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0 16:29
大型情感史诗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由深圳市宝贤投资有限公司、瑞尔投资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作品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深圳市新作品影业有限公司摄制,本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1940年代的印尼,一对侨居印尼雅加达的中国梅州客家籍夫妇收养一个印、荷混血弃儿,通过表现养父母吃苦耐劳、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以对其言传身教,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对其悉心培育,主人公长大成人后,把对养父母的那份爱转化成对中国的爱,他通过奔波中国和印尼各地致力于亲善和慈善事业,情系中国,感恩中国。
“ 我没有一滴中国人的血,但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 的客家情,我深深地爱着我的中国……”
——熊德龙
1940年,侨居雅加达的客家青年女子黄凤娇和结拜三妹柳飞英迎来了二妹许家玲。不想日本人随即占领印尼,在邻居熊如淡和同乡会汤老伯的帮助下,三姐妹屡次遭遇生死历险又逢凶化吉。街对面开饭馆的吴天雄追求柳飞英,柳飞英心仪知书识礼又勇气可嘉的熊如淡,托黄凤娇说媒,不想熊如淡却对黄凤娇一番表白。柳飞英见姐姐横刀夺爱,转而嫁给了吴天雄。许家玲寻夫,终于找到了抗日武装队中的丈夫阿财,却在怀孕后经历了一场丈夫与结义弟弟之间的枪战转而发疯,黄凤娇几经周折找到许家玲将她送进福利院,并收养了许家玲的女儿林天晓。
生下长女康芸后,黄凤娇因故不能再生育。这时在福利院遇到混血儿苏马迪和小二,出于善心,黄凤娇夫妇在生计艰难的窘境中,收养了这两个孩子。为苏马迪取名熊德龙。而柳飞英夫妇则使出诡计软磨硬泡,收养了小二,取名吴耀祖。熊家和吴家就这样成为了一辈子的冤家。
吴天雄夫妇和熊如淡夫妇在人格类型和教育思路上完全相反。熊家讲究厚道做人,吃亏是福,孩子们天天读的是《增广贤文》。吴家是功利教育,竞争逻辑。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熊德龙养成了肯担当、负责任的性格,十几岁就开始放学后打零工,帮助家里的生计。而吴耀祖却在吴天雄的教唆下处处给熊德龙使绊子。
熊德龙的事业17岁起步,先后经历了仓库失火、资金被骗、营销失利等多次商场挫折,终于凭借巧妙独到的商业眼光和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日渐做大。期间,黄凤娇和熊如淡总是在关键的时刻给孩子指引正道,教导他与人为善、以德报怨,而这样的经营理念也取得了得道多助的口碑效应。而吴耀祖却不留后路,零和血拼,虽也支撑起一份家业,却因精神空虚而染上了赌瘾,甚至几次蒙骗利用天晓刺探商业机密,给熊德龙的事业造成重大损伤。
在熊如淡黄凤娇夫妇的指引下,熊德龙萌发了搭建中国大陆与海外沟通之桥的念头。他亏钱买下美国的华文报纸,介绍中国的风物资源,而吴天雄却和吴耀祖设了一个金融骗局,欲将熊德龙逼向绝境。熊德龙的红颜知己连美美和她的侨领父亲唐梅山帮助熊德龙化险为夷。而天晓也看穿了吴耀祖的阴谋,夺权主宰了吴家的产业。耀祖终于梦醒回头,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失,并由衷感激熊如淡、黄凤娇对自己不离不弃的亲情帮扶。
改革开放前,中印尼断交期间,熊德龙和太太连美美回梅州认祖归宗。他们经过艰难的旅行来到澳门,德龙费劲周折办理了前往中国的旅行签注。一出拱北海关,熊德龙即跪倒在地,抓起一把黄土,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养父母的祖国——中国,他泪流满面。
养父母熊如淡黄凤娇年迈,叶落归根回到梅州。熊德龙为报效中国养父母,在中国印尼两地奔忙着。每逢年节,他都要回梅州市梅县区陪伴养父母。养母病危时,他毅然舍弃雅加达报业的巨额定单,回家照料养母数月。临终前,吴耀祖也回到黄凤娇膝下,叫了平生第一声娘。养母病逝,他天天流着泪跪在养母黄凤娇的坟前,为养母守孝整整四十九天。
