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梆子

更新时间:2023-07-10 14:34

京梆子是河北梆子的一个派别,河北梆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在京、津两地有巨大影响,流布于京、津、冀、沪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区。在民国时期有京梆子、卫梆子、直隶梆子等派别,但是由于北京、天津在建国前隶属于直隶以及后来的河北省,所以河北梆子在北京地区也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北京地区人习惯叫河北梆子为京派河北梆子,现在的北京市的梆子剧团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京梆子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梆子声腔剧种,由山陕梆子自明末清初进入直隶,在北京逐渐京化而形成了京梆子。

艺术特色

京梆子是河北梆子的一个派别,河北梆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在京、津两地有巨大影响,流布于京、津、冀、沪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区。在民国时期有京梆子、卫梆子、直隶梆子等派别,但是由于北京、天津在建国前隶属于直隶以及后来的河北省,所以河北梆子在北京地区也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北京地区人习惯叫河北梆子为京梆子,现在的北京市的梆子剧团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京梆子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梆子声腔剧种,由山陕梆子自明末清初入京,逐渐京化而形成于北京。河北梆子是中国360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个重要的戏曲剧种。梆子腔鼻祖秦腔在北京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河北梆子形成于河北定兴一代,到现在也将近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河北梆子形成后不久就来到北京演出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李桂云老师,创造了京派梆子的委婉唱腔。李桂云老师是京梆子的创始人。京派河北梆子的唱腔集高亢激昂与细腻委婉于一体,表现力丰富,擅演悲剧。独有京派梆子特色的剧目和声腔、演唱与表演技艺对众多戏曲剧种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代表作品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1960年,为北京市文化局直属艺术表演团体。现剧团还下设燕山情艺术团及天桥乐民俗艺术团两个分社,分别以综艺节目及北京民俗节目表演为主。

建团以来创演了《忒拜城》、《美狄亚》、《蝴蝶杯》、《王宝钏》、《秦香莲》、《清风亭》、《窦娥冤》、《拜月记》、《大刀王怀女》、《状元打更》、《李慧娘》、《陈三两》、《包公赔情》、《辛安驿》、《铁弓缘》、《杨七娘与杨七郎》、《柜中缘》、《孙尚香》、《深宫欲海》、《陈妙常》、《村官李天成》等180余出剧目,题材广泛、体裁各异、艺术精湛、风格独特。培养、造就了一批国家级表演艺术家和优秀艺术创作群体。并在国内多种戏剧比赛(汇演)中获奖。

艺术成就

有耕耘就有收获,剧团近几年连续获得中央宣传部等十四部委全国文化三下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称号。中央及首都新闻媒体予以大量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及中央、市委领导刘淇同志等自2002年起连续观看了剧团演出的《蝴蝶杯》《忒拜城》《清风亭》《名家名段演唱会》《大刀王怀女》(选场)《寇准背靴》(选场)等,给予剧团以极大地鼓励与关怀。

艺术骨干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现拥有一大批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表演艺术家和艺术骨干。

刘玉玲:国家一级演员、首届及二十届两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李二娥: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彭艳琴: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王洪玲: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在读研究生。

王英会: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殷新泉:国家一级演员、优秀小生演员。

张四刚:国家一级演员、优秀须生演员。

张树群:国家一级演员、优秀须生演员。

刘凤香:国家一级演员、优秀旦角演员。

丁立树:国家一级演员、优秀须生演员。

高德敏:国家一级演员、优秀旦角演员。

剧团一批优秀二级青年演员以及中国戏曲学院优秀毕业生郑光和王建伟担纲剧团鼓师和琴师;他们正在承上启下积极进取发挥着艺术骨干的重要作用。

演出经历

2002年以新创作的《忒拜城》一剧,应邀赴希腊参加德尔菲国际古希腊戏剧节和佩特雷国际戏剧节,以“中国梆子惊艳希腊”的美誉在艺术节上引起轰动效应。随后在北京举办的BESETO中韩日戏剧节应邀再次演出根据古希腊悲剧改编的河北梆子《忒拜城》。2006年4月《忒拜城》一剧应邀赴南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参加“拉丁美洲国际戏剧节”,这是首都戏曲院团第一次赴南美参加戏剧节,该剧连演六场,每次谢幕达二十分钟,当地媒体惊呼波哥大再次掀起了中国梆子戏曲热潮。

2003年剧团赴香港参加中国传奇艺术节。演出河北梆子经典名剧《王宝钏》、《大刀王怀女》、《陈三两》和《清风亭》等。每场演出令香港观众流连忘返。2005年由我国著名剧作家郭启宏先生执笔重新解构改编排演的河北梆子经典名剧《窦娥冤》,由一批“腕”级组成的导演、舞美、灯光、服装造型设计的二度创作班子;以六位国家一级演员、两位梅花奖演员、两位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组成的强力阵容、用荡气磅礴的气势、撼天动地的演出效果为京城观众又添一台具有精品基础特色的好戏。该剧在城市、农村、北京大学等地演出后受到领导、专家和各界的好评。同年11月《窦娥冤》应邀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再次受到南方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该剧获得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及最佳舞美设计奖。

剧团每年在京郊十个远郊区县上山下乡到边、远地区演出;到大、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演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星火工程”进村演出;在世界残疾人日为残疾人捐款演出;为奥运民工剧场和四进社区每年累计达二百多场公益性演出。剧团在积极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断进行机制改革与创新,坚持三贴近,坚持送文化、种文化、卖文化,坚持搞好两个服务,达到为剧种剧团出人出戏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增强两个效益目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