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花脸

更新时间:2024-05-27 13:51

京剧花脸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种特定的脸谱,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脸谱是学习花脸行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勾脸也是一功,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及全部,然后勾画脸纹。

花脸介绍

花脸定义

在脸谱中还有一种化妆方法,叫揉脸,将选择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匀,在脸上拍均匀后,再用笔在管理权限部位,进行勾画,像《四杰村》的余千、《野猪林》的卖刀人、包公戏中的赵虎……都是这样画法。脸谱中,又分多种谱式画法,像三块瓦、元宝脸整脸、碎脸、老脸、破脸、油白脸、粉白脸、六分脸歪脸象形脸、妖魔鬼怪脸等。在学习花脸专业课中,脸谱也要与课程同步,要结合剧中人物的脸谱、特征、勾法进行教学,之人物更加完美。脸谱是花脸表演的重要部分。脸谱是人物内心的外化,是人物内心的表达,脸谱不是死的面具,他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内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现形式。可见脸谱在授课中的京剧花脸位置有多么的重要。

花脸分类

京剧花脸一般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一般以唱功为主。比如《探阴山》、《二进宫》等剧目都是以唱功为主的大戏。众所周知的裘盛戎先生创立的裘派艺术就是铜锤花脸中的佼佼者。有十净九裘之说。架子花脸一般以做工为主,其代表是袁世海先生所创立的袁派艺术。代表剧目有《盗御马》《九江口》等。架子花脸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做功要好,而且嗓音也要出色。另外就是武花脸了,顾名思义就是以武功武打为主。京剧行当中有一个行当,相对比较正式的称呼是净,净行,净角。登台表演时一般脸上都画有脸谱,主要扮演雄浑、刚毅、粗犷、豪放、诡秘、孟浪、奸诈等性格的男性,也称花脸。

净(花脸)又分正净、副净、武净及红净数种.

正净又名铜锤黑头大花脸、大面。

副净又名架子花脸、二花脸

花脸审美标准

花脸要美不要媚

花脸要美不要媚”是京剧界中流传的一句俗语。美,是对一切行当的要求,“走如龙,站如虎,轻如蝶,美如风”就是京剧舞台艺术的写照。然,各行之美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如旦角就要“媚”,此行是寓媚于美。而花脸行体现的是一种粗犷美,不能媚气。特别是在身段表演方面,一举手一投足,哪怕是一个“抖袖”、一个“云手”、一个“山膀”都有美的规范。什么是美?一句话,观众看着好看就是美。像《芦花荡》之张飞、《嫁妹》之钟馗、《青石山》之周仓、《通天犀》之青面虎等的表演身段都有粗犷与玲珑相合之美。

旦起净落

”旦起净落“是对”花脸要美不要媚“的延续,就是说花脸做一个身段的起始要用旦角的尽头,要”轻“或叫”缓“起,当这个身段要停顿、静止的时候要用花脸的劲。

花脸要撑

”老生弓,花脸撑,武生在当中,小生、旦角松“是京剧表演的标准。就是说同一个身段,如”山膀“,各行当的标准和劲头是不一样的。”撑“是撑起来的意思,花脸行的表演,以”起霸“为例,前胸不能空,后背不能贴,而两只胳膊却要撑圆了。不仅是”起霸“,任何动作都要撑圆了,绝不见棱见角,否则就不美了。

生旦净丑

来源

京剧的行当名称都是用的反意。生行主要指成熟男性,取名却用稚嫩之意的“生”;“旦”的原意是指朝气蓬勃的太阳,这里却被用为女子行当的称呼;用“净”称呼大花脸,也是反意。“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脸涂彩的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意就是净,因而得名。“净”有“花脸”、“架子花脸”、“二类花脸”、“铜锤花脸”、“黑头”等。“丑”行的人物大多是活泼、好动之人,这里的“丑”是谐指属相中的木呐之物——“牛”。