熊德龙以养父熊如淡之名修建了如淡长廊,以养母黄凤娇之名建起了一栋凤娇教学楼……他奔波中国和印尼各地致力慈善事业,因为,虽然他没有一滴中国人的血,但他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一份百分之百的客家情,他将永远爱着他的中国和印尼。
《亲亲中国爹娘》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电视剧文化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亲亲中国爹娘》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客家文化为宗旨,彰显客家人文精神。本剧将浓墨重彩地讴歌客家人吃苦耐劳、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弘扬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百善孝为先’为核心的感恩奉献精神和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亲亲中国爹娘》融合了几代人的亲情;真诚朴实的爱情;高尚、坦诚的友情;以及生动真实的励志故事,博大无私的爱国情怀等,极具欣赏性和教育意义。
熊德龙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个传奇人物,通过他的成长、成功历程,可以教育世人,尤其是青年人积极向上、自强自立、孝顺长辈、回报社会等具有极为正面的意义。
——写在电视连续剧《亲亲中国爹娘》 首映之前 作者:胡兰萍
电视连续剧《亲亲中国爹娘》梅州发布会
夜,深了。没有了白天那办公区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此刻除了远处传来的汽车喇叭声,办公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
古朴面前摊开一个电视连续剧剧本:《亲亲中国爹娘》, 一幕幕情境浮现在他眼前......
情境一:
清晨,天刚毛毛亮,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一座简陋而温馨的福利院内,护士正在清扫昨夜台风肆虐吹落的满地残叶......
这时一位装束淡素、椎髻跣足、浑身透着温柔贤惠的客家女子(黄凤娇)径直走到一张摇篮前,抱起了正在熟睡的漂亮的混血弃婴苏马迪(熊德龙)心疼地亲了一下。
“啊!怎么那么烫!他生病了!”
福利院人手不够,经福利院德薇院长同意后,黄凤娇(熊德龙的养母)将苏马迪抱回家里照顾。
黄凤娇熬了满满一大锅草药水,拼命地用大蒲扇煽凉滚开的药水,准备给苏马迪洗澡;
熊如淡(熊德龙的养父)抱着哭闹不止的苏马迪在屋里不停的来回走动|;
夫妻俩彻夜不眠地轮流用湿毛巾擦拭着苏马迪的身体给他降温......
终于,苏马迪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了......黄凤娇怜爱的注视着苏马迪......
唉!疲惫不堪的黄凤娇夫妇长嘘了一口气,抬头望了望窗外:天,已大亮了。
此刻,古朴两眼模糊了,儿时的记忆浮上了他的脑海:
那是在他三岁多时,因为顽皮,胳膊和耳朵不慎被火烧伤,疼得他龇牙咧嘴、拼命哭喊!急坏了的母亲四处寻土方、挖草药给他敷伤口,嘴里叨叨不停地责怪他顽皮、不懂事,俩眼却噙满了心疼的泪水。
她白天整天跟着他,生怕他的伤口沾水发炎,晚上整晚守在他床前,生怕他睡着后不小心碰着了伤口......
多么相似的两双眼睛!多么相同的母爱!
情境二:
熊如淡在给少年熊德龙及姐姐康芸、妹妹天晓等几个孩子讲《颜氏家训》。
熊德龙等齐声背诵:“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阔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熊如淡:“德龙,你解释一下这个段落的意思”。
熊德龙:“士君子立于世上,贵在能够有益于事,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左琴右书,浪费人君给他的俸禄官位,就是说,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熊如淡欣喜的拍了拍德龙的脑袋:孺子可教也!
