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18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文:Αλέξανδρος,英文: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年—前323年6月13日),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前336年—前323年6月13日在位),称亚历山大三世。世界古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方历史上四大(一说七大)军事统帅之首。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
前356年,亚历山大(意为“人民守护者”)出生在马其顿王国的行政首都佩拉。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与伊庇鲁斯的奥林匹娅斯的儿子。亚历山大小的时候,腓力二世聘请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做他和其他马其顿贵族子弟在米埃札的导师。他珍爱诗人荷马的诗歌《伊利亚特》,受到其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和传说人物赫拉克勒斯影响。
前340年,腓力二世出战拜占庭城邦的时候,16岁的亚历山大代父统治马其顿,并率领部队镇压马其顿北部Maedi的起义,建立了一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德鲁波利斯。
前338年,由于腓力二世在拜占庭受挫,希腊城邦中产生了反马其顿的大叛乱,雅典和底比斯两大城邦结成了同盟,准备对抗腓力二世。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联军,与雅典、底比斯展开了一场决定希腊命运的战役——喀罗尼亚战役。这次战役中,亚历山大作为联军的左翼(一说右翼)总指挥,瞅准时机果断地突入联军的缝隙,全歼了底比斯圣队,并且从背后直接打击了敌人,使马其顿获得了极为关键的胜利。此年亚历山大才18岁,他的天才却展现无疑。
前337年,腓力二世与奥林匹娅斯离婚,随后娶了马其顿贵族阿塔鲁斯的侄女克利奥帕特拉。当阿塔鲁斯在腓力二世与克利奥帕特拉的婚礼酒会上评价说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时,亚历山大回答:“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杂种吗?”说完便把酒杯向他扔去。当腓力二世靠着他的侍卫阿塔鲁斯站在椅子上向亚历山大抽剑时,生气的他因为醉酒站不稳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亚历山大向他嘲弄道:“你们瞧啊!一位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跳不过去。”
此事发生之后,亚历山大母子遭到腓力二世的驱逐,回到伊庇鲁斯。亚历山大在马其顿的继承权也受到挑战。不久之后,腓力二世派使者召回亚历山大,与他和解。
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埃格举行的女儿克丽欧佩特拉和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婚礼上,被近身护卫官帕萨尼亚斯刺杀身亡。亚历山大指责此事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所指使,后来以此为向波斯进攻的理由。
随后,20岁的亚历山大被马其顿军队中的重臣安提帕特推举为新国王,称亚历山大三世。利用在佩拉的优势,他通过腓力二世的葬礼和减少税收的政策赢得了马其顿人民和军队的支持。他以参与腓力二世的暗杀的罪名处死埃罗普斯的两个儿子。同有继位权的阿明塔斯则以策谋颠覆亚历山大的罪名被处死。奥林匹娅斯则杀死克利奥帕特拉和她拥有继位权的儿子,亚历山大成为了马其顿王族中唯一健全的男性继承人。
被迫与腓力结盟的雅典和仇恨腓力二世的底比斯把腓力二世被刺看作是重新赢得独立的机会,开始展现出了不稳定的迹象。雅典在德摩斯梯尼领导下,又一次掀起反马其顿的斗争。伯罗奔尼撒各邦(除麦加洛波利斯和美塞尼亚外)也团结在斯巴达之下,展开反马其顿的斗争。亚历山大首先镇压了马其顿贵族的谋叛,然后率军南下,越过温泉关,进入福基斯,在特尔斐召开近邻同盟,重掌腓力时代盟主的大权。接着进军伯罗奔尼撒,控制了斯巴达以外各邦。雅典虽未受亚历山大兵锋所及,但慑于兵威,只好派使向亚历山大请罪,承认他为希腊的霸主。前336年秋,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同盟大会,除斯巴达外各邦皆有代表参加。会上任命亚历山大为反对波斯的联盟统帅,领导对波斯的复仇战争。
在平定希腊的叛乱后,亚历山大并没有立即进攻波斯,他认为在进军之前,必须扫荡北部和西部,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以便在真正进军时,他的后方基地马其顿能得到安全保障。因此,亚历山大决定先征服在马其顿与多瑙河之间的野蛮部落。前335年,亚历山大亲自率军出征马其顿北部的色雷斯,为东征小亚细亚稳固北部防线,并报复前338年当地特里巴利部落对腓力二世部队的偷击和战利品的盗窃。在多瑙河打败特里巴利后,亚历山大进军并打败威胁马其顿西北的伊利里亚人。
与此同时,希腊各邦误传亚历山大在多瑙河战场上阵亡。底比斯把这一谣言看作新的机遇,首先起事,杀死留驻的马其顿官员,围攻驻扎在卫城卡德米亚的马其顿军。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各邦都参加了反马其顿运动,但保持慎重态度。亚历山大闻讯后,迅速从伊利里亚赶回,只用14天便到达底比斯。底比斯抵抗失败,城市被彻底摧毁。亚历山大平分其国土给盟友,并把大部分底比斯邦民售为奴隶,只有神庙和诗人品达之家幸免。港口遭到马其顿人封锁的雅典随后也放弃抵抗,希腊各邦望风慑服,纷纷派使向亚历山大谢罪。不到2年内,亚历山大就稳固了他在希腊的地位。在科林斯召开的希腊同盟大会上,各邦重申拥立亚历山大为希腊盟主,支持他东征波斯。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各邦反马其顿运动时有发生,但都没有成功。
希腊与波斯的敌对始于前6世纪,当时位于小亚细亚的自由希腊城邦沦陷于向西扩张的波斯王国。在爱奥尼亚叛乱和马拉松战役后。前481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在第二次波希战争时试图占领整希腊。虽然薛西斯一世被打回波斯之后也再没有进攻希腊,但薛西斯一世在前480年火烧雅典卫城及其他被认为渎神的行为使得亚历山大时的希腊政界仍存在着报仇和反攻波斯的声音,这也成为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利用开战的借口。
