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02-01 20:53

《亚太地区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本书的理论架构,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在研究中力争作到客观公正和全面深刻。在具体的方法运用中,借助了当代国际关系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在研究地区合作之一体化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的建构主义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写作目的,旨在通过对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ARF(东盟地区论坛)这两个目前在亚太地区主的合作组织作案例式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区治理和国际关系和国际角度总结过去十余年以来亚太地区经济与安全全合作的经验和教训,揭示其发展规律,阐明其具有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意义。本书的基本框架由三部分组成:上篇,“APEC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主要通过对APEC成立的背景、历史发展进程、运行机制以及各成员的战略分析,总结亚太经济合作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规律,中篇,“东盟地区论坛(APEC)与亚太安全合作”。主要通过对论坛创立的背景、发展立历程、制度特征以及各成员不同的态度和战略等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探索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下篇,亚太地区合作与国际新秩序的建构。主要尝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地区合作问题,其中,特别分析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合格中的特殊地位和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

喻常森,男,江西省武宁县人,1961年7月出生,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在厦门大学获得专门史硕士学位。1992年在厦门大学获得专门史博士学位。1995-1996年,在泰国法政大学东亚破究所和朱拉龙功大学亚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8-1999年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现代亚洲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4年6-7月参加教育部与美国东西方中心联合举办的中美研讨班,现任中山大政务学员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编辑《亚太评论》杂志。出版或参与编辑《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国际反恐与亚太安全》(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3年)、《9.11与中国加入WTO之后的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等著作。主持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亚太国际组织研究》,参与并主持中山大学985重点项目《区域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子课题《东南亚——华南区域行政与公共治理研究》。近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亚太安全战略”、“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学”等。

目录

序言

作者前言

上篇 APEC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第一章 APEC的创立

第一节 APEC创立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第二节 APEC创立以前有关亚太经济合作的构想

第三节 APEC的创立

第二章 APEC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APEC发展的第一阶段(1989-1993)

第二节 APEC发展的第二阶段(1994-1996)

第三节 APEC发展的第三阶段(1997-2002)

第三章 APEC的制度特征及运作方式

第一节 “开放的地区主义”是APEC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灵活与浙进是APEC制度的灵魂

第三节 官方引导与民间推动是APEC历功运作的力量源泉

第四章 APEC主要成员的战略

第一节 澳大利亚

第二节 日本

第三节 美国

第四节 东盟

第五章 APEC的成就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充分肯定APEC 成就

第二节 正确认识APEC的体制缺陷

第三节 妥善处理APEC的内外关系

第四节 关注APEC的政治化

中篇 东盟地区论坛(ARF)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

第一章 东盟地区论坛创建与制特征

第一节 东盟地区论坛的创建

第二节 东盟地区论坛的目标及意义

第三节 东盟的地区论坛的制度特征

第二章 东盟地区论坛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东盟地区论坛发展的第一阶段(1994-1996)

第二节 东盟地区论坛发展的第二阶段(1997-1999)

第三节 东盟地区论坛发展的第三阶段(2000-2002)

第三章 东盟地区论坛各方的立场

第一节 亚太主要大国的态度

第二节 中小国家的立场

第三节 外围成员的态度

第四章 东盟地区论坛建立信任措施

第一节 建立信任措施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欧洲的经验与亚太的实践

第三节 东盟地区论坛建立信任措施的努力

第四节 取得的成绩和就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个案研究:在南海地区开展信作措施建设的可行性

……

下篇 亚太地区合作与国际新秩序的建构

结束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