熊德龙:“阿爸,我记得前不久你还跟我们讲过《菜根谭》的名句: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你和阿妈都说唐医生是好人,可他为什么愿意帮助家玲阿姨,却不愿意我们请他吃饭”?
熊如淡:“德龙,问得好。唐医生有善心做好事不张扬,接受的人也不会有恩重如山的压迫。这就是古人说的: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然。你以后要向他学习”。
呵!这不是跟我们家的《古氏家训》中的一段“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中华儒、释、道三学,皆归于善。辩善知善从善行善,乃我辈立命之要,行事之纲,乃家族积德之本,兴旺良方。勿以恶小而任性,勿以善小而不为,知善即知人心,行善而天归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嘛!古朴赞叹不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扎得如此深远,其传承竟还是同宗同源。
情境三
黄纪小吃店门可罗雀,生意冷清。
熊德龙:“阿爸,我们的米饭卖不完,可以像对面吴叔、柳姨那样,把不新鲜的米饭炒一下或者用油炸了以后再卖给客人吃嘛”。
熊如淡:“德龙,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本本分分,不能动这种歪脑筋!我给你讲讲什么叫“慎独”吧: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一种情操、修养,更是一种自律和坦荡。虽然我也在《易经》里看到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就是说……”
熊德龙:“阿爸,这句话我懂,就是说遇事不要钻死牛角尖,要懂得变通,但是一定要遵照道德规范去变通”!
熊如淡欣慰地看着熊德龙:孩子,你长大了!
聪明机灵的熊德龙没有辜负养父母的培养,艰辛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凭借过人的商业智慧、诚信为人和百折不饶的毅力,他的印刷厂出效益了;他的报社收购成功了;他那遍布全世界的熊氏企业王国建立起来了……
熊德龙成功了!看到这里,古朴陷入了深思:下一步熊德龙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换成自己、自己的兄弟姐妹,换成所有漂泊在外的客家人以及中华民族的子孙们,事业有成后心底最深处的情结就是:回归故里、光宗耀祖、报效父母和国家,落叶归根!
不是吗,自己和自己的兄弟们就是这样:漂泊在外,艰苦打拼,事业有成后马上回到家乡:修桥铺路、美化家乡环境、发掘老家的乡土文化、修缮校舍医馆……
情境四:
一九七八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熊德龙真的回到中国梅州“寻根”来了,他要回来报效他的父母乡亲,报效他的养父养母所热爱的祖国!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熊德龙为父母亲在梅州老家造了一栋两层的“淡凤楼”;修了“如淡长廊”;投资并亲自督造了“德龙大桥”,嘉应大学的“德龙会堂”……
“月光光,秀才郎,骑只马仔过莲塘,莲塘屋上一枝花,摇摇摆摆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只鲤鱼八尺长,鲤鱼背上点灯盏,鲤鱼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读书崽俚习文章。”
这首童谣是1958年阿爸阿妈带着小德龙回梅州泮坑村认祖归宗时,他的小伙伴、也是他刻骨铭心的初恋情人钟灵毓教给他的。
这首童谣早已深深地烙在他终生的记忆里,他唱着这首童谣还奇迹般地唤回了已游离到另一个世界的、生命垂危的重病母亲。
呵!古朴合上剧本,心潮起伏,感叹不已……
他感叹:一个没有一滴中国人的血的混血儿,因自幼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水分,竟能长出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
“这部剧,我拍定了!”古朴激动的站起来,大步走到窗前,猛的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眺望远处:此刻东方早已是霞光万道!