分类

花脸里又分大花脸、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摔花花脸……大花脸是正净的俗称,过去讲大花脸多以铜锤花脸指代,唱功较多,重头戏较多,过去的架子花脸的地位偏低,由于几代花脸艺术家的努力推进,花脸老前辈穆凤山刘永春钱金福、特别是黄润甫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袁世海等诸位前辈的努力,已经把架子花脸的地位提高了,袁世海先生不懈努力,与京剧大师李少春先后合演《将相和》、《野猪林》、《响马传》,更以架子花脸为主戏的全部《黑旋风李逵》、全部《李逵探母》、全部《九江口》等一系列主戏,确定了大花脸的正净地位。架子花脸铜锤唱,是郝派艺术形成并传授下来的。我个人入北京戏校时是郝寿臣先生开蒙教授的,他多年的经验总结—架子花脸铜锤唱体现在我的学习中。《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遇皇后》、《打龙袍》、《御果园》、《沙陀国》、《断密涧》等戏的铜锤基础,为着架子戏中的架子花,张飞《瓦口关》、牛皋《牛皋下书》、焦赞《穆柯寨》、曹操《捉放曹》、窦尔墩《盗御马》等人物的表演打下了基础,丰富、完善了架子花脸艺术。四功五法,是京剧行当必修的程式课,花脸行当也是一样,训练是一样的,但使用处理是不一样的。

气声字

“气声字”的核心是气

重点是声。花脸的声是有特殊要求的,前辈艺术大师金少山,嗓音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声如黄钟。首先要训练声音的厚度,音色的亮度,花脸声音的厚度和亮度是有别于其它行当。既费气又费力,在进行训练中,声腔位置是关键,重点是胸腔、鼻腔、头腔的三腔共鸣美。找准共鸣位置的,才能科学地、有效地发出花脸的浑厚声音。裘盛戎大师在声腔中讲到,中音上下连,低音似扇面,高音一条线。这是很科学的总结,这里讲出了三个音区的不同运用与协调,难度之大,是可以想像的。有些戏,如高庆奎派主戏《逍遥津》,老生一般都唱相当高的调门,正宫调或更高,相当于F调,花脸也需同一个调门,就要用高音区来唱。有些戏是低音区的,要按低调门唱。总之长期的、刻苦的训练才形成或达到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

念的核心是“气声字”

没有好的气口,就归不好字。若要字正,则必须遵循吐字、归韵、收声的演唱法则,要注意安音的尖团、清浊,吐字、运气、行腔等技巧,才能真正达到“字正腔圆”。这也是架子花脸念白技术的重要课题,念是架子花脸的重要表现手段,俗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足见其重要,教学中,还应以前辈传下的十三道辙:中东、人臣、江洋、发花、梭波、遥条、由求、乜斜、言前、衣欺、姑苏、灰堆为归字依据。字要从舌、牙、唇、齿、喉,来练习吐字,要吐清、吐准、收到家,字要讲头、腹、尾,字头不能拖长,字腹是重要过程。字尾念得不准,就会归到其它辙里。花脸的尖团字,根据“中州韵”和其它主要因素,把许多同音字划分为尖团两类,如:济、笑、修等为尖字:记、孝、休等为团字。念白里的炸音、鼻音、擞音、复沓音、效音是代表性的,郝派的遏音、复沓音,是流派里的特殊念白。技巧也是人物渲染的需要,如《野猪林》(结拜一场)“洒家放开沧海量”的开字是效音,运用牙齿下颏,运动要使腔上进到鼻腔再旋转下来,从而发出一种美妙声音,出现了一种浑厚声音,深化了人物。《赵氏孤儿屠岸贾在台词中念到“何必这样大惊小怪”这个惊字的运用,是复沓技术,它强调了语言,使人物思想表现深化。这些优秀的技术要很好地传承下去,不要在我们手中丢掉。我正在做着这个工作。

