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素质

更新时间:2022-07-27 14:27

产业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既反映微观经济的产品、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产业组织的质,也反映宏观经济的产业结构的质,还反映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产业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服务的质量、花色、品种、性能、物质消耗、成本费用等方面。

状况

(一)我国的产品和服务水平普遍较低。

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普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性能差。我国机电产品达到世界80年代初水平的不到30%,普遍存在着产品设计落后,加工精度低等问题。钢材的纯洁化,微合金化,高精度化差距大,吃、穿、用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建筑的质量,造型,运输工具和其它服务业的信誉、快速、可靠程度等都有较大差距。(2)成本高。首先是物质消耗高。我国每度供电耗煤424克,日本为323克,美国为379克。钢的综合能耗,我国重点企业平均每吨钢1.608吨标准煤,日本为0.8吨。石油化工产品的成本普遍高于国外。轿车价格比国外高40%-100%,小型计算机价格比国外高一倍,照相机价格比国外高3-4倍。(3)品种少。消费品在多用途、多等级、多花色、多规格、多品种和变化快方面差距很大;生产资料在多品种、多规格成套性和开发能力上差距很大,我国数控机床的品种满足率只有44%,集成电路国外已生产80000 种,我国只有1200种。运输、商业、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在多种类、周到、方便上差距很大。(4)外观差。日用品的造型、图案、色泽、包装,机电产品的外型、油漆,服装的染色,建筑物的涂料等差距都很大。

各类产品和服务差距的大小也不相同。吃的和穿的产品,大宗原料差距小一些,用的产品差距稍大一些,服务业的差距也稍大一些,家电产品一般估计我国落后6-7年;特殊原材料差距大一些;机械、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差距最大,估计要落后15-20年。

(二)经济总体效益低。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及日本的1/4,而能源消耗为日本的2倍。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还高于印度。1992年我国工业资金利税率只有10.11%,成本利润率只有4.62%,劳动生产率更低。我国每个工人年采煤量只及美国的13.4%;每个水泥工人年产水泥量只及日本的5.8%;每个炼油工人的年产量只及日本的10%。

(三)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低。

我国经济各部门的设备普遍落后,大部分机械设备老化严重。1989年末,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全民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分别为69.7%,69.4%。设备更新慢,工业企业的平均折旧率只有5.3%,一些重点企业设备达到或接近同期国际水平的只占15%,属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25%。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拥有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的只占2.5%。公路机场的等级、铁路电气化程度、通讯设备、商业设施、仓储设备、金融的电子化、信息设备都比较落后。

我国的企业管理尚未摆脱落后状态。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国有企业还没能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责权利一体的独立法人,企业还未能很好的实行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现代化管理,例如市场调整技术和分析,信息管理,成本计算、预测和分析,工业工程、价值工程、新产品设计的经济分析,投资分析与财务分析等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产业组织结构分散。

我国现有企业,是全能厂多,专业化协作的组织程度低,规模小,不能按照市场供求情况及时地发展和淘汰。

我国现有企业80%都是全能厂,大而全、小而全。分散了提高主要产品的品种质量的能力,拉长了新产品投产的周期,使零部件和专门工艺的水平不能迅速提高,加大了成本。而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行为在我国的规模小,批量小。例如小轿车的经济规模为30万辆,国外一些大型汽车厂都在百万辆以上。有的大到600万辆。我国产量最多的是桑塔纳轿车只有6万辆。新建企业也由于种种原因,而达不到经济规模。例如:乙稀经济规模应为年产30万吨以上,而现在还在兴建年产 11.5万吨和14万吨的工厂。

(五)产业结构水平低。

机械电子工业的发达程度较能反映产业结构的水平。我国机械电子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92年为26%,而发达国家一般为 50%以上。在制造机械电子设备的母机工业中,数控机床占全部机床的只有5%,而发达国家一般占80%。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占23.9%,比重太大,第三产业只占27.9%,比重太小,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弱等都是产业结构水平低的表现。

素质不高原因

(一)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搞好企业其条件是:(1)要有灵活的信息;(2)有相应的人才;(3)有对路的科技成果;(4)有先进的或适用的装备;(5)有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部件;(6)有相应的公用设施;(7)有足够的资金;(8)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等。企业需要了解和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必须借助于正确的价格信号。而我们国有企业尚未形成真正独立法人,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来追求技术进步,改进管理,改善产业组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同时企业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服务,也缺乏必要的条件,没有自由流动的生产和服务要素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困难。

(二)封闭型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过去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我们过分强调自力更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生产上基本是满足国内需要,自我循环,没有国际竞争和比较,对世界发展情况不甚了解,新技术无法引进。强调“外国有的我们必须有”,不是有取有舍,分散了精力和资金,未能抓住重点和有利时机。