二零一五年十月于中国深圳
——深圳首部反映中国、印尼两国人民友好的电视剧即将封镜
深圳特区报【人文天地】 2015年7月1日 报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吕沙
炎炎夏日,深圳市一部反映中国与印尼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亲亲中国爹娘》正在中国广东、香港、澳门和印尼雅加达、巴厘岛、万隆等多地紧张拍摄。
这是我国首部以反映中国、印尼两国民间友好交往为主题的电视剧,由深圳市宝贤投资有限公司、瑞尔投资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新作品影业有限公司联袂出品。
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印尼著名侨领、美国印尼熊氏集团主席熊德龙为原型,讲述了一对侨居印尼的中国梅州客家夫妇收养一位印、荷混血弃儿,以吃苦耐劳、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将其培育为知名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华侨领袖的动人故事。
“我没有一滴中国人的血,但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我深深地爱着我的中国……”这句主人公的肺腑之言,成为贯穿《亲亲中国爹娘》全剧的精神线索,展现出了客家文化在海内外绵延存续的强劲态势,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中国印尼两国世代友好、和睦共处的荧屏画卷。
在《亲亲中国爹娘》即将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之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担任该剧总策划、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副会长庄贤裕和该剧制片人庄子乐,听他们讲述发生在这部传奇之剧的背后那些传奇故事。
以爱国情操为创作主旨
记者:拍摄《亲亲中国爹娘》这部电视剧的初衷和出发点是什么?
庄贤裕:我被电视剧主人公熊德龙的伟大情操深深感动了。他把对养父母的爱,转化成了一腔对养父母的祖籍国——中国的报答之情。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到养父母家乡梅州认祖,捐款、修桥、铺路,还发动侨胞到西部省份做公益。多年来,他奔波在中国和印尼各地,致力于慈善和亲善事业,情系中国,感恩中国。
一个没有中国血统的外国人都知道感恩中国父母,我们纯正中国血统的侨民怎能不为之动容?他的这份伟大情操感动了祖祖辈辈都是客家人的我。
我的来台祖(第一位到台湾的祖先)在300年前抵达台湾,到了我这一代,我把我的孩子带回了祖国。20多年来,我也在为我的祖国贡献个人最大的努力。炎黄子孙在明、清时期移居台湾、东南亚等地,然而他们无时无刻不怀念祖国大陆,只要有能力,都会出钱出力,鼎力支持中国发展,这就是中华民族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如今祖国强大,我们侨居在外的中华儿女更是倍感光荣。
记者:从《亲亲中国爹娘》的故事结构和剧本内容看,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这部剧的文化底色。这样的创作取向是基于什么考虑?
庄贤裕:这部电视剧也是响应中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号召的积极行动。我们希望能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亲亲中国爹娘》正是这样一部全方位向观众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精髓,谱写光荣历史的正能量、主旋律电视剧。
我们希望讲好中国故事,为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亲亲中国爹娘》无论从取材于民的艺术形态,还是传播正能量的主题思想,都与当前主流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展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文化和印尼文化,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光辉。
为历史剪影 为时代作传
记者:您期待这个展现于荧屏的跨国故事为中国与印尼两国关系和文化交流带来怎样的影响?
庄贤裕: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为历史剪影、为时代作传、张扬民族精神,这种文化努力,势必会对中国印尼两国关系带来积极影响。作为国内首部反映中国、印尼两国人民友好的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情节绵长,跨越历史,通过对文化背景丰富的描写,加深两国人民的情谊,更能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观众了解印尼,从而加强中国和印尼的沟通和往来。
记者:宣扬客家文化也是创作本剧的动机之一吗?
