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