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5 02:59
人人自危(拼音:rén rén zì wē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人人自危”。
秦始皇晚年时到会稽游玩,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行。因为秦始皇很偏爱自己的小儿子胡亥,所以带了胡亥随车出游,其他的皇子都没有这个荣幸。
这年七月,秦始皇走到沙丘时得了病,而且病得很重,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命令赵高发诏书给领兵驻扎在边境的大儿子扶苏,让扶苏立刻赶回都城咸阳,主持丧事。赵高刚刚把诏书写好,秦始皇就断了气。因为平常赵高负责掌管秦始皇的玉玺,这样,秦始皇的遗诏和玉玺都落到了赵高手里,有了这样的权力,赵高实际上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赵高就和胡亥合谋,伪造了一道遗诏,说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让胡亥继承皇位。
丞相李斯起先并不同意他们的做法,后来在赵高的威胁利诱下,也被迫同意了。接着,赵高为了解除扶苏与大将蒙恬对自己的威胁,又伪造了另一道诏书,说因为扶苏不孝顺,所以赐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并派人夺了大将蒙恬的兵权,然后逼他自杀。经过一系列阴谋活动,胡亥当上了皇帝,称为秦二世,赵高当上了郎中令。从此,朝政大权便全落到了赵高手里。
秦二世非常昏庸暴虐,他害怕别人识破他与赵高的阴谋,坐不稳皇位,便问赵高该怎么办。奸诈阴险的赵高说:“必须采用严刑酷法, 把那些老臣全部除掉,用新人来代替他们。”继扶苏、蒙恬之后,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大批功臣纷纷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与此同时,赵高与秦二世对皇室诸公子、公主也不放过,他们将十二位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公子和十位公主都杀害了。因受到牵连而被杀害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弄得全国上上下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之中,人人自危。不但如此,因为朝廷混乱,官员都乘机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深怕自己被牵连到各种各样的冤案中。
《史记·李斯列传》中讲到这段历史,说“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畔,即叛,造反、叛乱的意思。在古代,如果统治者不施仁义,只用强权压制臣民,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叛乱造反。同样地,今天的管理者如果管理手段简单粗暴,造成人人自危,也会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失控。
“人人自危”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指局势恐怖紧急,令人不安。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曰:‘ 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
明·程敏政《夜渡两关记》:“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
现代作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满京城的戚畹、勋旧和缙绅们为着李国瑞的事人人自危,家家惊慌。”
“人人自危”的近义词有“人心惶惶”“提心吊胆”等。
“人心惶惶”的意思是人们的内心惊恐不安,形容众人惶恐不安。“人心惶惶”与“人人自危”词意相近,但也有区别。“人人自危”偏重指当事人感到自身危险,语意较重;“ 人心惶惶”形容惊惶不安的样子,语意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