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7 21:31
人蚤,是蚤类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跳蚤。它在全世界的各个区域 ( 古北区、东洋区、埃塞俄比亚区、澳洲区、新北区和新热带区) 均有记载。在我国,北起黑龙江省南至广州海南岛均有人蚤分布,但并非各省所属地区内皆有。
雌蚤长3mm左右,雄蚤稍短,体棕黄至深褐色。有眼或无眼。全身多刚劲的刺称为鬃(bristle)。
头部 略呈三角形,其中央的触角窝(antennal fossa)可将头分为前头和后头两部分,前头上方称额,下方称颊。触角分3节,末节膨大,常又可分为9个假节。雄蚤触角较长,平均向下藏在触角窝内,交尾时将触角上举以挟持雌虫。有的蚤在触角窝前长有单眼。前头腹面有刺吸式口器,由针状的下颚内叶1对和内唇组成食物管,外包以分节的下唇须形成喙。蚤头部有许多鬃,根据生长部位称眼鬃、颊鬃、后头鬃等,有的种类颊部边缘具有若干粗壮的棕褐色扁刺,排成梳状,称为颊栉(genal comb)。
胸部 分成3节,每节均由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有的种类前胸背板后缘具有粗壮的梳状扁刺,称前胸栉(pronotal comb)。无翅,足3对长而发达,尤以基节特别宽大,跗节分为5节,末节具有爪1对。
腹部 由10节组成,前7节称正常腹节,每节背板两侧各有气门1对。雄蚤8、9 腹节、雌蚤7~9腹节变形为外生殖器,第10腹节为肛节。第 7节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组粗壮的鬃,称臀前鬃(antepygidial bristle),保护着其后第8节上的臀板(pygidium),臀板为感觉器官,略呈圆形,板上有若干杯状凹陷并且各具一根细长鬃和许多小刺。
雌蚤腹部钝圆,在7~8腹板的位置上可见几丁质较厚的受精囊。受精囊可分头、尾两部分,形状各种蚤不同。雄蚤腹部末端较尖,其第9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上抱器和下抱器。雄蚤外生殖器复杂,形状也因种而异,故基与雌蚤受精囊一起被作为分类的依据。
人蚤主要包括卵、幼虫、蛹与成虫四个发育阶段。一只雌性的人蚤可以在两百天内产出将近五百枚卵。人蚤幼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30℃的时候只需要13 天,在23℃的时候需要十九天,在18℃的时候需要38 天,在10℃的时候需要100天。通常人蚤在卵的阶段只有十二天,在幼虫的阶段可以维持两百天,在茧阶段可以维持二百五十天。而成虫的人蚤,在没有吸血的情况下,可以存活125 天,在吸食人血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五百天,总共可以生存将近一天1000 天的生命。
人蚤可在茧内长期静伏, 一旦遇到周围空气震动( 预示宿主的来临),就立即破茧而出。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解释了为什么当人进入一度无人居住的空屋时,往往遭到大量人蚤袭击的现象。人蚤另一个特点是跳跃力特强,垂直高度达1 9.5公分,水平距离达3 公分,相当于一般跳蚤跳跃力的两倍以上。
云南及全国各省、区、市;全世界。
人、兽、鸟等15目、77属、130余种和亚种动物。
人蚤如同所有鼠疫寄存寄主一样,一旦吸入含有鼠疫菌的血液,理应认为即被感染。因此,人蚤是鼠疫的传播媒介,在发生人间鼠疫流行时能威胁健康人群。在1908 年,日本爆发了一次鼠疫,在150 只人蚤中共有10 只人蚤感染了鼠疫菌。在我国的东北辽通地区,也爆发了一次鼠疫,分别采集到了三组和两组人蚤,经分析其呈阳性。
1.清除孳生地。宜在平时结合灭鼠、防鼠进行,包括清除鼠窝、堵塞鼠洞、堵塞鼠洞,清扫禽畜棚圈、室内暗角等,并用各种杀虫剂杀灭残留的成蚤及其幼虫。
2.灭蚤防蚤。药物敌百虫、敌敌畏等喷洒杀蚤有效。同时,注意对狗、猫等家畜的管理,如定期用药液给狗、猫洗澡。在鼠疫流行时应采取紧急灭蚤措施并加强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