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08
人莫予毒(拼音:rén mò yú d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人莫予毒”。
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发生了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晋国军队在城濮(卫国地名,今山东鄄城西南)摆开阵势;楚国联合陈、蔡两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攻打过来。
楚军的统帅是令尹(宰相)子玉,他率领着同族的六百名亲兵坐镇中军,左军由楚国掌管军事的司马子西统帅,右军由大夫子上统领。就在这次出征的时候,楚成王就一再告诫子玉,千万不可轻敌,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是一个在国外流亡多年,经受过很多磨炼,经验丰富的人,跟他打仗不要轻率。
可是总想打个胜仗好在楚王面前显示自己的子玉,一到阵前就把这些话全忘了,他看见自己的队伍旌旗森严、列队整齐,就夸耀地说:“今天一定可以消灭晋军了!”
可晋军呢?经过周密筹划,晋文公亲率中军指挥战斗。他派大夫胥臣,用奇计,把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进攻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两军,还没有弄清是咋回事,就被打得四散奔逃。接着,晋将狐毛又把自己率领的左军装扮为中军,开战不久,就接连往后败退,诱敌深入;晋军还在战车的后面拖着树枝子,弄得路上尘土飞扬,假装着逃跑很狼狈的样子。楚军果然中计,子西当即紧跟追击。这时,晋文公率中军从中间出其不意地截击楚军,狐毛也回转身来夹攻子西,于是楚国的左军又被击败了。紧跟着楚军就被打得大败。
子玉打了大败仗,楚成王非常生气,便派使臣对他说:“你带兵打了败仗,身边的同族亲兵都战死了。你如果回国,对他们的父母怎样交代呢?”子玉自己也早已料到,打了败仗,楚成王是不会饶恕自己的,于是便在回国途中自杀了。
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这一下子可除掉心腹之患了。他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将士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没有谁能危害我争霸中原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句话引申成“人莫予毒”这个成语。
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发出了“人莫予毒”的感叹。然而,为人处世切记不能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的人本来大多都是才华横溢的,否则他也没有“骄傲”的资本了,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长处。因此,在与人交往的时侯任何人都不应该骄傲自大,而应用一颗谦虚的心向他人学习,只有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敬重。
谦虚是人际交往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总有一些恃才傲物的人,吃尽苦头才会了解自己是多么无知。中国一句古老的话叫做“谦受益,满招损”,也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话,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成文用法
“人莫予毒”原指没有人再能危害我了,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目空一切,狂妄自大,有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的含义。主谓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五·中国积弱溯源论·三节·六段》:“彼民贼之呕尽心血,遍布罗网,岂不以为算无遗策,天下人莫余毒乎?”
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洲亲贵等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