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8 09:45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词语:人文美
拼音:rén wén měi
英文:Humanity beauty;The charm of human culture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人文美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指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
广义的讲,一切自然形成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愉悦产生感情共鸣的称自然美;一切由人的文化活动而给人以美感的,是人文美。比如说,洞庭湖波光万顷是自然美,岳阳楼雄踞湖滨是人文美;湖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自然美,楼中诗文满壁琴声悠扬是人文美。但是,美是人的感觉,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思维的共鸣;所以,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比如说,园林,是人建的,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应属人文美的范畴;但是,若它的山水草木都显得自然,一般会称它具有“自然美”(实质是人文美)。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君王为标准,到人为标准,或者说,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大转变,是约翰·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
改变标准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约翰· 洛克用了《政府论》的整个上篇,差不多100页的笔墨,以详尽的事实,犀利的逻辑,打破了桎梏人类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君权神授”。正如哥白尼、牛顿把颠倒了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一样,洛克则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建立了“人本位”的伟大学说。从此,确立了现代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
洛克打破“君本位”,建立“人本位”,即人权思想的锐利武器,就是理性。洛克比牛顿大十来岁,是牛顿的莫逆之交。牛顿是近代科学的集大成者,近代科学的诞生,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规律意思和理性思维。洛克想,自然界如此有规律、有秩序,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呢?“人本位”就是他研究人类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由此可见,洛克在科学和人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科学为人文提供了理性的武器,而人文又为科学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科学始终造福于人类,而不要给人类造成伤害。
“个人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是针对“君王主义”或“君本位”而言的。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君王们,总是打着“国家”“天下”“组织”“集体”之名,行专制主义之实。所以,“个人观念”也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在这里,对于专制主义而言,个人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不容侵犯的。
“人权”包括三个相关联的基本思想:第一,人权就是指个人的权利。第二,人权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三者不可分离的权利,“不可分离”,也就是三种权利一个也不能少。第三,人权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不可代表的,属于个人的权利,而且是天赋的权利,生而有之的权利。
人权是天赋的,是原生的,是生而有之的。而政府的权利,是人们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人权,自愿联合起来,授予的,是后天的。而且人民如果认为必要,比如人权得不到这个政府的保护的时候,可以随时收回政府的权力。“个人观念”,就是个人是根本,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及其这种权利能否得到保护,是衡量一切,包括组织、社会、尤其是政府的根本。孰轻孰重,孰本孰末,在一些国家,把它搞颠倒了。所以,个人的权利,常常并且是轻易的被剥夺了,还误认为是“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是讲“道德”。结果,代表“大局”、“大我”的政府,政府官员,就可以堂而皇之、肆无忌惮的去“代表”他人的利益。结果,腐败成风,民无宁时。
“个人观念”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个人重于政府,人权大于主权。“个人观念”是约翰·洛克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尊重个人,首先指的是国家、政府、那些有权力的机构,要尊重个人。有权力的机构尊重无权力的个人,这是人文思想的基点,也是民主政治的基点。同时,尊重个人,是尊重“每一个人”。作为个人,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正因为要尊重个人,所以任何人决不能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个人观念”,是一个神圣的、伟大的哲学观念。“个人观念”是同专制主义作斗争的伟大武器,所以为专制主义所不容。同时,“个人观念”也是道德的源泉。
所以,提倡个人观念的国家,道德状况比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更好些。因为“个人观念”告诉人们,自己有个人利益,要理直气壮的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容别人侵犯;同样,决不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于是,“保护自己,不损害他人”就形成了社会的力量,社会的道德基础。
“自由观念”,即“政府的唯一宗旨是保护个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首先是针对政府而言的,是针对有权力的机构而言的。人权是唯一天赋的、根本的权利。政府的权力是选民赋予的,其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当人民的自由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政府的权力就应当被取消,所以叫“人本位”。人,人的自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人的权利中,自由是最宝贵的,也是头等重要的。“自由观念”首先是对政府而言的,规定了政府的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什么样的政府才能保护人自由呢?约翰 ·洛克及其后来的继承者们进一步指出,只有人民选举的政府,只有三权分立的政府,只有实行轮换制的政府,只有实行新闻自由的政府,也就是由“选举制”、“分权制衡制”、“轮换制”、“新闻自由制”构成的民主政府,才能成为保护人的自由的政府。
约翰·洛克们的伟大在于,不仅提出了伟大的观念,而且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种观念的制度保证,他们的伟大还在于,开创了治理社会的新理念:不是靠口号,不是靠提法,而是靠制度,靠一种相互制约的制度,靠一种人民能真正制约政府的制度。
“自由观念”,同时是指“每个人”的自由,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有自己的自由,争取自己的自由,决不损害他人的自由。怎样识别、判断是否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呢?人类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制定规则。制定以保护人的自由为宗旨的规则。这就是现代法制的基本观念,规则是保护人的自由的。于是,作为个人,违背规则也就是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作为个人,遵守规则就是尊重他人的自由,也是尊重自己的自由。于是,规则意识,就成为自由国家国民的基本素养。所以,自由主义,决不像有些人歪曲的那样,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人文景观(human landscape),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
人文素养即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反映出社会文明的程度。
文学作品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时代、民族、阶级)和自然环境(地域、气候等),它是人们的现实生活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鲁迅在《社戏》中,不仅描写了人格美,而且笔酣墨饱地描绘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江南水乡的明丽风光,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社会环境,变现了一种特定的环境美。在这特定的美的环境中,人人勤劳,大人种田、打鱼,小孩子放牛、撑船、钓虾,自由的劳动锻炼了他们的本领,丰富的生活增添了他们的智慧。他们用劳动和智慧进行创造,表现出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使“住户不满三十家”的极偏僻的小村庄,成了乐土。生活在“乐土”上的农民及孩子们,都慷慨好客、热情友好,充满了团结和睦的气氛,构成了一种淳朴的社会风尚。
《社戏》不仅深情展现了人文美,而且重彩描绘了自然美。
作者手执智慧的彩笔,运用审美的观点,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夜景:闻到的是微风送来的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看到的是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踊跃的兽脊似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罩着红霞、飘渺得像一座仙山阁楼的戏台,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的航船;听到的是悠扬宛转的笛声,夜渔的老渔夫的喝彩声。这些富有立体感、节奏美的语言,把江南夜景写得有声有色,高低相连,远近相间,展现了景物的形态美、朦胧美、静态美、动态美,充满着生命跃动的活力。
这既是一副色彩绚丽的自然风景画,又是一副美不胜收的社会风俗画,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心旷神怡,陶醉在美的意境中。一路欢乐,满船笑语,浪花与歌声齐飞,红霞和渔火辉映,人在画中行,景美人更美。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故乡“仙境”船的景物描写和少年时代与农村孩子的友谊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情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力地衬托了农家少年诗情画意般的生活和冰清玉洁的品质,借以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