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4 09:34
这是根据作者的姑母给她讲的一个真实故事写的。赫蒂·索蕾尔是个漂亮而虚荣的姑娘。秉性高贵的乡村木匠亚当·比德爱上了她,她却因爱慕虚荣鼓励乡绅家少爷亚瑟·顿尼索恩对她的追求。亚当·比德跟亚瑟·顿尼索恩原是好朋友。有一天亚当偶然发现了赫蒂跟亚瑟在树林里幽会,便逼迫亚瑟跟他决斗。事后亚瑟写了一封信给赫蒂,表示跟她断绝关系,然后便随他的部队离开了。赫蒂处境狼狈,同意了跟亚当在春天结婚,但是在结婚前却发现自己的妊娠情况已经无法掩饰,只好离家出走,去找亚瑟,辗转流离,途中生下了孩子。她在绝望中杀死了婴儿,因而被捕。审判时她拒绝回答问题,引起激愤,以杀害婴儿罪被判死刑。幸好她过去的恋人亚瑟在最后时刻到达,为她获得了减刑,改判流放。亚当·比德后来跟迪娜·莫里丝结了婚。迪娜·莫里丝是个非常虔诚的传教士,她那宁静性格的影响弥漫全书。亚当的哥哥温和的塞司原本爱着迪娜,见迪娜爱的不是他,便退避了。
书中迪娜·莫里丝的原型就是给作者讲述这个故事的姑母伊丽莎白·伊文思;而亚当·比德的原型就是作者的父亲罗伯特·伊文思。这书里的亚当·比德、哥哥塞司、迪娜和赫蒂的性格描写都很出色;对乡村的刻画也很动人,“弥漫着母牛的气息和草地的清香”。
译者前言
第1卷
第一章 乡间作坊
第二章 美女传教
第三章 传教以后
第四章 家遭不幸
第五章 老教区长
第六章 霍尔农场
第七章 制奶酪场
第八章 一项天职
第九章 赫蒂内心
第十章 黛娜造访
第十一章 亚当家中
第十二章 林中初会
第十三章 林中夕阳
第十四章 临别依依
第十五章 两间闺房
第十六章 藕断丝连
第2卷
第十七章 题外花絮
第十八章 教堂礼拜
第十九章 埋头苦干
第二十章 再访农场
第二十一章 夜校校长
第3卷
第二十二章 生日宴会
第二十三章 午餐时刻
第二十四章 举杯祝福
第二十五章 助兴游戏
第二十六章 盛大舞会
第4卷
第二十七章 突遭厄运
第二十八章 进退两难
第二十九章 次日早晨
第三十章 充当信差
第三十一章 赫蒂闺房
第三十二章 一吐为快
第三十三章 春风沉醉
第三十四章 谈婚论嫁
第三十五章 内心恐惧
第5卷
第三十六章 希望之旅
第三十七章 绝望之旅
第三十八章 寻找赫蒂
第三十九章 噩讯飞来
第四十章 苦水横溢
第四十一章 审判前夕
第四十二章 判决晨曦
第四十三章 依法判决
第四十四章 亚瑟归来
第四十五章 狱中幡悟
第四十六章 临刑之前
第四十七章 最后关头
第四十八章 林中邂逅
第6卷
第四十九章 在朴瑟家
第五十章 在亚当家
第五十一章 周日上午
第五十二章 两情相悦
第五十三章 丰收晚宴
第五十四章 山顶相会
第五十五章 婚礼的钟声
尾声
乔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后借用了情人乔治·亨利·刘易斯的名字取了笔名。艾略特出生于沃里克郡的乡村,父亲是农场管事。1828到1835年,她先后在两所宗教色彩很浓的女子寄宿学校求学,受到很深的宗教熏陶,同时较快地掌握了法、意、德、拉丁等语言。1836年,母亲去世,她只得停学回家料理家务。1841年,她随父亲迁往考文垂,结识了自由思想家查尔斯·布雷和他的家人,以及她周围的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她和布雷一家经常来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布雷的影响下,她开始关心政治和社会问题。布雷的亲戚查尔斯·汉纳尔著的《基督教起源的调查》一书使她对宗教产生了怀疑,她宣布不再上教堂,不再信上帝,与宗教决裂。艾略特从事创作之前,曾经翻译过几部作品:《耶稣传》《基督教的本质》《神学政治论纲》《伦理学》。1849年,她失去了父亲,感到莫大的悲痛,身心几乎垮了。听从友人的劝告,她在欧洲大陆旅行了一年,恢复了健康,心情也平静下来。1851年,应《威斯敏斯特评论》之邀,艾略特迁往伦敦担任该杂志助理编辑。伦敦扩大了她的活动圈子,使她认识了许多知识界名人,其中有斯宾塞,勃朗宁,狄更斯,卡莱尔,萨克雷,达尔文等人。与她最接近的是刘易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敏锐作家和评论家。艾略特与刘易斯二人志趣相投,很快产生了爱情,之后便是公开同居了。刘易斯有妇之夫的身份使两人的爱情难以被大众接受,艾略特的兄姐因此和她断绝了往来。她的哥哥艾萨克长期不和她通信,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年才给她写信。艾略特与刘易斯被迫暂时离开英国,去德国居住了一段时期。在刘易斯的鼓励下,艾略特于1856年开始了小说创作。《亚当·比德》即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部小说一年内再版八次,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