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5 01:33
爱情有如过滤性病毒,无声潜伏,借势蔓延。它偏爱狭小而挤逼的空间,例如大城市的办公室。阿佩正深受其扰,独身的她不幸地对已婚的上司汤少产生不能自拔的爱意。他们这一支五人市务推广小组,每周五至六天每天八至十小时挨鼻子挨眼睛地干活。下班后,佩与其它三人:贪玩风骚的珠珠、木讷讷的松仔、及资历最老的球叔,总坐上汤少的顺风车回家。汤少无疑是照顾下属的好上司,但他温文和气的外表下,也许藏着一颗摸不透的心。
“这真是爱情吗?”佩左思右想,忐忑不安。汤少即或对她有感觉,却从不表态,疑幻疑真。原本普通的同事关系,究竟是如何开始变质了?如今她该怎么办?这太磨人了。出乎意外地,她的疑难倒由汤少大刀阔斧地解决掉。也许他也感到事情正在不妙地变化。他推荐佩转职到别家公司。深感伤害的佩冷言拒绝,让汤干脆辞退她。两人的关系,遂以对峙告终。
(以上资料来源)
影片最初是“命题作文”,杜琪峰太太有天突然跟杜导提意见,想拍部浪漫唯美的爱情片。于是,杜琪峰让岸西根据“一个每天在码头等候恋人的女子”以及“一辆在狂风暴雨中差点被淹没的车”两个情节写一个尽量五六个场景就完成的电影剧本。生拉硬扯地写了第一稿剧本,岸西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剧本于2006年完成后等了一年,杜琪峰也没有开拍的意思,岸西觉得杜琪峰那个游戏不好玩,所以决定自己做上帝——重新构思这个女人和她恋人的命运。她想到香港以前没有公路电影,因为没有“公路”。但是可以让五个人,下班总是坐一个同事的车从九龙到沙田,形成一个“公路片”的感觉。在密闭的空间里,这群人的情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可惜,岸西这个香港公路片的构思没有得到杜琪峰的重视,于是岸西决定把剧本买了回来自己执导。
影片原名《花非花》,因题材非主流,又属独立艺术电影,因而在物色投资者上处处碰壁,后幸运得到“香港电影发展基金”的资助才顺利开拍,540万的低成本、16个工作日、全片仅有8场戏,主角也只有5人。
《亲密》以于无声处听风雨的方式,用不动声色的剧情,不动声色的表演把人们曾经或者现在正在经历的迷茫与困惑,写到了银幕之上。平缓、细腻、不动声色、丝丝入扣,可以很容易将观众带入电影中去,和个中人物一起体会那细如发丝的情感脉动。片中的5个人物,是城市群体的一个缩影,与其说《亲密》是一部爱情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城市电影,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轻描淡写的叙述,可以让观众、对情感、对生活对社会等多个层面得到启发。爱与不爱,信任与怀疑,依赖和伤害,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矛盾被越来越擅长掩饰的现代人遮挡得如此严实,但内心深处的那种碎裂,却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羊城晚报评)。
影评平淡,没有高潮,细腻之处细到几乎观察不出;爱情电影需要的激烈瞬间,从头到尾都没有。如果《亲密》追求的是暗涌,那么闷骚的程度也远远还不够。影片使用倒叙的方式,可是,如果只为表现那平静的煎熬过程,那倒叙的方式似乎也并没多为这个过程锦上添花(南方都市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