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

更新时间:2024-07-01 13:03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概念

鱼礁是适合鱼类群集栖息、生长繁殖的海底礁石或其他隆起物。其周围洋流将海底的有机物和近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中上层,促进各种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为鱼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繁殖场所,使鱼类聚集而形成渔场。常选择适宜的海区,投放石块、树木、废车船、废轮胎和钢筋水泥预制块等,以形成人工礁,可诱集和增加定栖性、洄游性的底层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鱼礁渔场。

性质

是保护和增殖近海渔业资源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

分类

一、按建礁功能

1.养殖型鱼礁:以养殖为目的,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来设计和设置的鱼礁。

2.诱集型鱼礁:以提高渔获量为目的而设置的鱼礁。

3.增殖型鱼礁:以增殖生物资源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鱼礁。一般投放于浅海水域,主要放养海参、鲍、扇贝、龙虾等品种,起到增殖作用。

4.游钓型鱼礁:为旅游者提供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而设置的鱼礁。

5.保护型鱼礁:设置鱼礁的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全濒危珍稀物种。防止大型渔具作业,使拖网、围网和刺网等网渔具避开鱼礁区。鱼礁区成为禁渔区和鱼类避难所。

二、按造礁材料

1.水泥礁:水泥可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礁体。

2.船、车礁:利用废旧船舶和车辆作为人工鱼礁礁体,这种人工鱼礁可以使废品得到利用,且成本低。

3.轮胎礁:将废旧轮胎捆扎成塔形、方形等所需的形状,投放于预定海域作为人工鱼礁,实现废物利用。但捆扎的方法和用材要牢固经久耐腐蚀。

4.石料礁:以天然石块作为礁体,直接投放于海底堆叠成一定形状的鱼礁,如海参鱼礁。

5.塑料礁:以塑料构件为原材料制成的鱼礁。此类材料大多数应用于浮式鱼礁,因为浮式鱼礁要求礁体又轻又耐用。

6.钢材礁:钢质材料制成的框架式鱼礁。一般为大型、多投放在外海,水深40-100m左右,日本使用较多,用以诱集金枪鱼、鲣鱼等。

7.按礁体所处水层:底层鱼礁、中层和表层鱼礁。

8.按礁体结构:方形鱼礁、十字形鱼礁、三角形鱼礁、圆台型鱼礁、半圆形鱼礁、框架型鱼礁、梯形鱼礁、船型鱼礁、综合型鱼礁。

建筑定义

最初的人工礁是以诱集鱼类,造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为目的,而且主要以鱼类为对象。所以称为人工鱼礁。

当前人工礁的概念: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

目前国内通用概念: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诱集各类海洋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国外的概念:人工鱼礁是指由一个或多个自然或人造物体组成,并有目的的设置于海底,用来改变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工设施。(译自《Artificial Reef》)增加效益是唯一目的。

历史成因

早在中国明朝嘉靖年间,现在的广西北海市一带渔民,就已经利用设置在海中的竹篱来诱集鱼群,进行捕鱼作业。这些竹篱通常是用20根大毛竹插入海底,同时在间隙中投入石块和竹枝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人工鱼礁”。

真正人类建造人工鱼礁渔场,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60年,美国渔民就发现鱼礁的作用。当时由于洪水爆发,许多大树被冲入海湾,这些树上很快就附着许多水生生物,在其周围诱集大量鱼类。渔民由此得到启发,开始用木料搭成小栅,装入石块沉于海底,引来鱼群聚集。其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人工鱼礁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构造原理

目前建设人工鱼礁的材料种类繁多,从汽车到轮船,从水泥到玻璃钢等等。投放人工鱼礁的目的也不再仅仅限于聚集鱼群增加渔获量,在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人工鱼礁的作用原理目前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一种理论认为,人工鱼礁使水流向上运动,形成上升流,把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吸引鱼群前来觅食;另一种理论认为,人工鱼礁能产生阴影,许多鱼类喜欢阴影,故愿意游过来;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工鱼礁能给鱼儿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

人工鱼礁的分类方法也很多,在《广东省人工鱼礁管理规定》(2004年)中按其功能将其分为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开放型人工鱼礁。投放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或者重要渔业水域,用于提高渔业资源保护效果的为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投放在重点渔场,用于提高渔获质量的为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投放在适宜休闲渔业的沿岸渔业水域,用于发展游钓业的为开放型人工鱼礁。

美、日等国都是人工鱼礁建设发达的国家。

作用

一、恢复渔业资源

鱼类等水生生物有着索饵的本能,多数鱼类都以浮游生物为食料,投放在海域中的人工鱼礁(上升流礁)在迎面流附近产生涌升流,这种涌升流将海洋底层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使海洋浮游动植物在人工鱼礁礁体及区域内增殖,从而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大量饵料;鱼类等水生生物还有着繁殖、避敌等本能,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卵礁提供了广大的表面积,成为许多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而多为中空、小孔较多的避敌礁,则成为幼鱼的庇护场所,减少幼鱼被凶猛鱼类捕食的厄运,从而提高幼鱼存活率。丰富的饵料、舒适安全的生长环境自然使人工鱼礁的集鱼、增殖效果不一般。

