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0:14
生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小镇的少女奥顿(茜德尼·弗拉尼根饰)在家中与父母辈疏远,在学校也面临人际关系的难题。发现自己未婚怀孕以后,因为保守的宾州小镇妇产科诊所不提供、根本不认同堕胎,奥顿自行尝试了几个堕胎方法却徒劳无功。和她心灵相通的表妹兼好友史凯乐(塔莉娅·莱德饰)发现奥顿的异常,经过询问得知以后,二话不说陪着奥顿上纽约找堕胎诊所。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该片故事灵感来自2012年爱尔兰的一则新闻,怀孕17周的31岁女性Savita Halappanavar因流产入院,尽管其腹中胎儿已没有存活机会,但碍于爱尔兰法律规定,只要胎儿有心跳堕胎就属违法行为, 因此Savita的堕胎要求被拒绝。最后,Savita因流产引发败血症,死于医院。这个故事让伊丽莎·希特曼开始思考,那些寻求堕胎的女性要克服多少法规和经济上的困难,才能得到堕胎的渠道。她决定用电影讲一个成长故事,并探讨这个年轻女性在未婚怀孕到堕胎的旅途中内心经过的情绪悲痛。
演员选择
希特曼在一场活动中偶遇茜德尼,之后两人透过社交媒体保持联系。从茜德尼分享的演唱视频中,希特曼感到一股独特气息,凭借直觉,她邀请从未演过戏的茜德尼出演奥顿。
该片用新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一个触及堕胎议题的青少年成长故事。影片细腻地描绘17岁女主角奥顿的性格,导演敏锐地捕捉了奥顿惯性压抑的不知所措,在极简但自然的对白催化下,该片给人深刻的感受力。虽然触及未婚怀孕和堕胎,该片主要还是讲述一个青少年遇到难题的成长故事,用极具政治争议的议题作陪衬,着墨在描绘长大过程遇难时心里的情绪转折,勾起观众记忆中非常私人且深刻的情绪反应。(时光网评)
该片用四个程度副词并列堆砌成的片名,一时间很难让人记住,但直白有力。影片在情绪表达上哀而不伤,绝望中亦能开出希望之花,比起单一的混沌、挣扎、失望和荒芜,这更符合青春的本质——于暗夜的沼泽中挣脱,偶尔也能抬头看见和煦晨光。镜像语言的处理上,也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装饰,个别地方甚至有些“漫不经心”,营造出了半纪录片的真实感,也更符合青春题材电影应有的天然和粗糙。(《北京日报》评)