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外包

更新时间:2024-09-23 00:42

人才的租赁,对于外包公司来说,人才就是它的产品,它把这个“特殊”的产品推销给客户,从而产生利润。“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适配的人才,这就是人才外包企业的生存空间。”

简介

人才外包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两个合作公司和外包人员三方利益平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平衡三方利益主要是靠两个合同的保障。一个是外包公司和外包人才的合同,另一个是外包公司和目标合作公司的合同。而保证个人利益,维护人才,外包公司与个人之间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公司间的合同则是对于三方责、权、利的确定和保障。

优势

1、 帮助人力资源部门从繁重的重复性事务中解脱,专注于核心的战略性工作,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

理的高度和核心竞争力;

2、 提供接触新管理技术的机会,提高响应的速度与效率;

3、 规范操作,有效遏制随意性的薪资、员工管理,对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起到促进作用;

4、 避免大量投资于人才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降低人力成本

5、 简化流程,节省时间,提高员工满意度。

服务项目

1、 办理员工的录用、退工手续,社保开户变更,年检手续,员工综合保险;

2、 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派遣岗位所需人才;

3、 代办人才引进、居住证、就业证手续;

4、 提供培训、规章制度、薪酬设计等解决方案,拟定岗位描述

5、 提供人事政策、法规咨询、调解劳动争议;

6、 调查员工满意度

7、人力资源规划

外包流程

1、 与企业签订人力资源外包协议;

2、 明确目标,规范双方在托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3、 企业向外包机构提供必要的相关资料;

4、 双方配合进行资料收集,建立资料系统;

5、 双方配合进行相关的项目调查等。

外包优势

它属于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招聘方式,

对应届毕业生求职、职场生涯规划、职场交友、职场能力培养、职场潜力挖掘的最具专业性的职场网络平台,以美丽人生网为例,这里是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交易平台,是广大应届生求职者一个了解关于职场话题的新兴平台,它通过职场导读、精彩推荐、热点问答、 职场风向标,等热点栏目版块,解决你在求职、在职期间的各种职场问题。

[span]新型网络招聘平台是广大应届毕业生了解职场的很好的窗口,应届毕业生除了在网站上搜集招聘信息之外,还可以了解行业动态、结识行业朋友、参与行业讨论,甚至在站内直接联系到负责职位招聘的负责人本人,如此,不仅有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更是对其日后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span]发布最具时效性、最具真实性的招聘信息,使广大求职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信息。

相关报道

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杭州分行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物色职员成了当务之急,该行把包括中层在内的人员招募工作全部外包给了省对外服务公司。

人力资源外包”已经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开始变成企业提高人才管理效率的“法宝”。

省却招人烦心事

刘先生是杭州一家通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他来说,招聘员工是件头痛的事。看简历、确定初步人选、面试、人才测评等一套程序,不但要花不少时间,还要担心会不会看错人。公司将招聘工作外包给了省人才中心,他的工作轻松多了。

在上个世纪末,人力资源外包还仅限于一些外资企业,很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也迈入了这个行列,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仅省对外服务公司已拥有700多家客户。

据温州一家皮鞋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招聘技术工人的工作已经全部外包,通过外包,可以招到有丰富经验的员工,而且可以由外包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培训。此外,这些员工的档案管理、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务性工作,也一股脑儿托给了外包公司。

同时,外包的最大优势就是综合人力成本降下来了,缩短了企业招人,培养人的周期,提高了人事部门的办事效率。

提升企业竞争力

省对外服务公司总经理助理戚燕认为,人力资源外包最大的优点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效率。杭州一家大型IT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说,人力资源外包之前,他忙于统计员工每天的工作量,计算每月的奖金,根本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外包让自己从这些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做些远期规划。

但也有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没有规范人事管理的观念,有的企业不愿意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这也直接制约着企业接受外包服务。

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全球市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额为12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00亿美元。在国内很多企业还不知道“人力资源外包”为何物的同时,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都在不同程度地选择这项服务。专家预见,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很大。

中国发展

基本概况

面对行业规则的缺失和国外巨头“到中国去”的挑战,中国人才外包服务,在夹缝中生存成长,这是宿命,也是挑战。

由于工作安排问题,小病延误了治疗,最后一场大手术导致了软件工程师李文一耳失聪,而且还倒贴了两年多的积蓄。以此事件为背景,2004年10月底,网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员工怒诉外企招聘陷阱,IBM竟有二等公民”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事情的原委并非文章所指向的那样,一直以为自己是IBM员工的李文也并非是IBM的雇员,他只是另一家名为“易询”的人才中介机构以“代理招聘”的方式招入,再以人才外包的形式调派到IBM的一个外包软件项目去工作而已。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外包中规范操作的问题!”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认为,李文与IBM的纠纷,是人才中介机构一手导演的,正是因为这家人才服务机构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才使得工程师李文、乃至是IBM的利益受损。