以父亲被波斯人刺杀和“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口号,前334年,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帅的身份,出征小亚细亚。奥林匹娅斯则留在佩拉执政,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马其顿,以约12000步兵和1500骑兵维持对欧洲的势力。此次东侵实质上是为了满足马其顿贵族和希腊的奴隶主从战争中掠夺领土、财富和奴隶的欲望。希腊的一些奴隶主还指望通过战争把大批游民作为雇佣军打发走,藉以减轻城邦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亚历山大自己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约30000至40000步兵和4000至5000骑兵、160艘战舰渡过了希里帕(今达达尼尔海峡)。虽然他的出征弥补了腓力二世遗留给他的债务,一个空了的国库使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
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和小部分部队首先访问了特洛伊,与将军帕曼纽带领的其余部队会合,继续向波斯地方总督的要塞进军。附近的两个希腊城市已独立于波斯,不希望被“解放”,而亚历山大的部队急需通过征服得到补给。
波斯的希腊雇佣军统帅、罗德斯的蒙农建议焚烧周边的田地,但由于波斯地方总督怜惜他们的财产,未被采纳。当时波斯边疆省份的3位总督,包括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附马,联兵4万人(其中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拉尼库斯河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这是亚历山大和波斯军队发生了第一次交锋。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波斯军占据格拉尼库斯河右岸高地,严阵以待。亚历山大不顾军队长途跋涉的困难,亲率近卫部队“伙友骑兵”强行渡河,与波斯骑兵交战,亚历山大自己的头盔和帽缨也被其中一位波斯总督的战斧劈掉。随后,波斯军溃败,2位总督被杀死,2000多人被俘(多为希腊雇佣军)。这一战役的胜利,为亚历山大打开了向小亚细亚进军的通道。
为恐吓为波斯人效劳的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于战场上屠杀了大部分希腊雇佣兵,其余被押回马其顿强迫劳动。他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与波斯部队相比虽然是敌众我寡,尽管存在许多不利,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他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一,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比波斯军队训练有素。二,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天才将领。三,亚历山大本人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镇指挥,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进攻,他则身先士卒。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不愿冒的危险,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
此战之后,他发现波斯的海军优势对他的后勤补给产生严重困扰,但是当时希腊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来挑战波斯的制海权。因此他决定从陆地上攻占所有的东地中海港口和基地,使波斯人迫使亚历山大在海上作战的企图落空。同时,为了减轻维持舰队所需的财政负担,亚历山大将舰队遣回马其顿。亚历山大从当代的土耳其地区出发,一路征战南下叙利亚,巴勒斯坦,直到埃及。
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亚历山大对小亚细亚的诸希腊城邦采取的政策是,免除贡赋,允许自治。因此,许多城邦把他看成解放者而纷纷归顺。只在米利都和哈利卡尔纳索斯,他遇到了希腊雇佣军的顽强抵抗。经过猛烈的攻击,马其顿军才占领两城。
前333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同年秋,亚历山大向叙利亚北部挺进,此时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从亚洲腹地征调大军迂回到亚历山大的背后,切断马其顿军的供应线。前333年11月,亚历山大回身面对大流士的优势兵力,在伊苏斯城附近和波斯军队发生了激战。
大流士三世在亚历山大的后方利用优越地形摆开阵势,准备以逸待劳。亚历山大在中路和左翼牵制了波斯的步兵主力,随后集中优势兵力,直捣波斯中军。有说法认为大流士弃车上马,仓惶而逃。由于主帅脱逃,中军动摇,全军迅速崩溃,几乎被全歼。亚历山大占据了大流士的军营,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成了俘虏。
对伊苏斯会战中波斯方的兵力,古典历史学家的说法不一,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的60万肯定是大大夸张了。不过,波斯兵力占很大优势是没有问题的。
战后,为了巩固侧翼,防止补给线被波斯人切断,亚历山大没有穷追,而是在前332年回身继续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港口。许多腓尼基城市不战而降,只有岛屿城邦推罗(位于今黎巴嫩)凭借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进行坚决抵抗。经过7个月的艰难围攻,使用了撞槌、攻城塔、穿城螺旋锥等当时所有攻城武器,亚历山大才攻克这座城市。城破后,推罗居民遭到屠杀,有8000人阵亡,30000人被卖为奴隶。
在围攻推罗期间,大流士曾向亚历山大提议媾和,表示愿意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的领土,赔款10000塔兰特,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但被自称“全亚洲的统治者”的亚历山大拒绝。
