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2:06
美国电信业中,交换中心(Central Office,CO)是指家庭用户和商业网线连接成本地回路的地点。
美国电信业中,交换中心(Central Office,CO)是指家庭用户和商业网线连接成本地回路的地点。
交换中心有交换设备,可以交换当地电话和长途。在其他国家,一般使用公共交换一词指代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的兴起始于1991年。以互惠互利为目的的UUNET、PSINet和CerfNET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商业性互联网交换中心(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简写为CIX),开创了互联网合作互联的先河。此后,美国、欧洲的交换中心陆续涌现,当时全球互联网仍在发展阶段,交换中心不论用户规模还是交换流量的规模都非常小。以AMS-IX为例,到1998年,其平均流量仅有81Mbps。
自2000年开始,交换中心步入了发展期,欧洲交换中心数量已达138个,每年增加近500个交换中心成员,增长率超过13%。交换中心的流量逐年增加,2008年AMS-IX的交换流量已经达到600Gbps。在发展期,交换中心已由提供所有ISP进行互联,转换成为中小ISP、ICP、CDN的主要流量交换场所。以AMS-IX和LINX交换中心为例,AMS-IX中Tire1 ISP17个,端口带宽548Gbps,所占比例为7.2%;LINX中Tire1 ISP22个,端口带宽543Gbps,所占比例仅为8.7%。
各成员需求的多样化势必要求交换中心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互联方式。为此,交换中心衍生出开放的多边对等交换、单边对等交换、转接互联等多种方式。除基本的互联业务外,服务器托管服务、增强用户性能技术(如Network Performance Hubs、Application Performance Node、Closed User Group)等成为交换中心普遍提供的业务。
国外互联网交换中心大多由中立的第三方建设,向参与方提供接口带宽接入互联网交换中心,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两种运营模式,盈利性互联网交换中心由专业团队负责运营和维护,非盈利性组织多由科研机构在政府的资助下实现日常运维。国外互联网交换中心接入成员包括电信运营商、ISP、ICP、金融机构、科研院校。近年来,垂直产业也进入交换中心领域,如公司、数字媒体、IT服务、云服务、移动计算等;并继续向数字媒体、社交媒体、游戏公司扩展。内容商在交换中心的比重越来越大。统计全球交换中心的成员可知,接入交换中心最多的前10名中,5家都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参与者的丰富程度,成为吸引成员进入交换中心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交换中心拥有政府背景,具备中立性,但参与方仅限于拥有互联网骨干网络的单位,这些网络单位之间直联带宽和直联地点已经较为丰富,因此交换中心的需求和作用在我国不够明显。参考国际互联网发展经验,交换中心能够促进互联网行业的良好发展。我国交换中心可以重新定位发展模式,作为直联方式的有益补充,营造我国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生态体系及发展环境。首先需要在接入对象方面进行扩展,广泛地将ICP、ISP、CDN等有互联互通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纳入互联互通服务范畴。其次为吸引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入驻,需要在业务资费、提供方式和种类方面进行探索改进。低于当前中小互联网企业多线接入成本且质量有保证的接入服务,才是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手段。吸引企业加入后,交换中心配合发展IDC、为用户提升网络性能等增值业务,将引领交换中心逐步走向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