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8 08:27
在中国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基础上承建的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2012年5月20日在天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中国在承担制定全球海洋观测标准、实现全球海洋观测数据资源共享、提升海洋观测质量等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国际海洋学与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从2009年起在全球六个区域建立海洋仪器监测评价中心,力求通过制定统一的观测标准,开展海洋仪器的校准和国际比对,建立全球海洋仪器质量监督体系,提高海洋观测质量。中国在2009年11月正式提出申请,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基础上承建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
基本概况
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基础上承建,2012年5月20日在天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国在承担制定全球海洋观测标准、实现全球海洋观测数据资源共享、提升海洋观测质量等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国家海洋局介绍,国际海洋学与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从2009年起在全球六个区域建立海洋仪器监测评价中心,力求通过制定统一的观测标准,开展海洋仪器的校准和国际比对,建立全球海洋仪器质量监督体系,提高海洋观测质量。我国在2009年11月正式提出申请,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基础上承建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
详细内容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国家海洋局将信守申请亚太区域中心的承诺,认真履行职能、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准备将亚太区域中心建设成为引领区域海洋标准计量质量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机构,为实现提高全球海洋观测整体质量和观测数据资源共享水平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的作用。
亚太区域中心承建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主任吴爱娜说,亚太区域中心将依据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海洋学与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赋予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的职责,深化自身能力建设,加强与其他区域中心和亚太区域各成员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海洋计量校准服务,提供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技术支持,组织召开海洋仪器国际比对,推动建立全球海洋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体系,推进海洋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促进亚太区域海洋标准计量和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力争将亚太区域中心打造成为全球区域中心的典范。
揭幕仪式
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揭牌仪式,2012年5月20日上午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举行。
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天津市委副书记何立峰19日晚在迎宾馆会见出席仪式的嘉宾,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欢迎,对中心落户天津表示祝贺。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瓦森-怀特、天津市副市长熊建平等致辞。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出席仪式。
张高丽感谢国家海洋局对天津发展的支持。他说,我们对海洋工作高度重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的建立,对推动我国海洋仪器标准和检测评价事业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全力支持中心建设,扩大海洋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天津海洋检测技术水平,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
刘赐贵在致辞中说,亚太区域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在承担制定全球海洋观测标准、实现全球海洋观测数据资源共享、提升海洋观测质量等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家海洋局会认真履行职能,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准备将亚太区域中心建设成为引领区域海洋标准计量质量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机构,为实现提高全球海洋观测整体质量和观测数据资源共享水平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计划从2009年起在全球成立六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将通过制定观测标准、开展海洋仪器检测和国际比对等工作,提高海洋观测资料质量,建立海洋观测质量保障体系。此次揭牌的亚太区域中心,是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基础上组建并落户天津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亚太地区39个成员国建立海洋观测标准化体系、量传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海洋仪器计量性能检测、环境实验、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制定、全球海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海洋标准计量质量技术支持和国际技术交流与培训等7大平台。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段春华,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天津市政府秘书长袁桐利及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亚太区域中心”)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在全球设立的六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之一。承建亚太区域中心,切实履行好国际组织赋予的亚太地区成员国海洋仪器检测评价服务、技术咨询与培训、仪器标准国际比对等各项职责任务,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仪器检测鉴定和标准制定能力,增强在国际海洋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科学规划亚太区域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提高亚太区域中心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切实履行好国际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在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中心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的有关精神,历时近两年编制了《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此作为“十二五”时期指导亚太区域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行动纲领,推动相关工作全面、协调和有效开展。
2013年2月1日,《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请示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按照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和要求,中心将认真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资源,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积极响应和配合局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工作予以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着“服务导向、综合发展,创新引领、规范运行,总体布局、重点推进”的原则,加强亚太区域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形成海洋仪器环境试验、计量性能检测、标准研发和质量监督保障为一体的多功能、多领域的业务系统,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尽快开展亚太地区海洋仪器检测评价的业务化服务。
抢占国际海洋仪器检测技术制高点
——记国家海洋公益项目“海洋温度、深度及风要素观测仪器检测技术研究”
2019年元旦前夕,一批经过检测、校准的海洋温度、深度和风要素观测仪器从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运往全国沿海各地,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自计量中心牵头的国家海洋公益项目“海洋温度、深度及风要素观测仪器检测技术研究”成果业务化运行7年来,已累计检测全国各地的海洋仪器9000多台。不久前,该项目获得“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促进亚太区域仪器检测方法统一
时间回溯到2009年,世界气象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技术联合委员会在第三次大会上,决议成立6个区域海洋仪器中心,确保全球海洋观测仪器数据的质量。标准计量中心得知这一消息后,鼓足干劲,决定“拿下”一个区域中心。
而国际组织的要求是严格的,承建区域中心必须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能力,承担水文、气象和其他相关海洋仪器的检定校准工作,必须持有一套相应的海洋计量标准器具或基准,并使其测量仪器可溯源至国际单位制。
2010年,为了满足建设区域海洋仪器中心的要求,计量中心牵头申请了海洋公益项目。时任计量中心副主任的隋军成为项目负责人,组建了计量中心牵头,多家科研机构参与的课题组,吸收了一批业务骨干到项目团队中来。
经过两年的努力,2012年5月,项目组最早的成果——环境试验设备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投入业务化运行,对外开展测试工作。
同年,国际组织将“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的牌子授予计量中心。隋军说:“7年来,区域中心促进了亚太区域海水温度、深度和风要素观测仪器检测方法的统一,对于健全我国的海洋计量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业务化运行受到客户认可
自2012年项目成果陆续业务化运行以来,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2014年1月~4月,海洋温度值传递装置对南海工程勘察中心的几台温盐深仪进行了性能检测,客户在出具的《成果应用证明》里写到,此装置为海洋温度、电导率测量仪器的检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环境,为量值溯源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4年6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将4台风速风向传感器送来检测,项目组使用新研制的测风仪器检定装置快速高效地完成了测试。客户代表康建军说:“计量中心的测风仪器检定装置流场品质好,可作为我国风传感器研制生产的重要测试与校准平台,促进我国国产化风传感器的研发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