前332年冬,亚历山大由腓尼基南下,征服加沙,侵入埃及。由于长期遭受波斯人压迫,且波斯在埃及的统治者认为大流士大势已去,仅在两个月的围攻后,波斯驻埃及总督马扎凯斯便主动投降。亚历山大在埃及采取了征服和怀柔相结合的政策,他任命了两名埃及人为政府首脑,而将军事和财政大权交给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掌握。亚历山大特别注意笼络埃及的宗教势力,对祭司大献殷勤,慷慨馈赠。为了表示对埃及神祗的尊崇,他穿越茫茫沙漠前往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进行了一次极其隆重的拜谒。埃及的祭司在感激之余,宣布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为太阳神阿蒙的儿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西瓦之行给亚历山大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人对此有许多揣测,并渲染为神奇的故事。据说,阿蒙神曾谕示他将战胜一切敌人,成为全世界的统治者。此外,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一座城市,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今埃及亚历山大)。这座城市后来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主词条:高加米拉战役、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中亚
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在埃及补充了自己的军队以后,北上向波斯腹地进发,经过巴勒斯坦、叙利亚,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阿贝拉城附近的高格米拉(Gaugamela)平原上,亚历山大统领40000步兵和7000骑兵,面对御驾亲征的大流士召集的波斯帝国各部族军队。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认为波斯军数量达100万,另一历史学家阿里安则说是40000骑兵、100万步兵、200辆大镰刀战车、15头战象。这些数字当然是大大夸张了的。真正的波斯军数字已经不可考,保守估计是10万步兵和4万5千骑兵。
10月1日清晨,双方开始交战。波斯军首先发动攻势。大流士命令绑着锋利刀剑的战车全力冲扑过去,指望以数目众多、装备精良的战车一举击溃马其顿的方阵,但亚历山大事先向马其顿军队作了部署,当波斯战车进攻时让开一条通路,听任其穿越而过。疾驰而过的波斯战车没能给马其顿的密集方阵以多大危害,反而遭到预先埋伏好的马其顿弓箭手的迎头射击。主力战车兵的扑空使波斯队形混乱,失去自制。这时,亚历山大率领轻快的骑兵,向波斯军队的左翼猛冲过去。波斯军顿时阵势大乱,溃不成军。大流士带领残军逃往米底。
前330年,亚历山大继续向东推进,占领了巴比伦。为了笼络人心,像在埃及一样,亚历山大对巴比伦神祗也表示尊崇,特令修复主神马都克的庙宇。不久,他又侵占了波斯首都苏萨和波斯波利斯,深入到波斯帝国的腹地。亚历山大在此进行了惊人的掳掠,洗劫了苏萨和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夺得无数金银和财宝。仅在波斯波利斯的金库中便掠得120000塔兰特的财宝。巨额的金银财宝被源源不断地送往马其顿或赏赐给将士。亚历山大借口报复波斯人过去对希腊圣地的“侮辱”,下令焚毁了波斯国王的王宫(一说是亚历山大在王宫中举行盛大酒宴时,由于不慎引起大火)。
此后,亚历山大移兵北上,展开长途奔袭,占领了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Ecbatana,今伊朗哈马丹)。为了追踪大流士三世,他率军经过险峻的山岭和无水的荒漠,于前330年来到了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地区。这时,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Bessus)拥兵自立,擒杀了大流士,自称波斯国王。不久,贝苏斯为共谋者所弃,被亚历山大擒获。他召开了有巴克特里亚贵族参加的审判大会,并以公诉人身份指控贝苏斯对自己的君主和亲戚大流士下毒手。他把自己打扮成波斯帝国政制的维护者,依照波斯习惯处贝苏斯以极刑。亚历山大找到大流士三世的尸体,按照国王礼仪将其安葬在波斯王室的坟墓中。大流士三世死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便告终结。亚历山大以其“合法继承人”自居。亚历山大迎娶了大流士的长女为妻,并将她的妹妹许配给爱人赫费斯提翁。这样,他们的后代就是表亲关系。亚历山大还为80名马其顿侍卫挑选了妻子,这些女子均来自波斯和米底的贵族家庭。
在征服波斯东部后,为了慑服东方的反抗,他继续兴师北方,转战于中亚。前329年,亚历山大经过乌浒河(今阿姆河),来到了粟特。在攻占首府撒马尔罕时,亚历山大遭到粟特部落的激烈反抗。同年,锡尔河上游爆发了斯皮塔米尼斯的粟特部落大起义。斯皮塔米尼斯刚毅果敢、行踪诡秘,曾经率领一只游牧军队击败了亚历山大的一支别队,并且攻陷了亚历山大的一些堡垒。亚历山大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对其展开军事上的围捕,并且对当地的叛乱势力进行残酷的镇压。期间亚历山大在锡尔河之战中还击败了西徐亚人的游牧骑兵,使其首领臣服。斯皮塔米尼斯与亚历山大周旋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被亚历山大指派的部将科纳斯彻底击溃,被当地人献出后被处死。
主要对手被消灭后,亚历山大着手镇压各地的叛乱,在索格迪亚纳岩的战役中展现了他率领的部队的山地作战能力,俘虏了当地的贵族和反叛首领、粟特人阿克雅提斯的家眷,并且一改其在此地区的残酷风格,接纳战俘,并且打算正式迎娶阿克雅提斯的女儿罗克珊娜。其父得知消息后,亲自上门投降,自此东方行省的战役彻底结束。亚历山大以盛大的婚礼迎娶罗克珊娜为妻。他试图将马其顿希腊人和亚洲人融为一体,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世界之主。他将3万名亚洲男孩训练成希腊式的战士,授予赫费斯提翁波斯式的头衔和职位。
亚历山大明白,仅靠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的军事力量,是无法统治广袤的帝国疆土的。随着征战的胜利,统治地区的扩大,亚历山大在东方建立了许多要塞城市,并且都用亚历山大命名,派兵驻守。此外,他越来越多地沿袭波斯帝国及其各地的旧制,擢用东方的降臣,招募当地人补充军队。亚历山大采用了东方豪华阔绰的礼仪,头戴波斯王冠,身穿米底绛袍,并要他周围的臣民向他行匍伏礼,下跪磕头。这些做法,在马其顿的将领和士兵中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不满情绪后来演变为反亚历山大的“阴谋”和哗变。亚历山大用极其严厉的手段惩办军中的反对者,甚至不惜诛杀一些战功卓著的老将和近臣。曾经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救过亚历山大的克利托斯,因为讽喻亚历山大,被他在宴会上亲手用矛刺死。老臣帕曼纽和他的儿子菲罗塔斯,亚里斯多德的外甥、历史学家卡利斯特涅斯都先后丧生。亚历山大的这种作法在马其顿和希腊远征军内造成越来越大的裂痕。