庄贤裕:《亲亲中国爹娘》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目标,这其中被核心描绘的就是客家文化和客家人文精神。我们将浓墨重彩地讴歌客家人吃苦耐劳、崇文重教的
精神,弘扬以“仁义礼智信”及“温良谦恭让”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百善孝为先”为核心的感恩奉献精神和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深远影响。
记者:这部电视剧播出后,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庄贤裕:《亲亲中国爹娘》的主要诉求是“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人的和善”。所以,我们拍摄制作本剧的目标是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剧发行不仅限于国内首轮、二轮、三轮的传统发行方式,我们也安排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印尼、新加坡、洛杉矶等华人最密集的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同步播放,播放时间大致会在今年12月到明年1月间。另外,今年10月16日到18日,我们将会在于台湾举行的第28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举行首映礼。我们希望《亲亲中国爹娘》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我们希望通过本剧使得世界华人能以身为中国人为荣。熊德龙的感人事迹体现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是凝聚全球华人感情的纽带。除了经济的强大之外,中国作为一个崇尚和平、讲究敦亲睦邻、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中央“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的提出和实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世界华人能够感同身受,并以中国人的身份感到骄傲。
再者,我们希望能通过本剧加强两岸同胞对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感。我在祖国大陆从商多年,很清楚如果不是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良好局面的,因此我们对海峡两岸的团结和平有着热切的期盼。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邱镜淳为本剧题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客家人文精神”;全国台胞投资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秘书长何世忠也寄语本剧:“和善中国心,胸怀世界情”,反映了他们共同的期待。我们邀请了几家知名的台商大企业参与到本剧的联合出品,希望本剧能把中华文化通过海峡两岸的影视合作展示给世界各国,凸显两岸中国人的同根同源、骨肉情深。
“深圳制造”精品 弘扬客家文化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找到宝贤投资公司来投资拍摄这部电视剧呢?
庄贤裕:我的好友、本剧的原创者王朝民并非客家人,但对宣扬客家文化非常执着,追踪熊德龙故事长达八年。身为客家人,我想到了宝鹰建设集团公司董事会主席古少明先生及几位高管均是客家人。宝鹰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其中负责宝贤投资公司的古朴先生,当我向他介绍了本剧大纲之后,他也非常敬佩熊德龙先生,愿意出资拍摄本剧,看中的就是这部电视剧在世界各地播放后,能令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人的和善,也能使海内外华人以身为中国人为荣。由于宝贤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本剧拍摄非常顺利,从主创到演员都非常投入,力求制作出高品质又好看的电视剧。
记者:对您来说,拍摄这部电视剧可谓踏入新的领域。时至今日,有何特别的感受?
庄贤裕:最初,我作为总策划邀请宝贤公司来投资拍摄这部电视剧,仅仅是出于我们是中国的客家人,想为中华传统文化及客家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心意。但是在筹拍前期及拍摄期内,中央大力推动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影视创作,让我们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我们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与支持。从投资到创作,《亲亲中国爹娘》都是一部纯正的“深圳制造”电视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抹不掉的文化印记。
为年轻一代注入传统文化力量
记者:请问制片人,本剧对普通观众来说,其值得一看的亮点有哪些?
庄子乐:熊德龙先生的传奇人生就是本剧的最大亮点。首先,《亲亲中国爹娘》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追求较高的思想境界。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在总策划的鼓舞和指导下,我们所有摄制人员保持了澎湃的激情和全力的投入。然后,为了增强本剧的观赏性,我们在编剧、历史考证上花了很多功夫,组建了优秀的拍摄团队,不怕辛苦,在多地取景,选用电影式的镜头来拍摄。另外我们还将推动该剧角逐各大电视奖项,通过获奖来扩展《亲亲中国爹娘》的社会影响力。
记者: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曲折困难吗?
庄子乐:曲折是比较多的。本剧剧情时间跨度很大,对我们服装、场景、历史考证上都是很大的挑战。工作人员队伍的庞大以及成本控管上也是对我们的考验。不过,经过磨合期,演员和摄制团队都能展现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现在这支队伍能够协调合作,在共同理想的驱动下,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
记者:作为年轻一代的客家人,你参与到本剧创作的动力是什么呢?
