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1:09
人境庐,是黄遵宪的书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东山小溪唇,面宽29.3米,进深24.3米,占地500余平方米,由黄遵宪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亲自设计和兴建。“人境庐”取义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
人境庐由黄遵宪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亲自设计和兴建。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黄遵宪回乡闲居后扩建。
1980年,政府拨出专款,并得到香港嘉应商会大力资助,进行全面修复。
1982年3月,人境庐修复竣工并辟为纪念馆形式正式对外开放。
1985年,纪念黄遵宪忌辰八十周年之际,梅州各界人士云集人境庐,为黄遵宪汉白玉像揭幕。
1994年3月,成立了“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
2005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人境庐”为中心,规划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兴建黄遵宪纪念馆。
人境庐,客家特色兼容西方文化的园林式建筑,是黄遵宪的书斋。人境庐坐北朝南,面宽29.3米,进深24.3米。属砖木结构园林式建筑,建筑精巧,布局合理,主要由厅堂、七字廊(藏书室),五步楼(会客厅)、无壁阁、十步阁、卧虹榭、息亭、鱼池、假山和花圃等组成,占地500余平方米。“人境庐”取义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黄遵宪以此自撰门联曰“结庐在人境,步履随春风”。门匾“人境庐”是黄遵宪出使日本时日本友人、书法家大域成濑温先生所题赠。
由于黄遵宪是外交官,常年在外,见多识广,因此其设计的房屋便融入了不少西方文化,如房屋精致,类似日本房屋的风格;而书房“无壁楼”形如日本的船舱,三面环窗充分体现了西式的风格;门呈拱形,且会客厅及卧室等大多设置为多门多窗式,与客家民居方门及少门少窗形成反差。
人境庐屋中保存有黄遵宪亲撰的对联,如五步楼(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形象地描绘了人境庐的环境。七字廊作为藏书室,内藏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8000多册。
黄遵宪(字公度,1848年~1905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清光绪三年(1877年),任驻日使馆参赞,为驻日公使何如璋的助手,历任清朝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等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任命为出使日本钦差大臣。晚年致力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主要著作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和《人境庐诗草》等。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黄遵宪前往新加坡任职时途经香港,有感于国家积弱,列强瓜分而赠写予梁启超七绝《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2003年6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签字仪式后的演讲中,引用此诗祝愿香港。
“七字廊”内有两株植物尤为特别,名曰“夜合花”,为黄遵宪当年亲手所栽,由于原树已枯,后人续育其根苗,使其得以再生。“五步楼,十步阁”取自《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黄遵宪当年常与丘逢甲在“息园”这个六角亭内讨论学术问题,久了他们便上五步楼或十步阁远眺梅江风光。庭院内外,黄遵宪自撰了不少联语,表达了主人的磊落襟怀和高雅情操,展现了别开生面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氛围。而“息园”上的对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为黄遵宪亲自撰写,不仅描述了人境庐内外的环境,也表现了黄遵宪宽广的胸襟及安逸宁静的心境。
2002年7月,人境庐及古民居建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包含人境庐在内的人境庐和荣禄第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东山小溪唇。
前往人境庐,可乘坐梅州公交73路,到客家公园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