主词条:海达斯佩斯河会战
在征服了整个波斯后,亚历山大本可以返回家园,重新筹划新领土的统治方法。但他征服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前327年,亚历山大继续挥军越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进军到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击溃了前来抗击的印度国王波拉斯的军队。因为钦佩波拉斯的勇敢,也为了赢得当地人的拥护,亚历山大战后义释被俘的波拉斯,仍然让他为王,得到了波拉斯本人的效忠。通过利用西北印度各邦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软硬兼施,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
接着,亚历山大企图继续深入印度的心脏地带,但疲于长期紧张作战的士兵,由于对印度的气候不适应和军中瘟疫流行,开始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举行集会,甚至哗变。这种情况迫使亚历山大决定只留下一部分人驻守战略要地,将大部分军队撤出印度。开始西归。
马其顿军队分两路回撤。一路在海军将领奈阿尔科斯率领下,取海道沿伊朗海岸入波斯湾。另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伽德罗西亚和卡曼尼亚沙漠而归。途中,他击败了不服从他的部落。回到巴比伦后,还派人进行了一系列探险活动,包括查明印度河入海口,寻找波斯湾,并绘制海岸地形图,还想查清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等。
前324年初,马其顿海陆两军会师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归途中的大量消耗,亚历山大的军队已所剩无几。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到此结束。
(海达斯佩斯河会战图册参考资料)
亚历山大经过大规模的军事远征,在辽阔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首都设在巴比伦。
如何统治这样一个帝国,是亚历山大不得不加以解决的问题。从前326年开始,他已经把按马其顿军队样式装备的波斯人编入军队。回到巴比伦后,他曾建议马其顿士兵回国。后来,他的军队主要由东方人组成。
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希腊民族代表了唯一真正的开化民族,而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民族。这当然是在整个希腊世界流行的观点,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有这种看法。但当亚历山大彻底打败波斯军队后,逐渐认识到波斯人不是野蛮人,他们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一样值得尊敬。因此他产生了融帝国的两部分于一体的设想,把大量的波斯部队编入自己的部队,还在苏萨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鼓励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积极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企图进一步征服地中海西部和南部地区,如迦太基和罗马。但在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突然因发热而病倒(一般认为是恶性疟疾,现代的研究有中毒一说。关于其死因的不同说法见“人物争议”目录),到6月13日溘然长逝,时年仅33岁。
亚历山大并未留下帝位的合法继承者,与他最亲近的是一位昏弱无能的异母兄弟。传说,当他的朋友在他临死前要求他指定一位继承人时,他含糊说:“让最强者继承。”在他死后,他的将领们企图瓜分这个帝国,引发一些年轻军官对这种安排的不满,继而发生一连串的战争(参见词条继业者战争),在这场斗争中,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横遭杀身之祸。前301年,由三位胜利者(即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鉴于缔造的帝国的复杂性,亚历山大对帝国内部的统治政策是多样的。有的地方他把民主派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如小亚细亚;在埃及,他礼赠祭司,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并在埃及及一些地区和当地统治者建立亲属关系(如在卡里亚,他就让女王阿达收为养子);有的地方则直接委任马其顿人为总督;有的地方又任用原总督,但把财政权和军事权归马其顿人掌握。
总的来说,在新建的帝国中,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位居要津。而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组织则沿袭了波斯帝国及其各地的旧制,他擢用东方降臣,采用了东方豪华阔绰的礼仪。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亚历山大也从一个权力受到公民大会和氏族贵族议事会限制的马其顿国王和泛希腊同盟的领袖,变成了帝国的主宰,专制的君主。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他强令人们尊奉他为神,还模仿东方君主的穿戴服式,命令周围的臣民对他行叩拜礼。亚历山大的这种做法,曾经引起许多马其顿的将领和士兵的强烈不满和激烈反对。
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促进马其顿人和东方人融合的政策。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举行的一次盛大的“结婚典礼”上,他带头同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在此之前他曾娶巴克特里亚的王公之女罗克珊娜为妻),80多位马其顿将领效法他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举行婚礼的将士计有10000人之多。他还亲自馈赠新婚者一笔可观的礼物以示鼓励。
