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菌核病

更新时间:2021-01-20 22:22

人参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发生在人参的病害。主要为害3年生以上参根,也可为害茎基和芦头。参根被害后,初期在表面生少许白色绒状菌丝体,随后内部迅速腐败、软化,细胞全部被消解殆尽,只留下坏死的外表皮,表皮内外形成许多鼠粪状的菌核。

病原特征

人参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学名:Sclerotinia libertiana Fuck.=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真菌菌丝白色,绒毛状。菌核较小,黑色,不规则形,大小不一,通常(1-5)毫米×(1.5-2)毫米。在适宜条件下,菌核可萌发并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单生,无色,椭圆形。有性世代在自然条件下不易产生。在自然条件下及在室内,有性时期都不易产生。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12-18℃。最适温度为15℃。

在西洋参上北美报道,除Sclerotinia libertiana Fuck.引起的白腐外,还有Sclerotinia smilacin Durand引起的黑腐。日本田中及泷元认为,在中国远东地区,人参、西洋参菌核病的病原菌与上述两种均不相同。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菌核大小、形状和形成方式不同;与后者区别是菌丝发育的最适温度不同,因此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应为Sclerotinia sp.,种名待定。

为害症状

病部初期产生水浸状黄褐色斑块,很快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致使致病组织变灰褐色软腐,仅存外皮和内部纤维组织。后期烂根,表面空腔及根颈部均有不规则形黑色菌核。

芦头部受害,则春季不能出苗。发病初期地上部分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地上部分表现萎蔫易从土中拔出。该病危害严重,一旦发病可使整床参根烂掉。

分布范围

人参菌核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以及北美。在中国分布在吉林、辽宁和北京等地,其他省区发生少。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早春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的形式,菌丝可穿透表皮直接浸染。病部生长的菌丝又继续扩展蔓延侵害邻近参株。菌核也能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浸染。

流行规律

人参菌核病菌系低温菌,从土壤解冻到人参出苗为发病盛期。在中国东北地区,4-5月为发病盛期,6月以后,气温、土温上升,基本停止发病。地势低洼,土壤板结,排水不良,低温高湿以及氮肥过多是人参菌核病发生和流行的有利条件。9月中、下旬,土温降到6-8℃,病害又有所发展。病菌的有性时期在病害的流行和传播中不占重要地位。

防治方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