(三)经济波动仍很大。我国经济从“七五”到“八五”波动仍然很大,GNP增长速度高的年份达13.9%,低的年份只有4%,工业速度高的年份达27%,低的年份只有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的年份达50%,低的为-8%。这样大的波动下,往往是总量失衡,通货膨胀,币值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生产困难。增长速度过高多出现粗制滥造;速度过低则许多企业难以为继,忙于生存。

(四)发展战略尚未转过来。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以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战略,无论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30年中,还是以后的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中都是以数量增长为主,长期以来形成了大量低水平的轻纺工业加工能力和设备加工能力,这些加工能力大大超过了基础产业的供给能力,因此基础产业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在温饱型经济转向小康型经济过程中,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仍旧是基础产业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却是低水平的加工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于是就形成大规模的设备进口热。现在我们的先进设备主要靠进口,而我们自己的基础机械电子工业的水平低,引进设备消化吸收慢,许多设备一再引进,自己的开发能力差,而新的技术又在迅速发展,这样下去,我们将长期落在发达国家后面。因此,制订新的战略已迫在眉睫了。

对策

1.提高产业素质得利的条件:

(1)我国已建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有较强大的规模,人民生活正步入小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庞大的市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调动广大企业自觉地为提高素质而努力,也为国家腾出手来保证重点提供了可能。

(3)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要为其资金、技术找出路,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

(4)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广大企业通过学、买、合作开发经营等方式可以迅速得到较先进的技术,大大缩短提高产业素质的时间。对于一些关键技术,则可由政府组织攻关。

这些条件为我们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产业素质的基本保证。

要普遍提高产业素质,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大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这样的体制,企业会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就会自动的去捕捉信息,网络人才,提高技术,购置设备,筹集原料资金,改善管理和搞好企业竞争,促进专业化协作改组,形成经济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并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提高产业素质的根本大计。当然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在赶超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国家对重点产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3.搞好宏观调控,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是提高产业素质的必要条件。

经济的发展呈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对于开展竞争,提高产业素质是有利的。但是,经济的大起大落不利于提高产业素质。因此,要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来搞好宏观调控,缩小经济波动的幅度,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来进行的。推行利改税,扩大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强中央银行管理货币的职能,并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开。逐步建立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风险责任。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是指导性计划,主要任务是确定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搞好经济预测和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运行。合理的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这些宏观调控任务的确立,调控系统之间关系的建立,强化了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力,这样对于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产业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着重素质提高的战略。

以提高素质为主的经济发展,需求档次拉开;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性增强;更着眼于生产要素的效率,政府支持的重点在技术设备和特殊原材料上,对进出口更要求提高结构水平。

一般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工业和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制造业占主导作用。机械技术与其它先进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劳动手段,是产业革命的推动力。由此可见,以提高产业素质为主的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是突出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制造业。

我国的产业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又要补基础,又要跟先进,任务十分艰巨。这就必须充分利用我国后发优势,制定分步战略,有步骤的进行追赶。  第一步,对产业素质补课阶段。今后应该下决心用五年或更少一点时间做到:(1)在这个期间批量生产的产品基本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水平,特别是基础件、电子电气元器件的性能要过关,品种有较大的增加。(2)服务水平要提高一大步,要进一步发扬为顾客服务的思想,杜绝官气,打击欺骗行为。(3)产业组织水平要有较大的改善,零部件的批量产品集中度要有较大提高。国家对基础产业仍应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应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和建筑业,但由国家重点支持的应该是基础机械电子产业,包括: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特殊金属和化工材料,汽车零部件……等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的产业政策应该是:(1)把不断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开发研究队伍和能力。(2)集中投资,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等实行特别折旧,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贷款以便有足够的投资强度,配套的形成生产能力。(3)开拓市场,制定丧失精度设备的淘汰政策,银行设立买方信贷,促进设备的必要更新。(4)实行必要的贸易保护政策。“复关”后要对幼稚产业,例如集成电路、汽车等进行关税保护。(5)改组产业组织,实行专业化协作,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并形成一些特大型企业集团。

第二步,再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产业素质基本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九十年代的水平。我国产品品种和服务种类有较大增加,性能、外观稳定提高,成本降低,机电一体化产品大发展,数控机床、大型成套设备多数能生产并形成自己的开发系列,汽车业大发展,专业化协作、规模经济逐渐发挥效益。机电产品的出口与进口都有较大增加,但净进口要减少。在这个阶段内国家支持的重点主要是基础产业和基础机械、微电子工业、光机电一体化和第三产业中的金融等产业。

第三步,到2010年前后,我国的产业素质要在重要方面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传统工业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新兴产业部分得到发展,企业专业化协作、规模经济效益得到发挥,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机械电子工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加大,农业比重大大缩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基础产业转向稳步发展,国家支持的重点产业的应是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工程和第三产业的信息产业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