但在其它方面,亚历山大却被认为是目光短浅的。比如他没有安排接班人,这是在其死后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而且,与波斯帝国一样,亚历山大帝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能够维系它的长期统一的政治机构和组织制度。因此,这种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础上的帝国,一旦随着强有力的领导人的死亡,各种矛盾的激发,其瓦解也就不可避免。
亚历山大作为伟大的军事统帅,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善于分析形势,能迅速采取果断的措施。
亚历山大首次同波斯在格拉尼库河交战时,波斯方面2000骑兵和数千希腊雇佣兵陈列在河对岸。由于波斯军内部将领的意见分歧,他们把骑兵调到河岸的边缘而把步兵放到后方。这一举动使骑兵很难发挥冲锋作用,在战术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亚历山大很快发现了波斯方面的军事失误,当即下令马其顿军冲过河去迎战,最终取得胜利。
(2)善于在阵前鼓动士兵的斗志,并能身先士卒。
在前333年的伊苏斯会战中,大流士三世率领号称60万的波斯军迂回到亚历山大背后摆开阵势。亚历山大并不慌张,乘马飞驰在阵前鼓舞他的军队。他高喊部下将士的名字,特别是对有功将士的名字都能一一喊出,而他的军队也从四面八方向他高喊呼应。此举使开战前马其顿军的战斗意志高昂。同时,在历次的战斗中,亚历山大基本都能做到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战前充分的鼓动工作及以身作则的战斗表现,也是亚历山大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
(3)爱护士兵,对伤亡的士兵家属进行抚恤,对功臣加以奖励。
每次战斗之后,亚历山大都会下令埋葬阵亡将士,豁免死者家属的地方税、财产税和一切劳役。亚历山大还经常看望伤员。有一次,他不顾自己大腿上的刀伤,执意去探视受伤的士兵。他常为阵亡将士举行隆重的葬礼,表扬他们在战斗中立功的人员按功劳大小发给适当的奖品,以资鼓励。
(4)善于指挥多兵种作战。
亚历山大在战斗中除了指挥方阵外,还善于运用骑兵取胜。恩格斯称赞亚历山大是“历代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之一”。他还善于指挥多兵种协同作战。如在高加米拉战役中,他指挥方阵、骑兵、掷石兵、弓箭兵、梭标手协同作战,击败了大流士的军队。
主词条:亚历山大东征
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组成的联军开始东征。5月在格拉尼库斯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安哥拉(今土耳其安卡拉)等地。前333年在伊苏斯之战中击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三世所部。翌年攻占提尔(今黎巴嫩苏尔)、加沙,接着顺利占领埃及。为建立东征的后方基地,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前331年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歼灭波斯军主力,继而南下夺占巴比伦、波斯都城苏萨和古都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战役),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今伊朗哈马丹)。前330年夏率部沿里海南岸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在中亚转战近三年。前327年夏到达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地区。翌年打败印度波鲁斯的王国后停止东进。亚历山大东征10年,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图册参考资料)
(表格部分参考资料)
亚历山大通过远征,使希腊同西亚、中亚、印度等地的贸易更加密切。在远征过程中,他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新城,这些城市都被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认为新建城市多达70余座,近代史学家认为有40余座)。虽然初建时大多是军事要塞,但后来都发展成各地的经济中心。其中著名的有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埃及亚历山大),中亚细亚的亚历山大里亚(今阿富汗赫拉特)和边区亚历山大里亚(今塔吉克斯坦胡占德)等。
大批的希腊商人和殖民者随着远征军的足迹,活跃在亚非的许多城市,开设手工业作坊,经营投机买卖和贩卖奴隶。同时,亚历山大把一向储藏在波斯王宫里的大量金银,铸成货币,投入市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他不仅在希腊和西亚之间实行统一的币制,还着手采取措施改革以往的税收办法。这些财政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于贸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此外,亚历山大还组织考察幼发拉底河,疏通河道,兴修新的水利灌溉工程。他在巴比伦附近开辟一个大港,可停泊一千艘船只,并附设有船坞。他还专门派出考察团,调查里海沿岸和阿拉伯海域情况,并着手计划作环绕阿拉伯的新的航海远征。
主词条: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上具有显著地位。他的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相融合,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开创了全新的时代,其表现大致如下:
首先,亚历山大在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建有领先的学术机构——博学园和图书馆,它们作为当时地中海世界的文化圣殿,吸引了大批优秀学者来进行学术研究;
