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准化

更新时间:2023-01-05 17:02

产品标准化对产品(或零件)的类型、性能、规格、质量、所用原材料、工艺装备和检验方法等规定统一标准,并使之贯彻实施的过程。标准化的零件,叫做标准件。如对各种机电产品上使用的螺栓、螺帽、螺钉、垫圈等零件,分别给予一定的符号或代号,加以统一规定,制订成各种标准。标准化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用途,按照规定的标准组织生产和使用。

主要内容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主要包含:

(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3个环节的过程已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条文中。《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这是对标准化定义内涵的全面面清晰的概括。

(2)这个活动过程在深度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上升过程。即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在实施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对原标准适时进行总结、修订,再实施。每循环一周,标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实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

(3)这个活动过程在广度上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如过去只制定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现在又要制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过去标准化工作主要在工农业生产领域,现在已扩展到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信息代码等。标准化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自己的工作领域。

(4)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可以体现多方面,如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按照GB/T19000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简化设计,完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通用化程度,方便使用维修;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和交流等。应该说明,定义中“最佳”是从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利益来衡量,而不是从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来考虑的。尤其是环境保护标准化和安全卫生标准化主要是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在开展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贯彻一项具体标准对整个国家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对某一个具体单位、具体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为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应该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最佳”的要求。

发展历程

标准化是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798年,美国E.惠特尼(1765~1825)提出零部件互换性建议,应用生产,开始了最初的标准化。1850~1900年蒸汽动力的采用和轮船、铁路运输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商业竞争加剧,要求产品规格、质量和性能统一化,标准化工作也有了相应发展。190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标准团体──“英国标准学会”。1906年,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国际性标准团体──“国际电工委员会”。1947年,成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国于1978年9月加入。

重要意义

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化是现代技术经济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标准化能简化产品品种,加快产品设计和生产准备过程,保证和提高产品和工程质量;扩大产品零件、部件的互换性,降低产品和工程成本;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便于国际技术交流等。

产品的标准化指不管销往哪个国外市场,产品都基本不作修改。

审查

标准化审查的新产品,是指填补空白的产品:在性能、结构、技术指标等方面与老产品有显著改进和提高的产品。审查范围是各部门、各行业列入新产品计划的机械、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讯、无线电等方面的机电产品

(1)从编制新产品设计任务书到设计、试制、鉴定的各个阶段,必须充分考虑标准化的要求。各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认真进行标准化审查

(2)新产品设计必须体现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认真贯彻各类技术标准。对于首次设计的产品,应考虑产品的发展趋向,适时地制订出新产品发展系列标准。

(3)新产品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必须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部(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保证新产品主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充分考虑零部件、元器件的继承性。新产品标准化水平的高低,是考核设计人员和艺人员的设计、工艺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新产品设计方案的讨论,必须有标准化专业人员参加。

(4)编制新产品设计任务书中对标准化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审查设计任务时,必须有同级标准化专业人员参加。在设计之前,产品设计负责人应会同级标准化专业人员共同提出《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

《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是编制《新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的基本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

·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

·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

·对材料和元器件标准化的要求;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的对比,提出新产品的标准化要求;

·预测的标准化经济效果。

根据《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结合新产品设计各阶段的任务,产品设计人员应会同标准化专业人员共同拟订各个设计阶段的具体标准化工作内容。新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的主要内容:

·图样和技术文件贯彻使用各类标准的正确性;

·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零部件、元器件和大组件的标准化程度;

·材料标准的贯彻情况。

鉴定

新产品鉴定前必须提出《新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它是对新产品设计过程中贯彻《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和设计各阶段标准化工作总结,是评定新产品在标准化方面是否具备正式投产条件的技术依据,也是产品鉴定时必须具备的一个技术文件。

(1)新产品样机鉴定标准化审查报告主要内容:

·新产品的种类、主要用途和生产批量;

·新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质量水平;

·新产品标准化系数;

·新产品预计标准化经济效果;

·新产品标准草案

·贯彻各类标准情况,未予贯彻的标准的主要原因;

·对新产品标准化情况的综合评价;

·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

(2)新产品小批试制鉴定标准化审查报告主要内容:

·工艺工装的标准化情况及其继承性;

·样机鉴定时标准化方面提出意见的执行情况;

·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引证主要文献的目录;

·工装标准化系数,经济效果分析;

·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

对正式投产的新产品,有的经过样机鉴定合格后尚需进行小批试制鉴定和标准化审查;有的则只作一次鉴定。对于只作一次鉴定的产品,鉴定的项目应按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审查。新产品投产前,必须制订出产品标准,并取得新产品审定合格证,否则生产管理部门不准大批量生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商标注册。

7审查形式和职责

新产品标准化审查,一般分为国家审查、部门审查、地方审查和基层审查四种形式。

(1)国家审查的新产品项目,由国家标准局或委托有关单位参加标准化审查

(2)部、委、总局审查新产品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委、总局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或

委托下属有关单位参加标准化审查。

(3)地方审查的新产品项目,由地方标准局参加或组织标准化审查,或委托厅、局(公司)参加或组织标准化审查。

(4)基层单位审查的新产品项目,由企业、事业单位的标准化专业人员参与进行标准化审查。但对新产品的鉴定和投产,必须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并会同同级标准化管理机构进行审批。

8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产品的标准化与标准化审查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新产品的标准化审查和鉴定工作,主要包括:

(1)必须保证审查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新产品审查时,组织审查的单位应通知同级标准化机构参加。

(2)标准化人员有权拒绝在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技术文件和图样上签字的技术文件和图样不能生效。

(3)标准化专业人员、产品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应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认真贯彻标准化的方针和原则,及时解决设计和工艺中的标准化问题,共同搞好新产品中的标准化工作。

(4)对新产品提出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和标准化审查报告,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对由于不认真贯彻执行而造成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标准化人员可建议主管生产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分别予以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