二、恢复海域生态环境,稳定海域生态系统。

人工鱼礁的引入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海洋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人工鱼礁投放后会被大量的生物附着尤其是底栖生物,如藻类、贝类等,海藻等底栖植物的生长能消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贝类等底栖动物则可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利用这一效应就可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的几率。

我国海洋渔业长期采用底拖网作业,其不仅带来渔业资源衰退的结果,更使得近海海底的自然鱼礁、海底突起部分和海沟夷为平地,长期遭受底拖网作业区域的海底往往呈平脱化、荒漠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工鱼礁的引入不仅可以阻止底拖网作业,而且兼具改善渔场的底质环境的功能,可变鱼种较少的沙泥底质环境为生产力较高、鱼种较多的岩礁环境。此外人工鱼礁还可建设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对于拯救濒危物种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人工鱼礁可在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水产生物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这样的良性循环正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有的渔业产业结构不尽完善,人工鱼礁业的发展首先可以为捕捞业限缩提供“软着陆”环境。被淘汰的废旧渔船经过清洁处理与改装,可作为建礁材料,渔民则可在礁区从事钓业或者经营游艇;其次人工鱼礁可与海水养殖、增殖放流等相结合,发展海洋牧场,进一步提升“海洋农牧化”水平,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工鱼礁还可带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业最时尚的方向之一,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及生态文化丰富的区域往往成为旅游胜地,人工鱼礁可使渔业有机地融入旅游业,建于不同港湾的人工鱼礁区,海岸景色和生物资源各异,可成为海上不同的观光旅游区与休闲垂钓区,为沿海城市的海洋生态旅游增添新亮点。

各国现状

中国人工鱼礁建设现状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历史渊源悠久,据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现在的广西省北海市一带沿海渔民就已经在海中投掷竹篱以吸引鱼群进行捕捞作业,至清代中叶,渔民在海中放置石头、破船、竹木栅栏等障碍物,形成了传统的“杂挠”和“打红鱼梗”作业,这也就是早期的“人工鱼礁”。我国大陆地区现代意义上的人工鱼礁建设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历史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属于人工鱼礁试验推广阶段。1979年在广西钦州防城县的水产工程技术人员首次研究制造了26座小型沉式单体人工鱼礁投放于该县珍珠港外的白苏岩附近水深20米处,试验取得初步成功,随后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先后在山东、广东沿海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从1983年起人工鱼礁建设就受到中央的重视,农业部还成立了全国人工鱼礁技术协作组,组织全国水产专家指导各地人工鱼礁试验。此阶段全国从辽宁至广西共8省(自治区)进行了人工鱼礁试验,投放了28700多个人工鱼礁,共投放礁体8.9万立方米,取得了丰硕的人工鱼礁研究成果。然而由于资金不足,人工鱼礁投入较小效果不十分明显,管理经验又缺乏,人工鱼礁建设被迫中止。

进入2000 年,以广东为开端,沿海省市又掀起了新一轮人工鱼礁建设高潮。目前我国沿海各城市纷纷将人工鱼礁作为养护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改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付诸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以广东和山东为例,广东省人工鱼礁建设以生态公益性人工鱼礁为主,目前已建成人工鱼礁区24座,在建15座,通过对已建人工鱼礁区的监测发现,人工鱼礁礁体上附着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如海胆、牡蛎、翡翠贻贝、藻类等等,礁体覆盖率超过了95%,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鱼卵及幼鱼的平均密度比投礁之前都有了明显增加,吸引大量经济鱼群进入人工鱼礁区觅食,鱼群种类、数量增多,资源恢复效果明显;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以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为主,到2011年9月共建人工鱼礁150处,礁体总规模达750万空方,增殖效果明显。仅2011年上半年全省人工鱼礁区(含扶持项目)共捕捞海珍品1650吨,产值3.2亿元。预计人工鱼礁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鱼礁区可增产海珍品1万吨,增加渔业产值10亿元。

香港地区自1996年开始旨在增强本港渔业 的繁衍和促进本港海洋生物的多样化的人工鱼礁建设。迄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增殖和保育效果。

其他国家

日本政府有计划的投资建造人工鱼礁始于1954年,1975年以前在其近海设置人工鱼礁就达5000多座,投资304亿日元;1976年-1981年设置人工鱼礁3086座,投资705亿元;2000年以后,日本还计划投资数百亿元建造数千座人工鱼礁。由于采取人工鱼礁建设,从1959年至1982年的23年中,日本沿岸和近海渔业产量从473万吨增加到780万吨。日本在世界渔业资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继续增加捕捞量,主要就是依靠人工鱼礁建设沿海渔场

而美国人工鱼礁的最大特点,是与游钓渔业紧密结合。据1983年统计,美国沿海各地设置的人工鱼礁共有1200处。参加游钓活动的人数达5400万人,约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4。使用的游钓船只有1100万艘,钓捕鱼类产量约140万吨,占全美渔业总产的35%,占食用鱼上市量的2/3。更可观的是其带来的旅游收益,到目前为止,全美因游钓渔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达500亿美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