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1 01:11
仉建国教授,,1967 年生于山东寿光, 1991 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于 1997 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2 年 8 月晋升为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表现优异, 1999 年度获香港郑裕彤博士奖学金,赴香港大学骨科学系进修脊柱外科及微创脊柱外科; 2000 年度获 AO 奖学金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骨科学系进修创伤骨科。 2000 年 8 月学成回国后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中心独立带组,在邱贵兴主任领导下主要进行脊柱畸形(侧凸、后凸)、脊柱退变和脊柱创伤的研究及临床诊治工作。
仉建国医生专业知识扎实、深厚,专业技术全面、规范,擅长于脊柱外科各类手术,尤其精通脊柱畸形及脊柱退变的诊治。 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已完成脊柱外科手术共800余例,其中脊柱侧凸手术500余例,颈胸腰椎手术250余例。
仉建国医生擅长总结经验,且勇于开拓创新,不仅熟练掌握脊柱侧凸的三维矫形技术、 360°椎管减压技术、 经椎弓根截骨和 Smith-Peterson 截骨技术 等,且在国内率先开展多项手术技术,包括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复杂脊柱侧后凸、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前路矫形手术治疗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仉建国医生还勤于研究和总结,已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 30余篇,并参与编写专著十余部。其中多篇论文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价值,如《应用凸侧融合凹侧撑开方法治疗半锥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 Ten-year follow-up of lower thoracic hemivertebrae treated by convex fusion and concave distraction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 PUMC(协和)分型系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手术》、《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矫治脊柱侧后凸》、《 The role of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coliosis 》、 《 A new operative classification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a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method 》、 《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初步结果》等。
仉建国医生积极保持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曾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各地的脊柱技术研讨会、学习班,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并多次应邀赴美国、韩国、香港、台湾、澳大利亚等参加脊柱外科会议,访问各国著名脊柱外科中心,与国际脊柱外科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掌握学界最新动态。此外,还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等学组职务,并担任多家核心期刊的审稿工作。
简历:
1985年9月-1991年7月 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疗专业。
1991 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
1997 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2 年 8 月晋升为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年6月至今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2003年9月至今 中国康复医学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2007年7月至今 《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
2007年10月至今 SDSG China Section 委员兼秘书长。
1、A new operative classification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a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method. Guixing Qiu, MD,* Jianguo Zhang, MD,* Yipeng Wang, etal. Spine,2005,30(12):1419-1426。
2、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Bin Yu,Jian—guo Zhang ,Gui—xing Qiu,Yi—peng Wang,and Xi—sheng Weng. Chin Med Sci J, 2004, 19(3): 216-220.
3、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协和)分型系统。邱贵兴 仉建国 王以朋 徐宏光 张嘉 翁习生 赵宇 林进 沈建雄 杨新宇。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9。
4、Ten-year follow-up of lower thoracic hemivertebrae treated by convex fusion and concave distraction. Kenneth M. C. Cheung, FRCS, FHKAM(Orth),* J. G. Zhang, MD,etal. Spine, 2002, 27(7): 748-753.
5、Wound infection after scoliosis surgery: an analysis of 15 cases. Li Shugang ,Zhang Jianguo etal. Chin Med Sci J, 2002, 17(3): 193-198.
6、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on of scoliosis using TSRH instrumentation. Weng Xisheng ,ZhangJianguo etal. Chin Med Sci J, 2001, 16(2): 98-102.
7、Failure and complication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scoliosis-an analysis of 101 cases. Lin Jin,Zhang Jianguo,etal. Chin Med Sci J, 1999, 14(3): 174-179.
8、脊柱侧凸Harrington矫形术后断棍的力学因素分析与治疗。翁习生,仉建国等。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31-133。
9、后路半锥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初步结果。仉建国 邱贵兴等。中华骨科杂志,2006,26(3):156-160。
10、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仉建国。邱贵兴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3):187-191。
11、脊柱侧凸治疗中相关问题探讨:对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仉建国。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3):169-171。
12、The role of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coliosis. J.G. Zhang, MD, W. Wang, MD.etal. Spine,2005,30(2):218-221.
13、前后路一期半锥体切除术矫治脊柱侧后凸。仉建国 邱贵兴等。中华骨科杂志,2004,24(5):257-261。
14、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手术。仉建国 邱贵兴等。中华骨科杂志,2004,24(5):281-285。
1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仉建国 邱贵兴等。中华外科杂志,2004,42(4):216-219。
16、术前肺功能检查在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的作用。仉建国 王炜等。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296-1298。
17、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疗效比较。仉建国 邱贵兴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2):111-113。
18、对KingII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行选择性胸椎融合还是非选择性融合?仉建国。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5):268-269。
19、应用凸侧融合凹侧撑开方法治疗半锥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仉建国 张文智等。中华骨科杂志,2002,22(2):65-68。
20、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仉建国 叶启彬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4):262-263。
21、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术后感染的治疗。仉建国,李书纲等。中华骨科杂志,2001,21(8):453-456。
22、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仉建国 翁习生等。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52-253。
23、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spinal fracture-dislocation without neurologic deficits. Zhang Jianguo,Weng Xishen,etal.Chin Med Sci J, 2000, 15(3): 183-186.
24、霉菌性脊柱炎一例报告。仉建国,翁习生等。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1):698-699。
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特发性脊柱侧弯的PUMC(协和)分型。
2004年,获卫生部留学归国人员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
2004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
2005年,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发性脊柱侧弯的PUMC分型及临床应用。
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