腰腿功

腰腿功是基础

不论花脸的文戏武戏,腰腿功是要打好幼功的,没有扎实的腰腿功,花脸的脚步、转场、起霸、走边,花脸特殊角色的特殊要求就达不到,象《芦花荡》、《通天犀》、《钟馗嫁妹》、《醉打山门》这样的戏,没有很好的腰腿基本功是完成不好的,这一功是要练习一生的一功。

花脸

京剧花脸的表演是深刻的,舞台多表现为生活艺术典型代表人物。教授京剧花脸,要把他的精气神教出来,主要指“激情”。深刻揭示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手大、眼亮、功架圆的外在的花脸特征。虽然脸上画着重彩的代表人物特性的脸谱,也不能忽视脸上肌肉的练习与运用。花脸角色的几个重要的特殊功,哭、笑难度最大。鼻音、擞音、哇呀呀的典型练习,是强烈的。总之,京剧舞台花脸角色的塑造,是全方位的,有忠、奸、善、恶、老、中、青、少,这就要教师用心去教授,学生用心去学舞台角色的表演。学习京剧花脸,要用高度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取得好成绩,更不要忘记科学态度

同台竞秀

梨园名家同台竞秀

昨晚,在上海大剧院一出京剧界史无前例的“大戏”正式拉开帷幕。为庆祝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区成功申遗,由京津沪三地,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五大名团的29位京剧各行当名角联袂演出的“京津沪京剧流派对口交流演唱会”拉开帷幕。

此次交流演唱会两天演出两场,每场29位演员,各演一段拿手好戏。据了解,以往京剧名角联袂演出多是不同行当不同流派互相穿插进行,有时同一个流派甚至同一个师父带出的徒弟都很少同台。这一次能够在同一个舞台上集合如此之多的流派、如此多的行当,是现场许多演员从未经历过的盛事,有的戏迷更称之为“空前绝后”。

昨晚演出的29位演员中既有青衣老旦、老生,又有小生、花脸。同一个行当又有各种流派,比如13个青衣分属梅派程派尚派;6个老生还有杨派马派奚派之分……8个梅派演员又各有韵致,董圆圆端庄娴雅、李胜素高洁悠然、史依弘俊美清丽……对戏迷而言,欣赏这样的演出犹如误入繁花胜景,举目望去均是一派风光。

老旦、花脸都是京剧比较冷门的行当,平时演出中就不多见,但昨晚一场演出就有5个花脸、3个老旦同台。“号令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天津京剧院著名花脸康万生刚一开腔,戏迷邹先生就在台下大声叫好。“太过瘾了!”著名花脸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先生最后一个出场,演唱《坐寨》选段,他宝刀不老,风姿未减,更是令人惊喜。

戏迷们听得过瘾,但演员们心里却有些“打鼓”。和整出戏演出不同,每段演出时间只有5分钟,没有时间酝酿情绪,一上来就要制造高潮,对演员也是很大的考验。演出前,著名老旦演员袁慧琴心里还直“打鼓”,但一登上台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铆足了精气神,一段《杨门女将》唱得跌宕起伏,悲壮刚烈,令人感同身受。琴师李祖铭笑说:“考验演员和琴师的时候到了!”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说,其实同行当名角同台是京剧的一个优秀传统,以前“四大名旦”逢年过节时都会集中演出。“京剧唱不了独角戏,希望这次演出能够唤起业界同行的赤诚之心,大家精诚团结京剧才能发展得更好。”

于魁智还介绍说,这不仅是一次名角的盛会,也是一次非常严谨的演出,“它规范了我们以前演出中的很多不足,从字幕到演出册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深思熟虑,完全杜绝了以往字幕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此次演出主办方还特别成立了字幕小组,不仅要求每一出的字幕都要和台上演员所长相符,同一个唱段还必须要确定唯一的版本。

每场29位演员,为了使演出节奏更为紧凑,高潮不断,每次演员的换场和报幕都按要求严格控制在8到10秒以内,演员的演唱时间也掐得很紧。演出中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音响小组,调集了世博最好的音响来支持演出。

其实,京剧花脸和藏戏的面具一样,各自代表不同的性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