其次,涌现出了繁盛的学术成就,他们的成就表现于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由于亚历山大的文化建设,亚历山大里亚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由于希腊人、埃及人和犹太人是亚历山大里亚最主要的三个居住民族,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希腊文化与犹太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们构成了当时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远征前后,不少希腊学者来到东方,研究东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搜集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的资料和标本。这些不仅丰富了科学研究资料,扩大了知识范围,开阔了思想境界,而且还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促进了这个地区往后一段时期科学和艺术的繁荣。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在《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中对亚历山大在传播希腊文化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文化而言,他是历史上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希腊文化通过视觉、文字等形式向非希腊地区传播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并且在亚历山大之前,腓力亦曾大力推广。但是亚历山大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使之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使得这种传播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波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地中海东部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所谓“希腊化”时期。
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曾在一封信中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确实,无论出于妒忌抑或其他的原因,在亚历山大王子身上总出现着一股罕见的神情……他对知识的渴求是惊人的,常常要向我表示小看他是毫无根据的……我敢断言,他将是比任何英雄都伟大的人物,而且比他们做的都要好。
亚历山大的部将、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开创者托勒密一世认为:他(亚历山大)非常聪明,非常勇敢,对于荣誉和危险非常热心,对于宗教非常谨慎。……他最善于选择正确的行动路线,不管情况是如何的模糊,他的猜想总常常是正确的。他对于如何集中一只军队和如何装备它,都十分在行。而尤其善于提高部队的精神,使他们产生新希望。凭着他自己的大无畏精神,铲除了他们脑海中一切害怕危险的观念——在所有的特性中,这一点最难能可贵。对于一切在不确定环境中所应做的事情,他都是以最大的果敢精神行之,他是最善于作迅速的预测和把握敌情,不让任何人有时间患得患失。
迦太基军事统帅汉尼拔·巴卡认为亚历山大是最伟大的将领。
2世纪的史学家阿里安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对亚历山大一面倍加推崇,一面又指出他的不足。阿里安在书末曾总结道:因此,即使是我,也不能设想,像他这样超乎一切人之上的人,在出生时没有一点神力的影响。……全人类对他这样超乎一切的崇敬,在他死后对他这样超乎对一切人的怀念,也都使人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切都表明,人们对他的估价是至高无上的。
奥斯曼帝国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也对亚历山大崇拜不已。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认为亚历山大与迦太基的汉尼拔、古罗马的凯撒、瑞典的古斯塔夫是(西方)军事史上四大名将。1816年,他把亚历山大与汉尼拔、凯撒、古斯塔夫、杜伦尼、欧根亲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并列为七大统帅。此外,他多次给出具体的评价:
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自亚历山大死后,绝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追随罗马帝国时代的作者的观点,肯定亚历山大的政治与军事才能,认为他的统治是仁慈的,对于其战争的残酷性避而不谈,甚至对于亚历山大的一些恶劣的行为赋予一种正面的解释。这种观点在威廉·塔恩爵士的作品中达到顶峰,他认为亚历山大的东征就是为了实现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所提出来的人类大同的思想,是一个想极力融合东西方的历史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学者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批评了以塔恩为代表的理想派:
但在《亚历山大帝国》中,博斯沃斯更认为亚历山大是成功的。他充分地展示了亚历山大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及娴熟地化解各种矛盾的政治才能。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他不仅是一个世界征服者,他还创立了一种世界观念,自此以后的每个时代,这种观念都一再地复活,就因为这一点,在历史上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这种光荣的地位。
美国历史学家勒芬·斯塔夫罗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古典希腊文化普及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希腊化时代一词就来源于这一新文明。
美国军事史学家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中国学者李春元在《外国历史名人传》“亚历山大大帝”条目中评价:
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关于亚历山大远征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过去有人强调他的“合并”政策的积极作用:统一了欧洲和亚洲,团结了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使希腊的民主政治和东方的专制制度结合为一体。实际上,亚历山大的某些措施,尽管对缓和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尖锐矛盾产生过某些影响,从根本上说,只是沿袭了东方专制帝国的旧规。……亚历山大并不是“超人”,不应该将其理想化。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远征东方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
