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更新时间:2021-03-05 10:18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编著的人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28年。

内容简介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共9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第一部分,其余章节为第二部分。在第一章中,作者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人类学是什么和人类学可以做什么。第二部分是该书的主体部分,博厄斯用大量实例,系统地驳斥了当时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所谓的文明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异文化的歧视和偏见。其中,第二、三、四章着重讨论了当时“文明社会”盛行的对那些“劣等民族”和“劣等种族”的歧视问题,重点驳斥白人种族优越论。第五、六章着重讨论“文明社会”内部存在的对某些内部族群的歧视问题,重点批判当时盛行的生物决定论导致的新等级论。在回顾了主流社会存在的种种文化偏见之后,博厄斯在第七章和第八章深入探讨了这些偏见产生的根源。在第九章博厄斯再一次重申了历史特殊论的观点、文化相对论的观点,以及文化决定论的观点。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人类纷争、白人种族的优越感、绝对伦理对现代行为规范的鉴别等问题,促使博厄斯不断地认识到自己必须继续坚定文化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继续与流行观念唱反调,《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就是他抨击种族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

关于该书的创作动机,作者在书中指出,他渴望从更广的角度来说明一些目前最根深蒂固的、以偏见的形式表现的观点;人类学知识使人们在面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问题时有更大的自由。

作品思想

理论概述与研究方法

什么是人类学?

博厄斯认为人类学通常是指一门搜集各种奇风异俗,说明异地居民的奇异长相并描述其独特风俗和信仰的学科,它是用“纯科学”(不涉及技术应用与实用价值而论抽象价值)的标准观点来看待社会现象,来分析研究现代生活中的问题,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的科学”。作者指出,人类学家研究的是个体,研究的是个体作为种族或者社会群体的成员时所具有的意义。个体只有作为群体的成员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体质人类学是把人作为群体的成员来研究,人类学家一直关注的重点主要是群体而不是个人。

民族主义

博厄斯指出,民族主义是一种用来表示团结的情感,以及作为公民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的情感。它也被用来指一个民族的渴望,即为政治和经济组织的统一而感觉它的文化一致。民族主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它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斗争中起到了核心的凝聚作用。但是,民族主义很容易成为野心和贪欲的借口,成为权力角逐的代用品。许多的战争都是借用民族主义的旗号来发动的。

种族和文化

博厄斯在该书中用“nationality”指称拥有共同文化、共同语言而不考虑其政治派别的群体。他指出,每个民族包括许多不同种族的个体,“民族”一词指社会意义,而不是种族意义;他从欧洲各国的混血遗传来说明世界上不存在某纯种族类型的纯粹后代,习惯比遗传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批评美国的种族隔离。

博厄斯坚决主张研究每一个民族与每一个种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并明确地指出,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博厄斯认为从别的方而不容易定义种族的特征,人类的种族除了受遗传的影响外,还要受环境的影响,例如营养水平、职业等。因此,他指出,种族遗传这个慨念严格地说,只有在指一个种族的所有个体都享有某种解削学特征时才能够使用。他认为,没有任何例证表明人类的种族和人的智力水平有关。人的智力水平的差异多受环境的影响,而不在于遗传的因素。同时,种族和文化是无关的,研究文化不应该牵涉种族的因素。在种族的相互关系一章中,博厄斯认为种族的意识是存在的,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种族憎恶的意识在人类的群体中。他认为,种族憎恶不是人的本能的反映,而是一种文化的影响。作者在书中驳斥了人类学界关于“白种人”天生优越的观点。他指出,那些认为落后民族或种族智力、身体素质不完整的看法,往往是以旅行家印象为基础的,而没有真正深刻了解这些民族的实际生活。实质上,一切人种的体质构造特征都是一样的,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并不是由于生物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决定于各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优生问题

博厄斯认为,从优生学的理想来说,它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标准、消除不良的婚姻所造成的后果,是值得赞许的;但是,优生学的实行有很多限制,甚至有很多弊端,因此,他认为优生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博厄斯在书中驳斥了激进的优生观点,并运用经验论从人们的理性与情感方面说明了在没有统一的优生标准的前提下,任何优生的实践都是纸上谈兵,终止了大家对优生学的迷信,而又不完全排除和否定它。他认为,优生的选择只能影响遗传的体形,激进的优生学家以一种纯理性主义的观点来研究生育问题,并假定人类进步的理想在于人类生活的彻底理性化,但事实上,无论现在还是从前,人类的行动仍受情感的左右,人们行动上情感偏好的结果,与人们的理性知识大体相符,但不是由理性决定的。

遗传与犯罪

博厄斯认为,使一个人成为罪犯阶层中一员的条件是无限复杂的,而遗传更多的只是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对个体的体形有所影响,对于个体来讲,后天教育及环境对他的影响更大一些。人的犯罪不是遗传的原因,而是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作品影响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开创了人类学的实证主义传统,首次试图使人类学原理能够解决现代文明社会的问题;是将人类学理论应用于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首次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启了应用人类学的先河,为推进人类学在美国成为“显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书问世后对美国人类学及世界人类学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书所提出的“文化相对论”“历史特殊论”给当时盛行的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歧视以沉重打击,颠覆了进化论和传播学派的传统地位,为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书中反对种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多元文化观点更是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时代潮流,作者从科学上论证了种族平等和民族平等的思想,对现代西方主流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版信息

1928年,《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由纽约诺顿出版公司首次印行;1945年,该书的汉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杨成志据1928年版翻译,1985年重印(竖排繁体版);1999年华夏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另一版汉译本,由刘莎、谭晓勤、张卓宏据1932年修订本翻译。

作者简介

弗朗兹·博厄斯(1858—1942),美国人类学家,历史特殊论的代表人物,现代人类学奠基人。博厄斯出身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幼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学学的是数学和物理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兴趣转向文化地理学、人类学。此后先后担任柏林皇家民族学博物馆副馆长、美国克拉克大学人类学讲师、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席等职务。其著作较多,主要有:《孩子的成长》《中部爱斯基摩人》《夸库特尔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与秘密结社》《原始人的心智》《文化和种族》《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