所谓人才外包直接理解就是人才的租赁,对于外包公司来说,人才就是它的产品,它把这个“特殊”的产品推销给客户,从而产生利润。“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适配的人才,这就是人才外包企业的生存空间。”以IT人才外包为主营业务之一的达内科技助理CEO孙莹解释说,还有一种类似的做法是项目外包,当企业不愿意直接组建和管理一个团队,外包公司也可以把这些项目直接包下来,利用自己的人才资源完成项目赚取利润。

人才外包在欧美、日、韩等国外市场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成为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企业用工形式,而在国内则处于起步阶段。

IT行业

2005年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它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同时人才缺口将从当前的15万左右发展到40万以上。

IT行业人才供求上的矛盾给人才外包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梦想很大,胃口却还很小。截止到2005年初,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已经超过600家,达到2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有7家,但对于整个市场需求来说,这离解决“温饱”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印度公司比起来,我们连蚂蚁都算不上。”国内某外包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蚂蚁都算不上,并不代表着未来不会变成大象。

下午6点,在达内科技的办公室里仍然有很多员工在为接手的项目忙碌着。这家专长与IT培训服务的公司涉足人才外包,正是因为在为企业培训IT人才的服务过程中发现了这个行业中人才外包的市场潜力。

“中国现在的外包公司很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因为要考虑资本的问题,很难去养这么多的IT工程师。所以,当接到了客户的需求确认时,他们就要临时去筹集一个团,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达内科技助理CEO孙莹说。

在她看来,更多的公司涌入IT人才外包行业淘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觉得在中国能把外包做起来的可能只有IT行业,其他行业可能也在谈,但没有哪个行业还能有如此旺盛且不断扩大的消费能力。IBM、SAMSUNG、HP这些大的厂商,每天都会有新的项目出现,他们不会为了这些项目而无限投入人力成本,这就决定了必然会有很多人做着他们的事情,但又不是他们的人。”

管理挑战

当然,并非签定了严密的合同,三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整个外包的环节里,还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

比如,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外派公司工作,因此,外包人员尽管与外包公司签定了合同,在法律上建立了劳动关系,但他们很难真正对外包公司产生归属感。外包公司自然是不希望员工脱离开他们,直接和对方签约。不过现实中,这种现象也几近于无法避免,因为这个新兴的行业里,不但法律上有空白,还有行业道德的缺失。这也给外包公司带来了人才管理上的挑战。

服务同样也是一项挑战,比如,客户对包入人员的要求、标准通常会很高,这就需要外包公司建立一个很好的人才输出渠道。在对方包入后,外派人员和目标企业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的融合又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而通常每个外派出去的人才都有试用期。当目标公司觉得派遣人员不是很合适,那么人才外包公司还必须向目标公司重新调配一个更合适的人员。因此,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反复发生,更好的协调外派人员与客户之间的融合,同样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发展障碍

尽管欧美、日、韩甚至印度都已经将中国视为IT业的“重要市场和人才供应地”,尽管一些中国软件外包公司的大项目也都来自国际市场,但事实情况是:在国际化项目的竞争中,中国的外包公司往往只能吃到“过水面”,所接到的项目只不过是被别人转包了好几次才到手的。

“在面对国际大项目时,我们很难说中国有一个国际化的外包公司。不可否认,中国的外包没有印度做的好,为什么?除了外包公司规模实力的因素外,我们面临着两个很大的障碍需要克服。一个是中国IT技术的现状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另一个是语言的障碍。”参加过很多次行业会议后,与很多业内人士一样,孙莹感慨颇多。

“什么是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架构师,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这样称谓,我们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这个标准,你就很难明码标价,就没法跟人家去竞争。所以,国内人才外包公司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规范的系统,缺乏对专业人才的以证。还有语言障碍,中国IT人员的语言能力还达不到可以输出国际外包的能力,况且项目本地化也需要语言的基础,所以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包。”孙莹说。

时世造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看起来,中国人才外包要与国际接轨还需要经历一个“量积质变”的修炼过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