有传说认为亚历山大是半神半人之身。他们传言亚历山大是宙斯之子,降生之前就有电闪雷鸣,以至于占卜师们惶惶不可终日,以为大灾即将来临,唯有一人断言“伟人即将诞生世界”。
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娅斯天赋异术,喜与巨蟒共眠。她对儿子的影响很大。有关传说都认为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常会写信给母亲叙述奇闻轶事。但因路途遥远,书信失多达少,不为后人所知。
主词条:所罗门王结
前323年冬,亚历山大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弗吉尼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吉尼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亚洲)的国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从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方设法解开这个难解之结。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亚历山大仔细观察这个结许久,却连绳头都找不着。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于是,亚历山大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题,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据大约成书于13世纪的《亚历山大之书》记载,亚历山大皮肤白皙,金发碧眼(但据史料记载他却是一只眼睛漆黑如墨,另一只眼睛湛蓝如海),头发浓密且卷曲,从额头向后梳成中分,鼻子高直。不仅声如洪钟,而且目光如炬,脸色微红,还有天生的体香。亚历山大石棺及其统治时期的铸币都显示亚历山大有圆圆的下巴、直挺的鼻子及微微凸起的额头。
亚历山大个头不高,但身材匀称。据普鲁塔克说,他有一个惯于把头偏向左肩的习惯。亚历山大行动敏捷,体力充沛,其脚程之快,据说可以和奥林匹克运动员相媲美。在军旅之余,他会把时间消磨在狩猎(猎狐、射鸟)上面,或者是审判司法案件、料理军务和读书。
亚历山大天资聪明,从幼年起他就酷爱诗歌、尤其是荷马史诗,并且表现出在音乐和马术上的天赋。十二岁起,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几何学等,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系统化教育。其军事才能很可能得力于他父亲腓力二世的亲授。
亚历山大极其爱好读书。当在亚洲腹地征战找不到其它的书可读时(除了荷马以外),他就命令手下从后方运送书籍过来,这其中包括费力图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及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
亚历山大经常参预政务,习染统治阶级的各种思想观点和道德习惯。从儿童时代起,他就养成好大喜功,专横霸道,妄图统治世界的性格和志向。据说,每当他得悉父亲胜利的消息时就发愁,哭着说:“难道父亲没有留下一点儿的土地给我征服?”唯恐自己会因而不能享到征服世界的光荣。
亚历山大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仁慈之心。据人们记载,他非常的情绪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慰藉。但另一方面,却极端的喜怒无常,有一次因酒后争端,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不知是因为生性易怒,还是饮酒后的原因,意识模糊,杀害他人。
作为一个受人尊崇的英雄,亚历山大不仅创造了丰功伟绩,还曾以他尊重女性的品德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因此尊重女性,礼遇女性的传统流传了下来。每当波斯使臣出使马其顿时,亚历山大都会询问波斯的地理情况,这些为其后来征服波斯打下了坚实的地理基础。波斯使者称亚历山大才是真正的王者。
公元前344年,一名色萨利的卖马人带来了一匹价值高达13塔伦特的骏马,腓力的所有最优秀的驯马人都试图驯服它,但都失败了。年仅12岁的亚历山大向父亲声称,如果自己能驯服这匹马,那么要求他的父亲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他。腓力嗤之以鼻,认为他无视应有的对年长者的礼仪,但是认同了这个赌局。亚历山大首先将马头牵往面向阳光的一边,然后轻轻地抚摸,培养信任感,然后突然上马,骑着马奔向远方。原来亚历山大在那时用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这匹马害怕看见自己的影子,最后他给那马起名为布塞法洛斯。当亚历山大骑着马回来的时候,腓力兴奋得热泪盈眶:“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在围攻腓尼基城市推罗期间,亚历山大收到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一封书笺,提出为了达成和平协议,他愿把半个波斯帝国割让给亚历山大,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部将帕曼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他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采纳这个建议。”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纽,我也许会采纳这个建议。”随后,亚历山大给大流士一封十分傲慢的复信,内称,当他有可能取得波斯帝国的全部领土时,他不希望只得到它的一部分。
赫费斯提翁(英语:Hephaestion)是马其顿贵族阿明托尔之子,被认为是亚历山大的挚友、恋人,也是他重要的辅佐大臣。自亚历山大进军亚洲的第一天起,赫费斯提翁就陪伴在其左右,并担任他近卫兵团的一员。牛津大学的一位历史学者曾提出赫氏是亚历山大的“另一半”的证据。另一个著名的传说则提及,当亚历山大的军队经过特洛伊古城的旧址时,亚历山大在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英语:Achilles)墓前朝拜,而赫费斯提翁则往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英语:Patroclus)的墓前朝拜。因为阿喀琉斯和帕特罗克洛斯是古希腊有名的同性恋人,亚历山大和赫氏此举无异于向亚历山大的军队公开了他们两人的情谊。
