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7 13:32
仁寿殿(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东宫门内,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勤政殿,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改名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住颐和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勤政殿始建。
清咸丰十年(1860年),勤政殿被英法联军烧毁。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勤政殿重建,改名仁寿殿。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下旨,按故宫慈宁宫内金龙宝座的样式将仁寿殿内宝座改为细雕九龙硬木烫本色腊,围屏、地平也与宝座相配套。
中华人民共和园成立后,仁寿殿辟为宫廷原状陈列展览,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
2006年,仁寿殿进行修缮。
仁寿殿位于仁寿门内,是仁寿殿建筑群的正殿,坐西向东,建于汉白玉高石基上,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有廊,两侧有南北配殿。仁寿殿为卷棚歇山顶,上覆灰瓦,脊上有吻兽。檐下匾额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仁寿殿”三字,内檐匾额为“海涵春育”“大圆宝镜”,“大圆宝镜”意为为政者智慧如同大圆宝镜,可以洞察一切。仁寿殿殿柱都涂有红漆,门、窗皆为朱红色。仁寿殿所用的门为规格最高的隔扇门。门以四扇为一组,上半部分采用菱花格心,裙板和绦环板上浮雕如意纹。中间两隔扇门对开,隔扇门四角及两侧中部雕花贴金,前面有帘架,左右两扇隔扇门为反方向开。仁寿殿的窗为槛窗形式随门,上下两扇,菱花格心,四角雕花贴金。
殿内高悬金字大匾“寿协仁符”,意为仁与寿君子兼而有之;殿内前柱匾“安乐延年”,殿内后柱楹联“金马晓明珂风清兰苑,铜龙晴转漏日永蓬壶”。仁寿殿内布置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清漪园时期,殿内正中设红金漆闹龙照背、宝座、地平、宫扇,地平前安设高足香几,上设象足鼎。两梢间安放有8座楠木书格,格内放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左书格前停列四面玻璃凉车1辆,右书格前停列炮车1辆。殿前两边安置石座有盖三足铜鼎4件。
现仁寿殿辟为宫廷原状陈列展览,基本沿用清光绪时期的面貌。明间正中有地平床,台前和台左、右三面设有木栏台阶,台上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朝会大臣的宝座,宝座由紫檀木精雕而成,椅背上雕有九条金龙。宝座前有御案左右设有孔雀羽掌扇,后有镶着帖金框架的“寿”字屏风,屏风上雕有200多个用不同书法写成的寿字。仁寿殿内部装饰突出“喜”“寿”的主题,在南北暖阁山墙上分别挂有条幅,上书一个大“寿”字,而在寿字的四周和空档内共画了100只形态不同的蝙蝠,寓意“百福捧寿”。仁寿殿四周房檐的滴水瓦上也刻上了寿字图案,两侧各78个,前后各128个,共计420个寿字。此外,殿堂内还摆设有景泰蓝凤凰、鹤灯、甪端熏炉等用品。
仁寿殿前有一只蹲在石须弥座上的铜制怪兽,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即为传说中象征富贵吉祥的麒麟。
仁寿殿前对称陈列着一对铜龙、一对铜凤、一对铜缸和两对铜鼎式炉,这是突显清代皇家威仪气派的特殊陈设。铜龙、铜凤均为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在中国古代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慈禧掌权后,便将龙凤位置颠倒,“凤在上,龙在下”,以显示她的权威。
仁寿殿院中有五块太湖石,峰名“峰虚五老”。院中石高约4米,院四周的四块石色暗孔奇,象征一年四季,五块湖石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喻意长寿,所以称“峰虚五老”。石头上刻有乾降甲子夏日诗词一首。诗曰:“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山鸟一声鸣。”此石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水木明瑟”的旧物。
仁寿殿的南、北配殿均建于汉白玉石高台基上,面阔五间卷棚歇山式屋顶。明间有垂带式六步台阶,有后罩房及前后廊。彩画和玺沥粉金龙、杭心角梁斗科刷绿,沥粉贴金,边椽头彩画龙眼宝珠,正檐椽头沥粉贴金万字,地面铺金砖。两侧各有圆形露陈墩一对。
1961年3月4日,包含仁寿殿在内的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东宫门内。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20:00(19:00停止入园);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6:30—19:00(18:00停止入园)。
颐和园门票: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30元/张;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20元/张。
北京市内乘坐303、332、346、584路公交车,在颐和园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4号线,在北宫门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距离仁寿殿约8.3千米,驾车约1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