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

更新时间:2024-09-23 21:33

《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是201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封孝伦。

内容简介

人是什么?是生命,美是什么?是人类的生命追求或在精神时空里得以实现。以三重生命论为哲学基础,美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受到重新审视、学多件多难题迎刃而解。

图书目录

自序

绪论

一、苏格拉底追问:人类凭什么判别美丑?

二、迎接挑战——寻找“美本身”

三、一个走不出的怪圈:人是什么?

第一章人类为什么创造艺术

第一节最早的人类和最早的艺术

第二节艺术是不是人类别的实践活动的派生物?

一、劳动派生说质疑

1.艺术的形式是劳动给予的吗?

2.原始社会的艺术(如舞蹈、如雕塑)都是与劳动有关的吗?

3.原始人欣赏的是劳动的对象还是欲望的对象?

4.最早的石器能说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吗?

二、巫术派生说再认识

质疑一:为什么不考虑地壳和季节的变化?

质疑二:艺术真的无目的?

第三节艺术是不是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冲动的产物?

一、艺术是性冲动的产物

1.达尔文:性吸引产生了音乐和化妆艺术

2.弗洛伊德:艺术是性欲潜意识的升华

二、艺术是心理原型的显现

1.苏格拉底:艺术是灵魂对天外永恒景象的回忆和模仿

2.黑格尔:艺术是理念的显现

3.容格:艺术是人类无意识原型的表现

三、艺术是游戏的产物

第四节一个共同的母体:人的生命

第二章人类生命与美

第一节人有三重生命

一、生物生命

1.生命的诞生

2.人的生命本质

3.生命行为

4.实现生命目的的环节分解

二、精神生命

1.精神生命的发生

2.精神时空

3.人类的精神生活

4.精神生命的产品

三、社会生命

1.社会生命的发生

2.孕育社会生命

3.社会生命的一般原理

四、人是三重生命的矛盾统一体

1.走向未来的三级冲刺

2.三重生命的不平衡原理

3.生命的选择

4.三重生命,理归一元

5.人类生命与真、善、美

第二节关于美的推论

一、美的两个前提

二、情感的本质

1.人的情感

2.有没有专门属于审美的情感

三、关于美的结论

四、美与真、善的联系与区别

五、审美三维

六、反思

第三节丑

一、丑的本质

二、丑与假、恶

三、审美中丑会不会变为美

四、丑是不是一种审美对象

第三章美的世界

第一节自然美

一、自然的关不在于“人化”

二、自然美的类型

1.生存环境型

2.食用对象型

3.助手型

4.伙伴型

5.情志象征型

6.视听愉悦型

三、自然美的特点

1.自然美注重内容

2.自然美美在其自然性

3.时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的差异性

四、自然美三品格

第二节社会美

一、社会美不只在内容,主要在形式

二、社会美的界定及其分类

1.消费品型

2.工具型

3.生存环境型

4.生命象征型

5.视听愉悦型

三、制约社会美的条件

1.人类的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

2.社会经济水平

3.不断上升的社会生活水平

4.文化观念的深层影响

5.政治生活的变化

四、社会美的特点

1.人工创造性

2.超越性

3.功能性

五、社会美三品格

第三节人的美

一、人美界定

二、人体美

1.人体美,就是符合人的生命追求的人的体形状态

2.人体美的两性差异

3.人体美的民族差异

4.人体美的整饰

三、人体美的展露与欣赏

1.人体美的展露

2.人体美的欣赏

四、精神生命之美

1.迷人的谈吐

2.巨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3.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4.人的精神生命之美的特性

五、社会生命之美

1.社会生命之美的体现

2.社会生命之美的特点

六、人体美、精神生命之美和社会生命之美的关系

……

第四章艺术与生命

第五章审美范畴:生命追求的轨迹

第六章审美:生命的体验

结束语

后记

作者简介

封孝伦,男,汉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省管专家。1953年生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1980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原贵阳师院)中文系,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破格评为教授。历任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主任,贵州省教委副主任,贵州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现任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硕士、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