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1:55
古典极谱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极谱池上的电压是恒定的(或变化极慢)。我们可称之为直流极谱法(简写DCP)。另一类方法是研究当电压或电流随时间而变化,极谱池上电压、电流和时间的关系,称为交流极谱法(alternating current polarography,简写ACP)。
英文名称:AC polarography
说明:一种控制电位极谱法。在直流极谱的直流极化电位上叠加一小振幅的正弦交流电压,它的振幅为10-50毫伏,频率小于100赫兹,测量由此引起的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流,得到峰形的极谱波。其峰高与待测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对可逆体系,交流极谱的灵敏度为10-5-10-6摩/升,对不可逆体系则要低一些。分辨率比直流极谱高,两峰电位相差40毫伏即可分开。除分析以上的应用外,还用于电极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将一个小振幅(几个到几十个毫伏)的低频正弦电压叠加在直流极谱的直流电压上面,通过测量电解池的交流电流来确定电解池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法,它是控制电位极谱法的一种。
在直流极谱法的线路中,引入交流电压,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 流在电阻R1上产生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用真空管伏特计测量。电容C割断了电解池中直流电流的影响(图1)。
在交流极谱仪 上得到的i-Edc (交流电流-直流电位)曲线称为交流极谱图(图2)
将一个小振幅(几到几十毫伏)的低频正弦电压叠加在直流极谱的直流电压上面,通过测量电解池的支流电流得到交流极谱波,峰电位等于直流极谱的半波电位E1/2,峰电流ip与被测物质浓度成正比。
该法的特点是:
①交流极谱波呈峰形,灵敏度比直流极谱高,检测下限可达到10-7mol/L。
③抗干扰能力强,前还原物质不干扰后还原物质的极谱波测量。
④叠加的交流电压使双电层迅速充放电,充电电流较大,限制了最低可检测浓度进一步降低。
这一类方法在近十几年来有很大发展,并且分成许多分支。我们可将之概括如下:
所有上述交流极谱法的特点和DCP比较,一般而言,可概括成两点:
1、应用于分析化学上,灵敏度较高。
2、能解释更多的电极反应机理。
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其本身独特的优缺点。但通常所称交流极谱,一般是指贝雷亚交流极谱法。
贝雷亚交流极谱的基本形式如下:
将串联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迭加于极谱池上,通过极谱池的电流可分成两部分,由直流电压引起的称电流的直流成分,由交流电压所产生的称交流成分,或简称交流电流。
交流极谱理论一般由下面两方面来考虑:
1、将电极系统看成一个由若干电气元件组成的等效电路。然后研究通过等效电路的交流电流。
2、研究电极界面在交流电场中周期性浓差极化时所产生的扩散电流。
交流极谱波和直流极谱波相比,有两个特点: ① 交流极谱波具有电流峰,类似直流极谱波的一次微分曲线。这是由于交流极谱电流的大小与直流极谱波的di/dE有关,直流极谱波上某一点的斜率di/dE愈大,相应的交流电流也愈大;在直流极谱波的半波电位处,交流电流最大,所以极谱波具有电流峰(图2)。
② 交流极谱曲线形状与去极剂状态无关。在直流极谱中,当溶液中只有氧化态时,得到的是还原波;当溶液中只有还原态时,得到的是氧化波;当溶液中既有氧化态又有还原态时,得到的是综合波;去极剂存在的状态不同,极谱波的形状和性质也不同。但在交流极谱中,在所有产生上述三种不同直流极谱波的条件下,只得到一种交流极谱波(图3)。这是因为,不论是哪种直流极谱波,都是在半波电位处交流的极谱电流最大。
对于可逆电极反应:
O+ne
R式中O为氧化态,R为还原态,
O和R都处在溶解状态,交流极谱中交流电流与直流电位间的关系为:
式中A为电极面积;D为扩散系数;ω为交流电的角频率;为主体溶液中氧化
态的摩尔浓度;V为交流电压的振幅;n为电极过程电子的转移数;F为法拉第常数;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t为时间。
交流极谱波的峰电流iP为:
上式是交流极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交流极谱波的分辨率比直流极谱波好(交流波两峰 相差40毫伏就可分开,而直流波要90~100毫伏),灵敏度稍高(1×10-5Μ),氧的干扰较小。图4是几个无机离子的交流极谱图。有机物产生高度灵敏的交流波,但其峰电位往往与直流波的E1/2不相符合,波高与浓度往往不呈直线关系,这是由于大多数有机物质或它们在电极上的产物容易在电极上吸附的缘故。吸附作用降低双电层的电容,因而降低交流电流;解吸作用增加交流电流。
有些物质不产生直流极谱波,却产生交流极谱波。这是由于它们是表面活性物质,能在电极表面吸附和解吸,改变了电极表面双电层电容的缘 故。这种电流峰不是来源于电极反应而是来源于吸附造成的张力变化,所以称为张力电流。张力电流峰一般成对,距离不等地分布在零电荷电位的两边(图5)。张力电流峰的峰高与揑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