庄子乐:对我来说,参与本剧的创作,首先是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在深入探究这个故事背后的意义后,我了解到年轻人不能躺在父辈的成就上纯享受,正因为身处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年轻人往往在精神层面上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有着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年青一代人,除了和日新月异的世界保持同步之外,首先应该积极地了解每一个传统观念的核心价值,进而认同并为之骄傲,最终达到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目标。
我相信本剧播出后更多的年轻人也会被剧中不同代人的故事所感动。本剧带来的将是一个能感动年轻人的机会,一个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和客家精神的机会,希望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达到寓教于乐、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目的。
剧中场景
——田镇导演
我们很荣幸的受邀在台湾新竹举办的“第28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作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的首映礼,一个很特别很有意义的首映仪式在10月16日晚上的“天下客家相见欢”晚会上举行,我们《亲亲中国爹娘》的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在全球客家代表6,000余人的晚宴上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客家人的热情、台湾同胞的热情让我们永难忘怀。
晚会主持人:刚才的演讲嘉宾“熊德龙”先生,这位洋人长相的“特殊的客家子弟”有着非常传奇的一生经历,为了纪念与感恩他的广东梅州客家籍养父母,一部演绎他的《亲亲中国爹娘》电视剧,特别选在今天的“天下客家相见欢”晚会上作“首映礼”,这也是首部演绎“海外客家华侨的一部亲情大戏,我们先来观赏这部戏的精彩片花:〔三个大型屏幕播放了约10分钟的片花〕全场观众专注看着屏幕上的精彩片花,当屏幕上最后呈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客家人文精神”这十六个字时,全场掌声不绝于耳,把今天的晚会带入了高潮!
晚会主持人:短短几分钟的片花;已经震憾了我们的心灵,我们期待着该剧的播出,我们有请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上台与大家见面:〔主持人一一唱名,并由总策划庄贤裕带领我们上台〕主持人首先采访了总策划庄贤裕介绍这部戏,庄先生用客家话作了开场白,并扼要的介绍了这部戏的情节,他最后强调:明年初这部戏即可在世界各地播出;我们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崇尚敦亲睦邻、最和善的民族,客家族群又是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显著的一个族群;我以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为荣,我更以身为客家人为荣。〔全场再度掌声如雷〕,当主持人访问我,我语重心长的说道:时下,很多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他们是不了解中国。我们的信仰就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是我们这个国家虽然在历史上历经沧桑但总能涅槃重生的原因。现在我们中国强大了,但人们却逐渐丧失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美德,《亲亲中国爹娘》这个题材正是演绎出一段尽显传统文化魅力传承的故事,尤其故事的主人公原型熊德龙那种把对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转化为对养父母家乡与祖籍国——中国的无偿奉献的大爱,使我对执导这部戏怀着无比的敬重,全力以赴。接下来访问饰演养父母的两位演员的感想,访问饰演“熊德龙”的台湾演员的演出心得,最后访问制片人庄子乐诉说拍片的点点滴滴……。
晚会主持人:在访问完这部戏的几位代表人物后,使我们对这部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有请本次大会的主任委员邱镜淳先生上台颁发致“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的贺匾,由本剧的出品人古朴先生代表剧组接受贺匾,台上一起接受贺匾合影的还有本剧的主人公原型熊德龙先生,本剧投资人宝鹰建设集团董事局古少明主席,本剧总监制:赵金川总裁。在一阵掌声中,响起了本剧的主题曲之一“流淌的月光”音乐前奏,主唱人杨诗晴走上台演唱,〔台上人员一一下台〕,随着音乐的结束,我们的首映仪式在温馨感人的气氛下园满结束。
当晚闻名的新竹风还吹得特别起劲,但丝毫吹不散我们的热情,600桌的宴席,不可思议的大场面,作为我们首映礼的场面,绝对是空前的场景,我们也祈盼著本剧播出后,也能有空前的轰动!
后记
——田镇导演
台湾行的感触很大。我是第一次离开大陆,所到的地方竟是台湾!这令我份外的激动!虽说这次的出行使用的是护照,但对与我而言,如同在家走亲访友!原本就应该这样,两岸本是同根同源。在台湾我没有人在异地的感觉!不论是文字还是语言,没有一丝的障碍。这让我感慨我们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厚!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而感到热血沸腾!不由想起一句成语“一衣带水”。原本就是一脉相承,又岂是外力所能分裂的呢!我真希望能通过这次的台湾之行,进一步的对外展示出文化统一的事实。为促进民族统一,地域完整尽一份中国文化产业者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