在伊苏斯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和赫氏曾一同巡视来自波斯的战利品。这些战利品包括了大流士三世的家眷。传说在这次巡途中,波斯太后曾误以为高大的赫氏就是亚历山大本人,但亚历山大并没有怪罪她,只是解释道:“赫费斯提翁也是亚历山大。”后人提出这句暖昧语有可能是史家想象出来的,因为在希腊语中,“亚历山大”的真义是“人民的守护者”,所以这句话可能是历史学家们用双关语所开出来的一个玩笑。但是无论如何,这故事仍代表了亚历山大和赫菲斯定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图册主要参考资料)
第欧根尼是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著名人物。传说第欧根尼在科林斯时住在一个空酒桶(更有离奇的说法是一个装殓死人骸骨的泥瓮)里,身边只有一盏油灯和一根棍子,终日与猪狗为伍。亚历山大听说这个怪人的故事后,前往造访。亚历山大找到他的时候,第欧根尼正倚着酒桶晒太阳。亚历山大问道:“尊敬的哲人,您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吗?”懒洋洋的第欧根尼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就答道:“请你闪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还有一个传说显然更为夸张,说是亚历山大见到第欧根尼后,对随从们说:“我要不是亚历山大,就宁可像第欧根尼那样活着。”
另有一个来源不甚明了的传说同样表达了第欧根尼对权贵的藐视,说是亚历山大发现第欧根尼全神贯注地盯着一堆人骨,于是问他在找什么东西,第欧根尼回答道:“我想寻找令尊(腓力二世)的遗骨,但是无法将它们与一个奴隶的骨头区分开来。”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卡山德,马其顿安提帕特王朝开国君主。
托勒密一世,埃及托勒密王朝开国君主。
莱西马库,色雷斯帕加马王朝开国君主。
塞琉古一世,波斯塞琉古王朝开国君主。
亚历山大死时还不满33岁,他的死因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一个谜团。他死前最后的日子:“5月29日他因发烧睡在浴室中。翌日沐浴后进入寝宫,与米迪厄斯整日玩骰子。晚间沐浴,献祭神明,进餐,整夜烧未退。5月31日依例再沐浴、献祭,躺于浴室中之际,听尼尔朱斯讲述航行大海探险经历取乐。6月1日烧得益发厉害:他整夜难安,次日整日高烧。他命人将床移至大浴池旁,躺在床上与诸将领讨论军中空缺及如何挑选补足。6月4日病况更为恶化,须由人抬至户外进行献祭。之后他命高级将领在宫廷院内待命,命亲兵指挥官夜宿寝宫外。6月5日他被移至幼发拉底河对岸的王宫中,略睡一下,但高烧不退。当将领们进到宫中,他已不能言语,直到6月6日均是如此。马其顿军此刻相信他已离开人世,……”
长期以来,关于亚历山大的死因有不断的争议。大多数记载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的一次痛饮后,得了疟疾,除此之外伤寒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凶手。还有理论认为他死于嚏根草中毒,密谋者可能包括他的妻子罗克珊娜,他的部将安提帕特以及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但是下毒的理论被如Robin Lane Fox质疑,因为在古希腊缺乏长作用时间的毒。
当时(普鲁塔克说)无人怀疑他是遭人下毒而死,但有一说谓5年后出现一些讯息,其母奥林匹娅斯因此处死多人,并命人将安提帕特之子(斟酒官)艾欧拉斯的骨灰散入风中,因推断是他下的毒。若干史学家指出,向安提帕特献计谋害国王者是亚里士多德,毒药完全乃由他所提供。下毒者是艾欧拉斯的说法很快就传遍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梯尼提议大家表决向艾欧拉斯致谢。
有些传到当代但极缺乏佐证的故事,或可支持亚历山大和赫菲斯蒂安不是死于自然死因的说法。有一则是说有个马其顿军官,他曾目睹哈马丹及巴比伦发生的事。到亚历山大自印度归来时,他怕自己是下一次整肃的目标,便去请教算命者。算命者要他不必担心;赫菲斯蒂安和亚历山大将不久于人世。没过几天赫菲斯蒂安果然死了,一年内亚历山大也撒手人寰,两人均在饮下纯酒之后,死于原因不明的高烧(有位医师自药理学角度提出看法,认为慢性番木鳖碱中毒是最可能的解释。无论是否事出巧合,亚里士多德的弟子兼友人植物学家锡奥夫拉斯特斯,曾提及此物的用途及剂量,并说“掩盖其苦味之上策,即使用于纯酒中”)。
后来也有些说法,说是亚里士多德自己动的手,因为他发现自己协助制造了一个祸害,但普鲁塔克最多只肯说:“最初亚历山大对亚里士多德评价极高,敬爱他超过其父……但最后几年渐渐对他产生怀疑。他从未实际害过他,但其友谊已丧失原有的尊敬与喜爱,显见两人已渐行疏远。”与许多有关亚历山大的事迹一样,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真相如何。
因酗酒和因中毒造成的肝衰竭,症状当然有相似之处。当代多数的学者否定中毒的说法,但也有人不排除亚历山大和赫菲斯蒂安是被毒死的。一群感到幻灭而愤怒的高级军官,密谋毒死亚历山大并不是不可能。他的许多昔日好友及亲信,如今因亲眼的见闻、奢糜作风、动辄杀人的暴怒,以及也许是最糟糕的自封为神,而感到胆寒。他们觉得他已变成暴君、为所欲为、喜怒无常。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自己就说过:“无人可自由地忍受如此统治。”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2004年7月号《新型传染疾病》杂志里刊登了几篇论文,讨论了“亚历山大死于西尼罗河病毒”说法。
亚历山大在死后被神化,受到了广泛的纪念。如在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受到早期诸帝的崇拜。塞维鲁王朝的奥古斯都卡拉卡拉曾相信自己是亚历山大的转世。在犹太人的民间故事中,他被尊称为救世主的先驱。
在土耳其斯坦(即突厥斯坦,泛指亚洲中部地区突厥人的发祥地)和巴达赫尚的部落中,亚历山大被一些人当作始祖看待。关于亚历山大的传说,“从冰岛传到了黄海”,他被传说为最后一位法老奈克塔内博的儿子,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后裔,一个狂热的伊斯兰教徒,一个神圣的基督教徒,以及一个全能的魔术士。
1956年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理查德·伯顿饰演亚历山大大帝;
2004年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科林·法瑞尔饰演亚历山大大帝;
2010年电影《少年亚历山大大帝》:山姆·修汉饰演亚历山大大帝。
在历史策略回合制游戏《文明6》中,马其顿势力领袖为亚历山大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