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9 21:04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周易·贲卦》,其中说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汉书·公孙瓒传论》里讲“舍诸天运,征乎人文”。
“人文”一词,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人类文化或人的文化。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一解释稍显宽泛,因为“文化”本身的含义就很广,而且众说纷纭。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前者又叫生活思想文化,后者又叫作科技文化,而“人文”一词,一般专指生活思想文化方面的各种表现,它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层面。比如历史文化、地理文化、风俗文化、饮食文化、着装文化、语言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思维文化、制度文化等。甚至不同的观念也应该是一种文化,这涉及价值层面,即社会个体依据所掌握的人文基础知识,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由此而设置的学科叫作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宗教学、文学、法学、美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这是全面总结人类文化及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
在许多意境里,人们会把人文精神看成人文。应该说,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素养,顾名思义,素为本质、本性,养为培养、养成,简单地讲就是素质与修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士气不可不素养。如明昌、泰和间,崇文养士,故一时士大夫,争以敢说敢为相尚。”
《辞海》对素养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经常修习涵养,二是平素所豢养。从一般意义上讲,素养内在的包括道德品质、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外在的包括外表形象、行为方式等。而今,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人文素养即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是社会个体在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方面所表现出的素质与修养,即其在所拥有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先进的价值观及规范。(《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构成。人文知识和人文态度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教师素养新修炼》)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全息平衡地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举个例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许多受到主流社会迫害的中上层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来自下层社会群众的同情和关照,这让“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等被专政人士曾大发感激、感慨之情。而那些对落魄者不歧视不加害的“草民”,虽然缺乏人文科学素养,甚至不具备接收革命教育的起码的文化素养,但他们在那个把人文当垃圾的社会环境中,却是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精英分子。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并且,这些东西发展越快、成就越大,它所制造出的痛苦和灾难就越大。
社会在“持续”,生活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人文素养含量”被批量式“剔除”,或持续降低,那就和真正的发展毫无关联。如果将此持续和继续状态称之为“发展”,就需要为此定性:退步的“发展”,反动的“发展”,危险而耻辱的“发展”,朝着地狱方向的“进步”。
我予以好评的《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一作文题的提示语中,有这样的话:“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这话也是人文素养欠缺的表现,应提出批评。这话错在哪里呢?这里不存在什么“制约发展”的问题,它和“发展”根本无关。“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本身即巨大退步、巨大灾难。
失落人文精神的“发展”,叫“发癫”,“发癫”硬是不讲道理。我们社会的宣传,把“发展”神化了,以至于让许多人觉得,和“人文素养”脱钩的“发展”也还是发展,或者,对这“发展”的不满意之处,仅仅在于它是“有缺陷的发展”、“不尽人意的发展”。这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又是一个失落人文精神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