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大捷纪念碑

更新时间:2024-08-20 15:39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位于缅甸马圭省仁安羌市伊洛瓦底江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缅甸所建造的第一座纪念中国抗日远征军战绩的纪念碑,为仁安羌大捷指挥官刘放吾将军之子刘伟民所建。2013年1月于8日举行佛教开光仪式,13日正午时分在501高地上举行了仁安羌大捷纪念碑揭幕典礼。为了尊从缅甸当地的习俗,纪念碑修成佛塔的形制,蒋孝严亲笔提写碑名的“七级浮屠”。负责统筹建造工作的中国远征军网主编舒宏舰介绍,塔身背南面北,基座下埋了一抷取自重庆云岫楼的泥土和一枚军用指北针。“让英灵知道家的方向。”

源缘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孙立人将军派中国远征军113团团长、黄埔军校六期生刘放吾率部在仁安羌成功撕开日军第33师团的包围圈,解救出7500余条生命,其中包括英缅第一师主力及英美传教士、记者。此役史称“仁安羌大捷”。战斗在仁安羌北部的平墙河大桥两边进行,持续了三昼两夜。整个仁安羌之战,113团202名官兵牺牲。战况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平墙河南岸的501高地。负责主攻并最终在拉锯战中夺下阵地的是该团一营,营长杨振汉。

意义

二战之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和墓碑都被铲平,用鲜血建成的功勋遗迹也被抹去。反观英国在仰光建立的国家公墓,即便战败国日本,也在战后透过各种途径,在全缅甸日军曾经作过战的地方,修建大量的慰灵纪念碑。但客死他乡的中国远征军,却魂归无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是第一座纪念远征军战绩的碑,它的落成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情。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虽然最终对日军作战取得胜利,但在第一次入缅的战斗中,仁安羌大捷是唯一的一场胜仗。

碑文

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塔建成亦碑亦塔。

碑者,意在彰显中国军人抒忠赴难,浴血锋镝,攻歼奏捷,扬庥异域。

塔者,意在告慰先烈在天之灵,让忠魂长眠安息。

塔高七层,寓意佛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碑塔坐南朝北,为英灵归乡之方向,矗立仁安羌古战场,正是当年伤亡最惨重的地方。

七十年前,我中华健儿,为国家,为民族,反侵略,反强权,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义无反顾,迈向战场,不顾白发爹娘倚闾而望,用青春的生命,救盟军于覆亡。

我一一三团八百壮士,伤亡过半,二百零二忠魂,捐躯沙场,尸骨无存,客死他乡,朝朝暮暮,不知魂归何方。

先父生前每念及此,心中无限悲凉。

我刘家后人深体先父心愿,多年以来,念兹在兹,不敢或忘。

今碑塔建成,愿我前辈英灵,沿碑塔之所向,魂归故国,重返梓乡,领家人之祭祀,享骨肉之蒸尝。

碑塔矗立,赋英雄尊严,昭前辈荣光。碑上英名无法周详,忠魂伟绩,必随此役,光耀千秋,史册辉煌。中华儿女,后代子孙,永远铭记,万世景仰。

公元二○一三年一月十三日

(作者为中国远征军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之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